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5805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包括电瓶组、转速控制器及D.C马达,在原传动链条设张力感测装置,其在连杆底端组接遮光片,遮光片设成渐层透光度部;连杆套设下定位座、恢复弹簧及上定位座,组接于设有从动链轮的开槽座,以上定位座螺设中空本体内;中空本体有与遮光片耦合的光遮断器,外缘有装设座锁定在车体上。其利用驱动张力使连杆升降侦测出张力变化,依正比关系控制D.C马达的输出动力,有控制准确且安全性高的功效。(*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交通运输领域无轨陆用车辆中的机动车,特别是涉及一种在原有传动链条上装设有一张力感测装置的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请参阅图8、图9所示,是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中的一种装配有辅助动力的助动式电动自行车,其是在现有传统自行车的车体上,加装设有一电瓶组1、一转速控制器2(在图9中转速控制器用K表示)及一D.C马达3所构成的辅助动力装置,且转速控制器2连接设有一转速感应器21(在图9中转速感应器用G表示),设置在车体预定位置,用以侦测踏板11或传动链条12的传动速度,以控制电瓶组1输送至D.C马达3的驱动电流,进而使D.C马达3依据骑乘者的踩踏速度,成正比关系产生一辅助驱动力,以达到助动的功效。但是,这种利用侦测踩踏速度作为D.C马达3输出辅助动力的方式,在正常路况时尚为可行,即踩踏速度增快,则该D.C马达的输出动力(转速)亦为加快,而具有相辅相成的效果;但是其仍有盲点,即在上坡时踩踏速度将变慢且需较费力,此时是最需要D.C马达3输出辅助动力的时候,但因该D.C马达3的动力输出是与踩踏速度成正比,因此将造成在上坡时,此种类型的助动式电动车显得相当缓慢及费力,此为其不可避免的缺陷。顺便指出,至于为何不在把手上设置转速控制器2,使其犹如机动车般直接来控制D.C马达3的转速,这是由于各国法令的限制,有诸多国家例如日本、德国等国家均规定,电动自行车或电动三轮车等电动车辆,其与摩托车须有所区别,利用D.C马达3作为辅助动力的电动车辆,必须是利用脚踏来驱动,不可是利用把手或油门方式来控制速度,以达保证安全的目的。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仍存在有诸多的缺陷,而亟待加以改进。因此如何在助动式车辆有限的改进空间内解决上述问题,成为设计改进的主要课题。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存在的弊端,本设计人基于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经过长期观察及研究发现,其传动链条在运转过程中的张力是与踩踏驱动力的大小成正比,亦即该踩踏驱动力越大,则传动链条的张力亦相对增大,于是利用此一机械特性,研究出一种张力感测装置,以侦测传动链条的张力,进而依据该张力的大小,可达到作为控制辅助动力输出大小的功效。于是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本技术。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使其可以适时提供所需的辅助动力,而使得骑乘者在启动或爬坡时具有倍感省力的功效。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使其具有使用时安全性高,且能较准确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功效。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其包括有一装设在车辆适当位置的电瓶组、一转速控制器及一作为辅助动力的D.C马达,其主要改进是在车辆原有的传动链条上设有一张力感测装置,其中该张力感测装置,其主要结构构成是在一连杆的底端组接设有一遮光片,且该遮光片在预定的遮光位置,由上而下设计成渐层的透光度部;该连杆,其由下往上依序套设有一下定位座、一恢复弹簧以及一上定位座,该连杆的顶端组接于装设有一从动链轮的开槽座上;该开槽座,其内穿伸设有传动链条,并与一从动链轮相啮合;该连杆与相关构件以该上定位座的底部螺纹,螺设于一在开口端设有内螺纹的中空本体内;该中空本体,其在内部的预定处设有与该遮光片相耦合的光遮断器,且在该中空本体的外缘设有一装设座,并设有螺栓锁定在车体上;该光遮断器,设有讯号线连接于转速控制器,将接收讯号送至该转速控制器,用以控制D.C马达的输出动力。本技术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其中所述的中空本体其在内部对应于光遮断器的另一侧设有一纵向导槽,该纵向导槽内滑动设置有上述遮光片。前述的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其中所述的连杆其顶端设有一固定件,该固定件穿套于开槽座及连杆将二者固定成一体。前述的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其中所述的固定件为螺丝或柱销。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积极效果。由以上技术方案可知,本技术是一种利用驱动张力大小,迫使连杆进行升降移位,进而可侦测出张力的变化,并依其正比关系,作为调整控制D.C马达的输出动力的新型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其与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利用传动速度控制D.C马达的输出动力的结构方式相比较,具有以下的增进功效1、可依实际需求控制辅助动力输出本技术可依实际需求来控制辅助动力的输出,例如在车辆刚起动或是在上坡时,是最需要D.C马达辅助动力的时候,而此时正是驱动张力最大的时候,因此可使D.C马达输出最大的辅助动力,使得骑乘者在起动或上坡时倍感省力;而如果是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则是使用传动速度的方式控制D.C马达的辅助动力输出,会因此时速度本来就很慢,致使辅助动力的输出相对降低,而无法适时地提供助动的效果,所以本技术较之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更具有准确性及实用性。2、使用安全性高本技术在使用时安全性较高,例如车辆在下坡时速度很快,但此时因没有踩踏驱动力,所以传动链条并无张力,因此D.C马达并未输出辅助动力,而使得安全性较高;反之,如果是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是利用速度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结构方式,则在下坡时因速度快,反而使D.C马达的辅助动力的输出增加,而容易造成车速过快的缺陷。因此,本技术利用张力来控制D.C马达的输出动力结构,确实具有提高安全性的优良功效。3、使用范围广泛本技术除了可运用在电动自行车外,亦可运用在电动三轮车,或是运用在其他相仿的传动装置中,而具有使用范围广泛的功效。综上所述,本技术可以适时提供所需的辅助动力,而使得骑乘者在启动或爬坡时具有倍感省力的功效,另其具有使用时安全性高,且能较准确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功效,其在技术发展空间有限的领域中,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的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本技术的具体结构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辅助动力输出的控制流程图。图3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安装状态结构立体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分解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未动作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在已动作时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较佳实施例动作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的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图9是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的辅助动力输出的控制流程图。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提出的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其具体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请参阅图1、图2、图3所示,本技术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其主要包括有一在车辆上适当位置装设的电瓶组1、一转速控制器2(在图2中转速控制器用K表示)及一作为辅助动力用的D.C马达3所构成,此种结构构成为现有的助动式电动车辆的必要设备,属于现有技术,故容此不再赘述,而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张力控制辅助动力输出的电动车,其包括有一装设在车辆适当位置的电瓶组、一转速控制器及一作为辅助动力的D.C马达,其特征在于其在车辆原有的传动链条上设有一张力感测装置,其中:该张力感测装置,其主要结构构成是在一连杆的底端组接设有一遮 光片,且该遮光片在预定的遮光位置,由上而下设计成渐层的透光度部;该连杆,其由下往上依序套设有一下定位座、一恢复弹簧以及一上定位座,该连杆的顶端组接于装设有一从动链轮的开槽座上;该开槽座,其内穿伸设有传动链条,并与从动链轮相啮合;该连杆与相关构件以该上定位座的底部螺纹,螺设于一在开口端设有内螺纹的中空本体内;该中空本体,在内部的预定处设有与该遮光片相耦合的光遮断器,且在该中空本体的外缘设有装设座,并设有螺栓锁定在车体上;该光遮断器,设有讯号线连接于转速控制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瑞怜
申请(专利权)人:利昂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