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涛专利>正文

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70750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7 2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汽车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包括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左灯箱、右灯箱、红外接收设备、LED灯和4个吸盘,4个吸盘分别固定在背板的四角;左、右灯箱和LED灯固定在背板前表面,用于显示警示信息;红外接收设备设置在背板后方,用于接收控制装置的控制信息;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外壳、左车门按钮、右车门按钮、红外发射装置和电池;左、右车门按钮安装在外壳的上表面,用于控制显示左、右车门打开的警示信息;红外发射装置安装在外壳内部,用于发射控制信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操作简单、安装方便、不损坏车体、占用空间小等特点,并解决了警示时间过晚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用品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
技术介绍
人们在打开车门下车时,后面的车辆由于不知情很容易与车门或正在下车的行人发生碰撞从而造成危险。中国专利申请号:200620026931.X,申请日:2006年08月04日,专利技术创造名称为: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警示装置,该申请案公开了一种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警示装置,主要是在汽车车门内控制车门的开关下设有一车门的感应式侦测器,使该侦测器连接于一控制电路,并使该电路连接于设在后车窗的LED警示灯;一设在车门内旁边的警示发声元件;一设在汽车门外开门把手或侧边的LED警示灯。该申请案不足之处在于:装置在车门打开后才开始警示,后方车辆难以及时反应并绕行。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针对现有技术中的汽车车门开启防撞警示装置在车门打开后才开始警示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它操作简单、安装方便、不损坏车体、占用空间小并解决了警示时间过晚的问题。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包括显示装置和控制装置,所述的显示装置安装在汽车后玻璃内侧,所述的控制装置安装在汽车内部;显示装置包括背板、左灯箱、右灯箱、红外接收设备、LED灯和吸盘,所述吸盘的数量为4个;所述LED灯的数量为2N个;所述的背板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的四个吸盘分别固定的设置在背板的四个角处;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设置在背板后部;所述的左灯箱形状与左侧门打开后的形状相似,且呈半透明;左灯箱固定的安装在背板的前表面左侧;所述的右灯箱形状与右侧门打开后的形状相似,且呈半透明;右灯箱固定的安装在背板的前表面右侧;所述的2N个LED灯,其中的N个LED灯安装在左灯箱内,另外的N个LED灯安装在右灯箱内;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2N个LED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相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包括外壳、左车门按钮、右车门按钮、红外发射装置和电池;所述的外壳呈长方体;所述的红外发射装置和电池安装在外壳内;所述的左车门按钮、右车门按钮从左至右安装在外壳上表面;所述的红外发射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池相连接;所述的左车门按钮、右车门按钮分别通过导线与红外发射装置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的左灯箱和右灯箱颜色为红色。优选地,所述的电池为纽扣电池。有益效果采用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I)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使用者可以使用按钮提前启动开门警示,给后面司机及行人足够的避让时间,更加安全可靠。(2)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显示装置可以直接通过吸盘安装在汽车后玻璃内侧;控制装置轻便小巧,可直接通过双面胶灯固定在汽车内部;安装方便简单且不会对汽车造成伤害。(3)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控制装置与显示装置之间通过红外线无线通讯,方便可靠、成本低廉。(4)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所述的左灯箱和右灯箱颜色为红色,容易引人注意,更加安全可靠。(5)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所述的电池为纽扣电池,使得控制装置更加小巧方便。(6)本技术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结构设计合理,原理简单,便于推广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工作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的显示装置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的显示装置后视图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的控制装置结构示意图。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1.显示装置;2.控制装置;11.背板;12.左灯箱;13.右灯箱;14.红外接收设备;15.吸盘;21.外壳;22.左车门按钮;23.右车门按钮。【具体实施方式】为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内容,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实施例1如图1、图2、图3,本实施例的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包括显示装置I和控制装置2,所述的显示装置I安装在汽车后玻璃内侧,显示装置I用于显示警示信息;所述的控制装置2安装在汽车内部,控制装置2用于控制显示装置I显示警示信息;显示装置I包括背板11、左灯箱12、右灯箱13、红外接收设备14、LED灯和吸盘15,所述吸盘15的数量为4个;所述LED灯的数量为2N个;所述的背板11呈长方形板状结构,背板11用于支撑左灯箱12及有灯箱13 ;所述的四个吸盘15分别固定的设置在背板11的四个角处,吸盘15用于将显示装置I固定在汽车后玻璃上;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14设置在背板11后部,红外接收设备14用于接收控制装置2发出的控制信息;所述的左灯箱12形状与左侧门打开后的形状相似,且呈半透明,左灯箱12用于显示左侧车门打开的警示信息;左灯箱12固定的安装在背板11的前表面左侧;所述的右灯箱13形状与右侧门打开后的形状相似,且呈半透明;右灯箱13固定的安装在背板11的前表面右侧,右灯箱13用于显示右侧车门打开的警示信息;所述的2N个LED灯,其中的N个LED灯安装在左灯箱12内,另外的N个LED灯安装在右灯箱13内;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14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2N个LED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14相连接,LED灯用于显示警示信息;所述的控制装置2包括外壳21、左车门按钮22、右车门按钮23、红外发射装置和电池;所述的外壳21呈长方体;所述的红外发射装置和电池安装在外壳21内;所述的左车门按钮22、右车门按钮23从左至右安装在外壳21上表面;左车门按钮22和右车门按钮23分别用于控制显示左车门和右车门打开的警示信息;所述的红外发射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池相连接;红外发射装置用于向显示装置I发射控制信息;所述的左车门按钮22、右车门按钮23分别通过导线与红外发射装置相连接;所述的左灯箱12和右灯箱13颜色为红色;所述的电池为纽扣电池。以上示意性的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该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所以,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相似的结构方式及实施例,均应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包括显示装置(I)和控制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装置(I)安装在汽车后玻璃内侧,所述的控制装置(2)安装在汽车内部;显示装置(I)包括背板(11)、左灯箱(12 )、右灯箱(13 )、红外接收设备(14 )、LED灯和吸盘(15 ),所述吸盘(15)的数量为4个;所述LED灯的数量为2N个;所述的背板(11)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的四个吸盘(15)分别固定的设置在背板(11)的四个角处;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14)设置在背板(11)后部;所述的左灯箱(12)形状与左侧门打开后的形状相似,且呈半透明;左灯箱(12)固定的安装在背板(11)的前表面左侧;所述的右灯箱(13)形状与右侧门打开后的形状相似,且呈半透明;右灯箱(13)固定的安装在背板(11)的前表面右侧;所述的2N个LED灯,其中的N个LED灯安装在左灯箱(12)内,另外的N个LED灯安装在右灯箱(13)内;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14)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开启车门防撞警示器,包括显示装置(1)和控制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显示装置(1)安装在汽车后玻璃内侧,所述的控制装置(2)安装在汽车内部;显示装置(1)包括背板(11)、左灯箱(12)、右灯箱(13)、红外接收设备(14)、LED灯和吸盘(15),所述吸盘(15)的数量为4个;所述LED灯的数量为2N个;所述的背板(11)呈长方形板状结构;所述的四个吸盘(15)分别固定的设置在背板(11)的四个角处;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14)设置在背板(11)后部;所述的左灯箱(12)形状与左侧门打开后的形状相似,且呈半透明;左灯箱(12)固定的安装在背板(11)的前表面左侧;所述的右灯箱(13)形状与右侧门打开后的形状相似,且呈半透明;右灯箱(13)固定的安装在背板(11)的前表面右侧;所述的2N个LED灯,其中的N个LED灯安装在左灯箱(12)内,另外的N个LED灯安装在右灯箱(13)内;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14)通过导线与电源相连接;2N个LED灯通过导线与所述的红外接收设备(14)相连接;所述的控制装置(2)包括外壳(21)、左车门按钮(22)、右车门按钮(23)、红外发射装置和电池;所述的外壳(21)呈长方体;所述的红外发射装置和电池安装在外壳(21)内;所述的左车门按钮(22)、右车门按钮(23)从左至右安装在外壳(21)上表面;所述的红外发射装置通过导线与电池相连接;所述的左车门按钮(22)、右车门按钮(23)分别通过导线与红外发射装置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涛赵雪虎于鑫刘正朱继鹏
申请(专利权)人:王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