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8378 阅读:1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电动自行车将单向传动装置直接锁定在轮壳左侧并与轮壳成为一体,由旋转体外侧面所凸设的嵌入体,可供驱动装置的大伞形齿轮的凹槽嵌套结合,由直流马达直接驱动轮壳正转,达到自动的目的。且也可由踏板驱动轮壳,不改变原脚踏功能,具有传动更顺畅,且组装、拆装维修便捷,可降低成本,并可减少机械磨耗及减低噪音的功效。(*该技术在200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美国SERIAL NO.08/170,832、中国93232844.X、德国G9400078.6、英国9326406.7的“电动自行车”专利申请案后的又一改良设计,比前申请案传动更顺畅,且组装及拆卸维修更加便捷。在前申请案中揭示一种电动自行车,主要在于该驱动装置乃固定在后三角架上,并设于轮毂的侧边,其传动套与飞轮分别设于轮毂的两侧边,利用直流马达带动,由大小伞形齿轮减速传动后,直接带动传动套正转,进而带动轮毂旋转,具有不改变踩踏功能,进而达到无污染、无噪音及一车两用的功效,为一符合目前交通及产业需求的设计。本专利技术人在前申请案提出申请后,即不断测试改良,本着精益求精的精神,期使整体更臻完善,经过近一年的实验,终有本技术完成。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动自行车,使传动运转更顺畅,且组装及拆卸维修例捷,可降低成本。具有可供产业利用及增进实质功效。本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电动自行车,主要包含有一车体;一电瓶装置,设于车体的前支架与底支架上;一转速控制器,设于车体中央,可利用把手夹改变控制信号;一驱动装置,固锁定在后三角架侧边,主要包含有一直流马达,其轴心设有一小伞形齿轮,而其上缘侧边设有一凸块,且凸块中设定定位孔,可由螺丝锁定在后三角架上;一结合座,设于小伞形齿轮的外围,其中间设有一环槽,而其两侧设有固定用凸耳,可利用螺丝锁定在后三角架上;一大伞形齿轮,置于环槽内,并与小伞形齿轮相啮合;一固定座,利用螺丝锁定在结合座上,而其凸缘与大伞形齿轮间设有一轴承;一轮毂,其左、右侧设有螺套;而右螺套可供一飞轮锁定;一轮轴,贯穿毂、大伞形齿轮及结合座,且固定在后三角架上;该大伞形齿轮其底部设有凸缘,且该凸缘的外侧面设有嵌合用的凹槽,其内嵌套一轴套;该轮毂的左侧螺套上设有一单向传动装置,主要包含有一旋转体,其轴孔的外侧面形成凸环体,而凸环体相对于大伞形齿轮的凹槽处,则凸设有嵌入体,又旋转体的内侧环体上一体成型设在若干定位体,该定位体其前端呈垂直面,而后端则呈渐缩弧形体;一传动套,其内缘设有螺纹,可锁定在轮毂的左侧螺套上,嵌入各定位的内环面;若干弹簧,置于定位体的垂直与与滚筒间;一护盖,锁定在定位体上,将传动套定位在旋转体内;上述构件的组合具有使用直流马达直接驱动轮毂,使其自动运转,亦可由踏板驱动,不改变原脚踏功能,达到一车两用的功效。为能对本技术的结构、特征及功效有更详细的了解,兹配合附图说明如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图。图2为本技术构造分解立体图。图3为本技术的驱动装置组装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单向传动装置构造示意图。图5本本技术另一可行车向传动装置构造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另一可行单向传动装置构造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传动情形剖示图。图8为本技术的转速控制器流程图。图9为本技术的电瓶装置示意图。首先,请参阅图1并配合图2、3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有一车体1;一电瓶装置2,设于车体1的前支架11与底支架12上;一转速控制器5,设于车体1中央,可利用把手13来改变控制信号;一驱动装置3,固锁定在后三角架14侧边,主要包含有一直流马达31,其轴心设有一小伞形齿轮311(图7所示),而其上缘侧边设有一凸块312,且凸块312中设有定位孔3121,可由螺丝313锁定在后三角架14上;一结合座32,设于小伞形轮311的外围,其中间设有一环槽321,而其两侧设有固定用凸耳314,可利用螺丝315锁定在后三角架14上;一大伞形齿轮33,置于环槽321内,并与小伞形齿轮311相啮合;一固定座34,利用螺丝340锁定在结合座32上,而其凸缘341与大伞形齿轮33间设有一轴承35;一轮毂41,其左、右两侧设有螺套411、412;而右螺套412可供一飞轮41锁定;一轮轴43,贯穿轮毂41、大伞形齿轮33及结合座32,且固定在后三角架14上;其改良部分包括有该大伞形齿轮33的底部设有凸缘332,且该凸缘332的外侧面设有嵌合用的凹槽333,其内嵌套一轴套36;该轮毂41的左侧螺套411上设有一单向传动装置8,其主要包含有一旋转体81,其轴孔811的外侧面(图3所示)形成凸环体812,而凸环体812相对于大伞形齿33的凹槽333处,则凸设有嵌入体813,又旋转体81的内侧环体上一体成形设有若干定位体814,如图4所示,该定位体814前端呈垂直面8141,而后端则呈渐缩弧形体8142;一传动套82,其内缘设有螺纹821,可锁定在轮毂41的左侧螺套411上,嵌入各定位体814的内环面;若干弹簧,置于定位体814的垂直面8141与滚筒83间;一护盖85,锁定在定位体814上,将传动套82定位在旋转体81内;上述构件的组合具有使用直流马达31直接驱动轮毂41,使其自动运转,亦可由踏板驱动,不改变原脚踏功能,达到一车两用的功效。本技术与前申请案相比,具有下述的差异及功效一、如图3所示,本技术将单向传动装置8直接锁定在轮壳41的左侧,并与轮毂41成为一体,而该单向传动装置8由其旋转体81内部所设有的定位体814及滚筒83、弹簧84,使得旋转体81仅能单向带动传动套82作正转,而传动套82锁定在轮毂41的左侧螺套411上,因此当旋转体81被驱动正转时,则可顺利带动轮毂41旋转,达到自动运转的目的。如图4所示,当旋转体81正转时,传动套81被弹簧84及滚筒83所顶掣,故其必定被带动而正转。但是,如果改为脚踏驱动时,传动套82被轮毂41所带动,并在旋转体81内正转,此时滚筒83及弹簧84被压缩。因此,传动套82在旋转体81内空转,以此达到脚踏驱动的功效。二、该单向传动装置8中,由旋转体81外侧所凸设的嵌入体813,供驱动装置3的嵌合用缺槽333套入定位,亦即该驱动装置3可预先组装成一体(如图3所示),然后再锁定在单向传动装置8的外侧面,即可直接带动轮毂41旋转,不仅组装便捷,且伞形齿轮须保养维修时,拆卸驱动装置3亦非常方便。而本申请与前申请案相比,其最大功效增进之处,乃在于前申请在维修时,其拆卸非常困难,必须整组拆卸,且故障或磨损后,必须整组更换,因此维修成本较高,而本申请则摒除此一缺失,将驱动装置3与单向传动装置8独立分开,进而达到组装及拆卸便捷,且易于更换零配件,具有降低成本的实质功效。三、如图7所示,本技术的传动是利用直流马达31的小伞形齿轮311带动大伞形齿轮33旋转,再直接带旋转体81、轮壳41正转,其整个传动流程顺畅有效,并可降低机械磨耗及减低噪音。另外,请续参阅图5、6所示,本技术的单向传动装置8也可为棘卤式单向传动装置8a,其大体上包含有一旋转体81a,其轴孔811a的外侧面形成凸环体812a(与图3所示的凸环体812相同)及凸设有嵌入体813a;一传动套82a,其底缘为较大直径的凸皆体821a,置于旋转体81a内的凹面814a上,而传动套82a的中段部822a上设于对称的凹槽8221,并于凹槽8221内嵌设一具有伸缩弹性的卡制块84a,又传动套82a的上段部823a为内外呈螺纹8231、8232状态,而内螺纹8231可锁定在前述轮壳41的左侧螺套411上;一定位体83a,利用螺丝833a锁定在旋转体81a上而合为一体,其外侧面设有凸环8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动自行车,主要包含有:一车体;一电瓶装置,设于车体的前支架与底支架上;一转速控制器,设于车体中央,可利用把手来改变控制信号;一驱动装置,固锁定在后三角架侧边,主要包含有:一直流马达,其轴心设有一小伞形齿轮,而其上缘 侧边设有一凸块,且凸块中设有定位孔,可由螺丝锁定在后三角架上;一结合座,设于小伞形齿轮的外围,其中间设有一环槽,而其两侧设有固定用凸耳,可利用螺丝锁定在后三角架上;一大伞形齿轮,置于环槽内,并与小伞形齿轮相啮合;一固定座,利用螺 丝锁定在结合座上,而其凸缘与大伞形齿轮间设有一轴承;一轮壳,其左、右两侧设有螺套;而右螺套可供一飞轮锁定;一轮轴,贯穿壳、大伞形齿轮及结合座,且固定在后三角架上;其特征在于:该大伞形齿轮其底部设有凸缘,且该凸缘的外侧面设有嵌 合用的凹槽,其内嵌套一轴套;该轮壳的左侧螺套上设有一单向传动装置,主要包含有:一旋转体,其轴孔的外侧面形成凸环体,而凸环体相对于大伞形齿轮的凹槽处则凸设有嵌入体,又旋转体的内侧环体上一体成型设有若干定位体,该定位体其前端呈垂直面,而 后端则呈渐缩弧形体;一传动套,其内缘设有螺纹,可锁定在轮壳的左侧螺套上,嵌入各定位体的内环面;若干弹簧,置于定位体的垂直面与滚筒间;一护盖,锁定在定位体上,将传动套定位在旋转体内;上述构件的组合,具有使用直流马达直接驱动轮壳 ,使其自动运转,亦可由踏板驱动,不改变原脚踏功能,达到一车两用的功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文政
申请(专利权)人:利昂科技事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