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韧专利>正文

无鞍座半圈驱动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4607 阅读:2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由连杠、车轮、转向装置、刹车装置、驱动装置组成的无鞍座半圈驱动自行车。手把上的握把兼作闸把,转动闸把即可刹车;转向轴可伸长或缩短,并可从车身上拆下,倒转过来后,转向轴所连接的手把的左右两端可将前、后轴扣住,同时转向轴则将连杠扣住或锁住;脚蹬曲柄与后轮同轴并只能向前半圈转动,脚蹬曲柄的长柄可伸缩而其所直接带动的弧形齿条及安装在后轴上的飞轮乃至后轮的半径不变,从而实现变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自行车,特别涉及一种无鞍座半圈驱动自行车。现有的自行车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深受各国使用者的普遍欢迎。但随着人们居住环境、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使用者对自行车的便携、省力、安全等性能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目前市面上流行的自行车在围绕体形、体重、折叠、拆用、变速等方面都做了不少的改良改进,然效果并不令人感到十分满意,究其原因,与自行车自身设计的局限性有很大关系;车体太小,则坐不适、行不稳、踩也费力;车体太轻,则选材讲究,造价偏高,否则会影响到行驶的安全性;有鞍座以及脚蹬的转圈运动使自行车前后轮之间必须保证有较长的距离。而且,众所周知,在城镇骑自行车,由于陡坡较少,车速受限,大幅度的多档变速并无多大的实际意义;常见的可折叠、可拆分和可变速的自行车在实际应用中也仍然存在携带不便或操作不易等缺点。国内外关于自行车的折叠、拆分和变速等各类专利很多,在此难以一一赘述。中国专利CN2319307Y公告一种可以使脚踏臂伸长的附加装置,中国专利CN2034570U披露了一种可以折叠的脚踏板,但上述这些专利技术只针对原有自行车的结构进行了有限的局部的改进,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自行车的整体性能。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体形相对较小、重量相对较轻,便于携带、简单变速、安全省力,而且普通造价并不昂贵的无鞍座半圈驱动自行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无鞍座半圈驱动自行车,它包括连杠、车轮、转向装置、刹车装置和驱动装置。所述转向装置中的转向轴与连杠相连接处设有一个滚筒轴承,该轴承的外筒与连杠连为一体,内筒的下方与前叉相接,内筒的内壁的形状与转向轴的外壁的形状相似,即转向轴能恰好吻合地套入内筒中并受一个松紧装置来控制套入的深浅度和是否可以退出。当松紧装置处于放松状态时,可将转向轴从滚筒轴承的内筒中抽出,倒转过来后,转向轴所连接的手把的一端可卡在前轴上,另一端可卡在后轴上,转向轴则锁扣在连杠上。此外,连杠上还设有一个手握提车的地方,便于旅途提携。转向装置中的握把同时也是刹车装置中的闸把,转动左右两个闸把都能牵紧刹线。在刹线牵动刹车皮的地方,安装有弹簧减缓刹车力,便于灵活控制车轮的转速。脚蹬曲柄的转动与后轮同轴而且只能向前半圈做往复转动,左右两边的脚蹬曲柄各自带动一个弧形齿条转动,弧形齿条则分别带动以后叉中某一叉为轴的传动杆转动并因此带动安装在后轴上的飞轮转动,达到使后轮向前转动的目的。脚蹬曲柄上安装有复位弹簧,使脚蹬曲柄由上至下向前半圈转动后能在外力消失或减弱到一定程度时迅速回复到起始位置。脚蹬曲柄在其长柄上分为两截,其中一截可套入另一截中,从而实现该长柄的伸长与缩短,该长柄的伸长与缩短由一个松紧装置来控制。由于弧形齿条的弧半径及其带动的后轴上的飞轮乃至后轮的半径都是固定不变的,但脚蹬至其转轴的距离却因为脚蹬曲柄的长柄可以伸缩而发生变化,那么脚蹬传递给后轮的转动力就可以发生改变,相对而言,也就达到了变速的目的。当脚蹬曲柄的长柄上的松紧装置处于放松状态时,脚蹬曲柄的长柄中的一截即因为使用者由上至下的脚踏力而向外伸展出来,在此伸展过程中,还会同时牵动定位卡来阻挡或限制脚踏曲柄向前半圈的下方转动的幅度,从而保护脚蹬不触地;只要脚蹬曲柄的长柄的松紧装置处于放松状态,一旦脚踏力消失或减弱到某种程度,脚蹬曲柄的长柄中伸展出来的一截及定位卡又会因为该长柄中和定位卡上的弹簧的弹力而收复回原状。定位卡回复原状后,仍能对脚蹬曲柄起到限定只在前半圈范围内往复转动的作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种改进,当脚蹬曲柄只向前半圈或只向后半圈做往复转动时,脚蹬曲柄的长柄不可伸缩,即脚蹬的转动半径不能发生变化,而且后轮及后轴上的飞轮的半径也不可改变,但是,脚蹬曲柄所直接带动的弧形齿条的弧半径却可以或大或小地进行调整变化,或者是脚蹬曲柄同时带动两个以上弧半径各不相等的弧形齿条转动,然后再根据需要选择其中某个弧形齿条实际参与力的传递工作。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又一种改进,脚蹬曲柄的转动与后轮的转动不同轴,脚蹬曲柄的转轴可以分别安装在后叉的两个叉上或叉的附近,也可安装在连杠上或者连杠附近。脚蹬曲柄既能向前半圈做往复转动也能向后半圈做往复转动,每个脚蹬曲柄上都能带动两个弧半径不等的弧形齿条。当脚蹬曲柄由上而下向前半圈转动时,其中一个弧形齿条带动传动杆一端的飞轮转动;当脚蹬曲柄由上而下向后半圈转动时,则由另一个弧形齿条带动传动杆的另一端上的飞轮转动;传动杆能将来自其前后两端的飞轮的转动力传递给安装在后轴上的飞轮,驱动后轮向前转动。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再一种改进,无鞍座半圈驱动自行车不仅适用于两轮式自行车,也适用于三轮或多轮式自行车。所述脚蹬可以设计为船形,即脚蹬的一面为平面,另一面为弧形;脚蹬的轴线偏向于平面一侧使重心偏向弧形一侧,沿脚蹬的横向轴线向外有个凸出部份,该凸出部份设有关节使脚蹬可朝平面的一方折叠,该凸出部分与驱动柄的相接处设有轴承。当脚蹬处于静止的展开状态时,由于重心偏向于弧形一面,所以弧形一面将始终保持在下方而平面一方始终保持在上面。脚蹬及其凸出部份与驱动柄的组合,在形状上,相似于我们通常所说的脚蹬曲柄。在驱动柄与脚蹬的凸出部份相接处附近设有一个卡,该卡能在驱动柄与脚蹬向前半圈转至最下端位置时,阻挡脚蹬本身向顺时针方向转动,从而减少脚蹬前后摇晃的情况,让使用者在双脚直立时有平稳的感觉。采用了上述结构,使用者只需要依靠自身的体重就足以让所述无鞍座半圈驱动自行车产生向前行进的动力,因此很省力;遇到下坡或自行车因惯性自动行走时,双脚还可同时自然伸展直立,既舒适又平稳安全;使用者根据行驶中路面的平、陡情况可随意选择两三种不同的行驶速度且操作简单快捷;一旦需要,取下车把,倒转后扣在车身上,既能防止车头左右晃动又能将车锁住,缩小了置放空间的同时,也方便了旅行提携。由于本专利技术无鞍座,人在使用时仿佛处于步行状态,腿脚之间的弹性很好,因此轮胎可选富有弹性的材料制成实心型,这样会减少破胎漏气的烦恼,也会降低制做成本。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左视图;图2是图1所示沿A-A线的放大剖视图;图3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右视图;图4是图1所示实施方式用拆下的转向轴及手把将前后轮和连杠锁住的示意性左视图;图5是图4所示沿B-B线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图5所示右侧脚蹬凸出部份的关节的放大侧视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左视图;图8是图7所示沿C-C线的示意性剖视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又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性右视图;图10是图9所示当脚蹬曲柄处于D-D线时沿D-D线的示意性剖视图11是图10所示沿E-E线的剖视图。从图1可以明显看出,本专利技术无鞍座,脚蹬1的上方设计为平面,下方为弧形;脚蹬1和驱动柄2只能向前半圈转动,而且,它们的转动与后轮3的转动同轴4。当驱动柄2从上至下向前半圈转动时,会带动弧形齿条5并因此带动以后叉6为转轴的传动齿轮7和8乃至带动飞轮9一起转动,最终导致后轮3向前转动。当驱动柄2转至最下方即图1所示的状态时,有一个与驱动柄2连接的卡28阻挡了脚蹬1本身不能再向顺时针方向转动。滚筒轴承10的外筒12与连杠13相连(参看图2),内筒14的下方与前叉11相连,内筒14的内壁为非圆柱形,转向轴1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鞍座半圈驱动自行车,由连杠、车轮、转向装置、刹车装置和驱动装置组成,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中的脚蹬曲柄或驱动柄的转动与后轮的转动同轴,脚蹬曲柄或驱动柄只能向前半圈做往复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韧
申请(专利权)人:何韧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6[中国|海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