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3157 阅读:2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其将刹车线直接与刹车杆共同锁附于把手上,使用时没有因刹车线容易松动而造成刹车线钢索偏磨耗的情形,组装时刹车线不易脱出。而且组装点较少,累积组装公差较小,组装后质感较佳。同时因为零件数与组装点数相对减少,所以有降低成本的效果。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包含:把手,其固定连接有设有第一枢接孔和第一固定部的固定基座;刹车杆,其设有第二枢接孔和连结刹车线钢索的钢索连结部;刹车线,其包含连接到刹车器的钢索和把手端的金属套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金属套管的末端形成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形成第三枢接孔和第二固定部,通过使上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部,并以枢轴枢接上述第三枢接孔、第二枢接孔和第一枢接孔而将上述刹车线和上述刹车杆固定于上述固定基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刹车线座集成机构,且明确地说,涉及使用于摩托车的刹车线座集 成机构。
技术介绍
现今的一般摩托车的手刹车,如图6和图7所示,均是在把手G'上枢接刹车杆120, 并使连接到刹车器(未图示)的刹车线130内部的钢索132与上述刹车杆120勾合,勾 合方式一般是在刹车线130内部钢索132的末端形成头部134,并在刹车杆120的下方 形成可容许钢索132横向通过的缺口 126与容置头部134的凹槽128,组装时使所述头 部134容置于所述凹槽128内而使刹车线130内部的钢索132与刹车杆120勾合。想要 进行刹车时,通过手指紧握刹车杆120使刹车杆120以枢接于把手G'的枢接孔122为旋 转中心朝把手G'方向靠近,进而拉动上述连接到刹车器的刹车线130内部的钢索132, 使刹车器作动产生刹车。而将刹车杆120枢接于把手G'的方式不外乎是以夹住刹车杆 120的枢接孔122的方式形成一对平行板状的刹车杆固定部190,再将形成有所述刹车 杆固定部190的刹车杆固定座110固定连接于把手G'上。常规上有几种不同的方式可用 来将刹车杆固定座IIO固定连接于把手G'上。例如将刹车杆固定座IIO形成具有可套住 把手G'的套环180,再通过锁紧螺丝181将套环180夹紧固定在把手G'上。此外可在套 环180内缘形成凸部(未图示)并在把手G'相对应位置形成凹部(未图示),通过凸部 与凹部的卡合可防止套环180在把手G'圆周方向的转动以及水平方向的移动。这种套环 式的刹车杆固定座IIO还可与按钮座(未图示)、甚至是后照镜M'的安装基座结合而形 成为一体。再者,还有如图8所示,将刹车杆固定座210以熔接的方式直接固定于把手 G"上,这种熔接式的刹车杆固定座210同样还可与按钮座(未图示)、甚至是后照镜M" 的安装基座结合而形成为一体。此外,常规的刹车杆固定座,不论是套环式的还是熔接式的方式,均会使上述一对 平行板状的刹车杆固定部190向刹车线130方向以维持平行的方式进一步延伸,形成可 容置刹车线130内部钢索132的空间191,此外形成刹车线130外部金属套管136的止挡部192,如此,当拉动刹车杆120而进一步拉动刹车线130内部钢索132时,刹车线 130外部的金属套管136受到所述止挡部192的限制而不会随着内部钢索132移动。但是包含上述两种等现有的各种刹车杆固定座的设计,刹车线与把手均没有直接固 定的锁附结构,在使用时刹车线容易松动而造成刹车线内部的钢索发生偏磨耗,甚至进 一步造成钢索断裂而使刹车失灵,危害摩托车骑乘安全。而且,因为刹车线与把手没有 直接固定的锁附结构,在组装线上组装刹车线时,虽然先将钢索132末端的头部134置 入刹车杆120的凹槽128而使刹车线130勾合于刹车杆120上,但因为此时刹车线130 尚未组装调整完成,尚无预力张拉刹车线130,因此容易在组装过程中因为搬动造成钢 索132末端的头部134脱离刹车杆120的凹槽128而使刹车线130与刹车杆120脱勾造 成刹车线130脱出。而且,因需要先将刹车杆120固定于刹车杆固定部190之后,再进 行刹车线i30的组装,不仅组装工时较长造成成本增加,同时因为组装点多,累积较多 组装公差,组装后质感较差且变异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对于上述常规的摩托车刹车杆和刹车线固定与安装的问题,长久以来业界和使用者 均希望能获得有效的改善解决方案。而本专利技术则是专利技术人针对上述现有的摩托车用刹车 线座集成机构中所存在的问题,苦心思考并长久致力于研发之后,而提出的崭新的解决 方案。也就是说,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其可取代常 规具有刹车杆枢接部与刹车线外部金属套管止挡部的刹车杆固定座,使刹车线直接与刹车杆共同锁附于把手上,使用时没有刹车线容易松动而造成刹车线内部的钢索发生偏磨 耗甚至进一步造成钢索断裂而使刹车失灵的问题。而且,在组装线上组装刹车线时,因 为刹车线锁附固定于把手上,所以不会有常规方式在组装过程中容易因为刹车线与刹车 杆脱勾而造成刹车线脱出的问题。而且,因为刹车杆与刹车线先行结合后再一次固定于 把手上,所以可减少组装工时进而降低成本。而且,因为组装点较少,累积组装公差较 小,所以组装后质感较佳且变异较小。同时因为零件数与组装点数相对减少,所以有降 低成本的效果。具体地说,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是一种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其包含 把手,其固定连接有设有第一枢接孔和第一固定部的固定基座;刹车杆,其设有第二枢接孔和连结刹车线钢索的钢索连结部;刹车线,其包含连接到刹车器的钢索和把手端的 金属套管,其特征在于在上述金属套管的末端形成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形成第三枢 接孔和第二固定部,通过使上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上述第一固定部,并以枢轴枢接上述第三枢接孔、第二枢接孔和第一枢接孔而将上述刹车线和上述刹车杆固定于上述固定基 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通过将刹车线直接与刹车杆共同固定于把手上,使用时没 有因刹车线容易松动而造成刹车线内部的钢索发生偏磨耗甚至进一步造成钢索断裂的 问题。而且,在组装线上组装刹车线时,因为刹车线锁附固定于把手上,所以不会有刹 车线脱出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2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的摩托车用刹车 线座集成机构,其中上述固定基座一体形成于上述把手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利用将固定基座一体形成于把手上,可以减少零件数量, 降低组装作业工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3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l或2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的摩托车用 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其中上述固定件形成有定位板,上述固定基座上形成有对应所述定 位板的开l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可以迅速地将形成于刹车线金属套管末端的上述固定件正 确地定位于把手上的安装位置,降低组装作业工时。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4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到3中任一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的基 础上的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其中上述第一固定部是固设于上述固定基座的具有 螺孔的凸出柱,上述第二固定部是穿设于上述固定件的孔,通过螺丝穿过上述孔并与上 述凸出柱的螺孔螺合将上述固定件锁附于上述固定基座。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可利用简单的螺丝锁附方式将形成于刹车线金属套管末端 的上述固定件固定于把手的固定基座上。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5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到3中任一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的基 础上的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其中上述第一枢接孔形成有螺纹,上述枢轴为可与 上述螺纹螺合的螺栓。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可进一步增加刹车线与刹车杆共同固定于把手上的结合强 度,使整个刹车线座集成机构更为牢固。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1到3中任一技术方案的专利技术的基 础上的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其中上述刹车线在上述把手端的钢索末端具有头 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可利用简单的形成于刹车线钢索末端的头部的构造,使刹 车线钢索连动于刹车杆的拉动作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7的专利技术是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6的专利技术的基础上的摩托车用刹车 线座集成机构,其中上述刹车杆的钢索连结部具有可容置上述头部的凹槽。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构成,可利用将刹车线钢索末端的头部置入形成于刹车杆的凹 槽,使刹车线钢索勾合于刹车杆。本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用刹车线座集成机构,其包含: 把手,其固定连接有设有第一枢接孔和第一固定部的固定基座; 刹车杆,其设有第二枢接孔和连结刹车线钢索的钢索连结部; 刹车线,其包含连接到刹车器的钢索和把手端的金属套管,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金属套管的末端形成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上形成第三枢接孔和第二固定部,通过使所述第二固定部固定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并以枢轴枢接所述第三枢接孔、第二枢接孔和第一枢接孔而将所述刹车线和所述刹车杆固定于所述固定基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洪瑞达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