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二轮摩托车用的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它通过操作力分配杆把连动用制动杆的制动操作力传递给向前后轮制动器分别传递制动操作力的制动缆索;在操作前轮制动杆时只是前轮起制动作用,当操纵连动用制动杆时则在前、后轮制动器上同时产生制动力;而且按照与连动制动杆的动作相对应的操作力分配杆的动作,把来自操作力分配杆的牵引力作用到分别对应于前、后轮制动器的各制动缆索上。迄今,这种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已由,例如,特开平7-196069号公报而成为公知技术。然而,在上述的现有技术中,由于其结构是通过传动索把来自连动制动杆的制动操作力传递给离连动制动杆较远位置上的操作力分配杆上的,则在做随着连动制动杆的操作通过各制动缆索而把制动操作力从操作力分配杆传递给前、后轮制动器上的初期调整时,还必需对连动制动杆与操作力分配杆之间的传动缆索进行调整。虽然希望在借助连动制动杆的操作进行连动制动时,适当地控制二轮摩托车前部下沉量而提高乘骑舒适感,但是在现有技术中,当进行连动制动杆操作时只能进行前、后轮间的制动力分配,而没有设置控制车前部下沉(ノ-ズグィブ)量的机构。此外,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其结构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二轮摩托车用前后连动制动装置,它设有:使前轮制动器(B↓[F])发出制动力的前轮制动杆(31);可转动操作地支承在固定于转向手柄(45)的一端部的夹持器(47)上,与前轮制动器(B↓[F])及后轮制动器(B↓[R])连动,发生制动力的连动用制动杆(32);把制动操作力分别单独传递给前轮与后轮制动器(B↓[F],B↓[R])的制动索(34、35);与上述连动用制动杆(32)的制动操作相对应地、可分别牵引上述两制动索(34、35),连接上述连动用制动杆(32)与两制动索(34、35)的操作力分配杆(33);以及可工作地容纳该操作力分配杆(33)的固定壳体(56);其特征在于 ...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冈崎泰典,杉冈浩一,筱原敦彦,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