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8551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9-02 17: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其为一块整体冷轧钢板,包括油底壳的底面和前后两个侧面,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其左右两个侧面采用整体冷轧钢板。油底壳法兰采用一块整体热轧钢板铸成。该油底壳采用整体冷轧钢板作为油底壳本体和端面,且均布置有纵向加强筋增加刚度,不易变形且强度较高,减少了焊缝连接,并为油底壳形状提供改善。降低了油底壳被碰撞时产生的变形幅度以及机油泵无法正常工作的机率。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有效固定油底壳形状,增加油底壳可靠性和耐用性,简化加工工艺并降低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动机的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
技术介绍
油底壳位于发动机的下部,其作用是封闭曲轴箱来作为贮油槽的外壳,防止杂质进入,并收集和储存由柴油机各摩擦表面流回的润滑油。现有技术中,大型船机油底壳尺寸较大,一般采用分体焊接式结构:即油底壳五个挡油面和法兰面均单独制作,然后通过焊接连接在一起。因此,油底壳形状只能采用较为规则的矩形。油底壳采用分体焊接设计,导致油底壳焊缝多,整体强度降低,制作过程复杂。分体焊接设计限制了油底壳形状,一般只能采用矩形且内部无梯度,遇到运行工况不平稳时碰撞变形较大,导致油底壳报废以及机油泵无法正常吸油的机率增加。公开于该
技术介绍
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专利技术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通过提出一种新型船用油底壳组件采用整体冷轧钢板减少焊缝,增加油底壳整体强度,简化制作过程,并为油底壳形状提供改善方法。降低油底壳被碰撞时产生的变形幅度以及机油泵无法正常工作的机率,从而增加油底壳组件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整体式油底壳法兰面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能够有效地固定油底壳形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组件、油底壳本体、第一端板、第二端板、油底壳法兰、加强筋、第一焊接区域、第二焊接区域、油底壳法兰面厚度,其特征在于油底壳本体(11)顶面有油底壳法兰面(14),油底壳本体(11)前后侧有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油底壳本体(11)有底面,油底壳本体(11)有加强筋(15),油底壳本体(11)底面、前后面、侧面之间通过第一焊接区域(A)、第二焊接区域(B)用电焊焊接,油底壳法兰面(14)的厚度为油底壳法兰面厚度(H)。油底壳本体(11)的前后侧的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为斜面。加强筋(15)开在油底壳本体(11)的内腔底面两侧面。加强筋(15)开在油底壳本体(11)的内腔。油底壳本体(11)为一块整体冷轧钢板,油底壳本体(11)底面、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为一块整体冷轧钢板。油底壳本体(11)底面、两侧面与前后侧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用电焊连接构成油底壳腔体。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油底壳本体和第一端板、第二端板均采用一整块冷轧钢板减少焊缝,并布有纵向加强筋增加油底壳整体强度,简化制作过程。同时,为油底壳形状提供改善方法。降低油底壳被碰撞时产生的变形幅度以及机油泵无法正常工作的机率,从而增加油底壳组件的可靠性和耐用性。整体式油底壳法兰面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能够有效地固定油底壳形状。【附图说明】图1-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的主视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的主视加局部剖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的爆炸图。附图标记:油底壳组件(I)、油底壳本体(11)、第一端板(12 )、第二端板(13 )、油底壳法兰面(14)、加强筋(15)、第一焊接区域(A)、第二焊接区域(B)、油底壳法兰面厚度(H)。【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至图3所示,其显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油底壳组件(I)的示意图。如图1和图2所示,油底壳组件(I)包括油底壳本体(11),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油底壳法兰面(14)。所述油底壳本体(11)采用一块整体冷轧钢板,包括油底壳的底面和前后两个侧面,并通过焊接连接与第一端板(12)、第二端块(13)组成油底壳腔体。其中图3中显示了第一焊接区域(A)和第二焊接区域(B)。如图3所示,油底壳本体(11)与第一端板(12)、第二端块(13)均采用整体冷轧钢板,焊接位置减少,油底壳整体强度增加,并丰富了油底壳形状。参考图2,油底壳本体(11)和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纵向均设有加强筋(15),增加了油底壳组件(I)刚度,能够降低图2中的第一焊接区域(A)、第二焊接区域(B)出现故障的机率。参考图1,所述油底壳法兰面(15)采用整体式结构,具有较好的韧性和延展性如图1所示,所述油底壳法兰厚度(H)较大,在本实施例中,油底壳法兰厚度(H)取值为5~30_。油底壳法兰面较厚,刚度较大,能够有效地固定油底壳形状。实施例2,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组件、油底壳本体、第一端板、第二端板、油底壳法兰、加强筋、第一焊接区域、第二焊接区域、油底壳法兰面厚度,其特征在于油底壳本体(11)顶面有油底壳法兰面(14 ),油底壳本体(11)前后侧有第一端板(12 )、第二端板(13),油底壳本体(11)有底面,油底壳本体(11)有加强筋(15),油底壳本体(11)底面、前后面、侧面之间通过第一焊接区域(A)、第二焊接区域(B)用电焊焊接,油底壳法兰面(14)的厚度为油底壳法兰面厚度(H)。油底壳本体(11)的前后侧的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为斜面。加强筋(15)开在油底壳本体(11)的内腔底面两侧面。加强筋(15)开在油底壳本体(11)的内腔。油底壳本体(11)为一块整体冷轧钢板,油底壳本体(11)底面、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为一块整体冷轧钢板。油底壳本体(11)底面、两侧面与前后侧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用电焊连接构成油底壳腔体。前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描述是为了说明和例证的目的。这些描述并非想穷尽本专利技术,或者将本专利技术限定为所公开的精确形式,并且很显然,根据上述教导,可以进行很多改变和变化。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选择和描述的目的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特定原理及其实际应用,从而使得本领域的其它技术人员能够实现并利用本专利技术的各种不同的示例性实施方案以及各种不同的选择和改变。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意在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形式所限定。【主权项】1.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组件、油底壳本体、第一端板、第二端板、油底壳法兰、加强筋、第一焊接区域、第二焊接区域、油底壳法兰面厚度,其特征在于油底壳本体(11)顶面有油底壳法兰面(14),油底壳本体(11)前后侧有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油底壳本体(11)有底面,油底壳本体(11)有加强筋(15),油底壳本体(11)底面、前后面、侧面之间通过第一焊接区域(A)、第二焊接区域(B)用电焊焊接,油底壳法 兰面(14)的厚度为油底壳法兰面厚度(H)。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油底壳本体(11)的前后侧的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为斜面。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加强筋(15)开在油底壳本体(11)的内腔底面两侧面。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加强筋(15)开在油底壳本体(11)的内腔。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其特征在于油底壳本体(11)为一块整体冷乳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发动机油底壳组件,包括油底壳组件、油底壳本体、第一端板、第二端板、油底壳法兰、加强筋、第一焊接区域、第二焊接区域、油底壳法兰面厚度,其特征在于油底壳本体(11)顶面有油底壳法兰面(14),油底壳本体(11)前后侧有第一端板(12)、第二端板(13),油底壳本体(11)有底面,油底壳本体(11)有加强筋(15),油底壳本体(11)底面、前后面、侧面之间通过第一焊接区域(A)、第二焊接区域(B)用电焊焊接,油底壳法兰面(14)的厚度为油底壳法兰面厚度(H)。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闪闪张健卢祥林王利乐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