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部部件、旋转体组件和感光体鼓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1089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20 14: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配置于圆柱状旋转体的端部的端部部件。端部部件具有筒状的主体和从所述主体中的一端侧突出的轴连结部,在所述轴连结部,具有朝向轴线延伸的贯通孔,并且,在隔着所述轴线与所述贯通孔相对的位置不设置轴连结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端部部件、及具有端部部件的旋转体组件。端部部件安装于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可装卸地具有的处理盒所具有的圆柱状旋转体的端部。
技术介绍
在激光打印机、复印机等图像形成装置中,相对于该图像形成装置的主体(以下,有时记载为“装置主体”)可装卸地具有处理盒。处理盒是形成文字或图形等应显示的内容并将这些内容转印在纸等记录介质上的部件。更具体地说,处理盒中具有一个圆柱状旋转体即感光体鼓,在此形成有应被转印的像。另外,在处理盒中,同时配置有用于在感光体鼓上形成像的其它各种装置。作为这些装置,例如可以举出显像辊组件、带电辊组件、进行清洗的装置。在处理盒中,为了维修,或将同一处理盒相对于装置主体进行装卸,或将旧的处理盒从装置主体分离,之后,将新的处理盒安装于装置主体上。在此,处理盒所包含的圆柱状旋转体(感光体鼓、显像辊、带电辊等)的构成为,接受来自装置主体的旋转驱动力并以其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于是,例如,如专利文献I中所公开的那样,处理盒具有形成其外壳的框体,圆柱状旋转体可旋转地保持在框体内。因此,在圆柱状旋转体上,在其两端配置有端部部件,安装有沿轴线方向贯通该端部部件及圆柱状旋转体的轴。而且,该轴的两端架设配置于处理盒的框体内。专利文献1:日本国专利第3782807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现有技术而开发的,其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在具有圆柱状旋转体和端部部件的组件中(感光体鼓组件或显像辊组件)中,与现有的组件相比,可小型化,且在将组件与轴连结时,能够容易地进行其装配的端部部件。另外,提供一种具有端部部件的旋转体组件。下面,对本技术进行说明。在此,为了易于理解,通过书写括弧附加附图的参照标记,但本技术不限定于此。第一实施形态的技术的一种端部部件,该端部部件(20)配置于圆柱状旋转体的端部,具有筒状的主体(21)、和从主体中的一端侧突出的轴连结部(23),在轴连结部具有朝向轴线延伸的贯通孔(23a),并且在隔着轴线与贯通孔相对的位置不设置轴连结部。在此,所谓“圆柱状旋转体”,其概念是:包括为实心的所谓圆棒状且绕轴线旋转的旋转体、及为空心的所谓圆筒状且绕轴线旋转的旋转体。第二实施形态的技术是在第一技术所述的端部部件(20)中,轴连结部(23)环绕轴线配置于180°以下的范围。第三实施形态的技术是在第一或第二实施形态所述的端部部件(20)中,主体(21)具有在轴线方向贯通的孔(21a)。第四实施形态的技术是在第一?第三实施形态所述的端部部件(20)中,轴连结部(23)的贯通孔(23a)为锥形。第五实施形态的技术的一种旋转体组件(10),其具有圆柱状旋转体和配置于该圆柱状旋转体(11)的端部的第一?第四实施形态中任一项所述的端部部件(20)。第六实施形态的技术的一种端部部件,该端部部件(20)配置于圆柱状旋转体(11)的端部,其构成为,具有:主体(21),其具有沿着轴线贯通的孔(21a),且为圆筒状;接触壁(22),其为在所述主体(21)的轴线方向一端侧,以该主体(21)的外径被扩大的方式沿着外周面立设的环状;槽或凹部(21b),其设置于所述主体(21)的侧面;一个或多个轴连结部(23),其从所述主体(21)中的一端侧环绕所述主体(21)的轴线突出;接地用的销(24),其从所述主体(21)中的另一端侧突出,所述一个或多个轴连结部(23)各自具有朝向所述轴线延伸的贯通孔(23a),在隔着所述轴线与所述贯通孔(23a)相对的位置,未配置所述一个或多个轴连结部(23)。第七实施形态的技术的一种旋转体组件(10),其具有圆柱状旋转体(11)和配置于该圆柱状旋转体的端部的第六实施形态所记载的端部部件(20)。第八实施形态的技术的一种感光体鼓组件,其具有感光体鼓(11)、配置于该感光体鼓的端部的第实施形态所记载的端部部件(20)。技术效果根据本技术的端部部件及旋转体组件,能够简化其构造而使其小型化,组件也可小型化,并且由于用于使与轴连结用的销通过的部位少,因此,其与轴的装配变得容易O【附图说明】图1是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及处理盒3的概念图;图2是说明处理盒3的构成的概念图;图3是感光体鼓组件10的外观立体图;图4(a)是端部部件20的外观立体图,图4(b)是端部部件20的自另一视点观察的外观立体图;图5 (a)是端部部件20的主视图,图5 (b)是端部部件20的后视图;图6 (a)是端部部件20的右侧视图,图6 (b)是端部部件20的左侧视图;图7 (a)是端部部件20的俯视图,图7 (b)是端部部件20的仰视图;图8是端部部件20的剖视图;图9(a)是端部部件120的俯视图,图9 (b)是端部部件220的俯视图,图9 (C)是端部部件320的俯视图;图10是感光体鼓组件10及轴30的分解立体图;图11(a)是说明销31的安装的一个图,图11 (b)是说明销31的安装的另一个图。标记说明I图像形成装置2图像形成装置主体3处理盒10感光体鼓组件(旋转体组件)11感光体鼓(圆柱状旋转体)20端部部件21主体23轴连结部30轴31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式说明本技术。但是,本技术不限定于这些方式。图1是说明一个方式的图,是示意性地表示具有处理盒3及安装该处理盒3而使用的图像形成装置主体2(以下,有时记为“装置主体2”)的图像形成装置I的立体图。处理盒3通过向图1中用I表示的方向移动,可以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及可以从装置主体2脱离。图2中示意性地表示处理盒3的构造。由图2可知,处理盒3在框体3a的内侧装有感光体鼓组件10 (参照图3)、带电辊组件4、显像辊组件5、限制部件6、及清洁刮板7。纸等记录介质以将处理盒3安装在装置主体2上的姿态,沿着图2中用II表示的线进行移动,由此,图像从感光体鼓组件10转印在记录介质上。从图2可知,处理盒3中,具有带电辊组件4、显像辊组件5、限制部件6、清洁刮板7、及感光体鼓组件10,它们装于框体3a的内侧。分别是如下的构成。带电辊组件4是旋转体组件的一方式,通过来自装置主体2的电压施加,使感光体鼓组件10的感光体鼓11带电。这种电压施加是通过该带电辊组件4的带电辊追随感光体鼓组件10进行旋转,并与感光体鼓11的外周面接触来进行。显像辊组件5是旋转体组件的一方式,是向感光体鼓11供给显影剂的辊。而且,形成于感光体鼓11的静电潜像通过该显像辊组件5而显像。另外,显像辊组件5中内装有固定磁铁。限制部件6是调节附着于上述的显像辊组件5的外周面的显影剂的量,并且对显影剂自身赋予摩擦带电电荷的部件。清洁刮板7是与感光体鼓11的外周面接触,并利用其前端去除转印后残存的显影剂的刮板。感光体鼓组件10是旋转体组件的一方式,是在其表面形成有应向纸等记录介质转印的文字及图形等像的部件。图3表示感光体鼓组件10的外观立体图。从图3可知,感光体鼓组件10具有感光体鼓11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端部部件,其配置于圆柱状旋转体的端部,其特征在于,其具有:筒状的主体;从所述主体中的一端侧突出的轴连结部,在所述轴连结部,具有朝向轴线延伸的贯通孔,并且,在隔着所述轴线与所述贯通孔相对的位置不设置轴连结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长谷川孝夫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