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摩托车制动装置。现有的摩托车,其制动原理是前后轮独立制动,手握车把制动前轮,脚踩脚踏刹车连杆制动后轮。这种制动方式在实际驾驶中存在安全隐患,如驾驶中遇到紧急情况时,驾驶员马上脚踩脚踏刹车连杆制动后轮,同时手紧握车把制动前轮,这时驾驶员的手既要刹车,又要握稳车把,操作繁锁、费力且不安全,容易发生事故,当摩托车载有重负荷时,更易发生事故。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操作轻松、安全的摩托车制动装置,该装置只需脚踩脚踏刹车连杆就可实现前后轮连动制动。本技术提供的摩托车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包括前轮毂、后轮毂、脚踏刹车连杆、前、后制动拉索,后制动拉索的一端与脚踏刹车连杆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后轮毂上;前轮毂上设有一制动牛角和一个固定前制动拉索的支撑件,又制动牛角上设有一固定件,前制动拉索的一端固定在该固定件上,另一端与车把连接,所述的制动牛角上还设有一固定件及另一条前制动拉索,拉索的一端固定在该固定件上,拉索的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脚踏刹车连杆上的固定件上。为便于拉动拉索制动,本技术所述的前轮毂上设有一个用于固定另一条前制动拉索的支撑件,又在摩托车的大梁及其它部位还相应设有若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摩托车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包括前轮毂(1)、后轮毂(2)、脚踏刹车连杆(3)、前、后制动拉索(4、5),后制动拉索(5)的一端与脚踏刹车连杆(3)连接,另一端连接在后轮毂(2)上;前轮毂(1)上设有一制动牛角(6)和一个固定前制动拉索(4)的支撑件(7),又制动牛角(6)上设有一固定件(8),前制动拉索(4)的一端固定在该固定件(8)上,另一端与车把(9)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制动牛角(6)上还设有一固定件(8′)及另一条前制动拉索(4′),拉索(4′)的一端固定在该固定件(8′)上,拉索(4′)的另一端固定在设置于脚踏刹车连杆(3)上的固定件(10)上。
【技术特征摘要】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