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炒菜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5215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7 22: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高效炒菜机,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锅体和锅盖,搅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刀,搅拌刀伸入锅体内,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和搅拌刀旋转,加热装置加热锅体,锅盖扣合锅体,锅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内凸筋。使得搅拌中的菜肴或调料受到凸筋的导向作用,向锅体底部运动,使得菜肴或调料可以继续被搅拌刀搅动,保证了菜肴的翻炒效果,避免菜肴粘附于锅体内壁无法翻炒造成糊锅的危险。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搅拌刀在锅体内壁的垂直投影位于锅体内凸筋的下方。如此,搅拌刀和锅体内壁的凸筋限定了锅体内菜肴的翻动区域,即保证翻炒效果的同时,减小了锅体内壁与菜肴或调料的接触区域,实现易清洗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厨房烹饪电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炒菜机。【
技术介绍
】炒菜机是一种可以实现自动化烹饪过程的智能化设备,相比传统的炒菜锅具,炒菜机具有自动热油、自动翻炒,自动控制火候等功能,因此受到广大消费者的喜爱。但目前市场上的炒菜机翻炒效果差,导致炒菜机炒菜的效果大打折扣,进而严重影响市炒菜机的市场。此外,现有的炒菜机加热装置设置在锅的底部,由于翻炒不充分,导致产生糊锅的危险,或者导致炒菜受热不均匀,影响炒菜的口感。【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高效的炒菜机,实现快速翻炒,提升炒菜的效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炒菜机,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锅体和锅盖,搅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刀,搅拌刀伸入锅体内,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和搅拌刀旋转,加热装置加热锅体,锅盖扣合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内凸筋,内凸筋在锅体垂直方向上高于搅拌刀的端部。所述搅拌刀的端部在锅体内壁的垂直投影与锅体内凸筋的距离为lcm~15cm。所述搅拌刀的端部在锅体内壁的垂直投影与锅体内凸筋的距离为2cm~10cm。所述加热装置位于锅体下部,加热装置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锅体内凸筋的下方。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线圈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锅体内凸筋的下方。 所述搅拌刀包括主刀叶和辅刀叶,主刀叶和辅刀叶分别与搅拌轴连接。所述主刀叶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刀叶的最小运动轨迹半径之差的绝对值为0_20mm。所述辅刀叶端部形成的运动轨迹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锅体内凸筋的下方。所述主刀叶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刀叶的最小运动轨迹重合或位于辅刀叶的最小运动轨迹内。所述主刀叶和/或辅刀叶包括弧形凹旋部、连接搅拌轴连接部,设有弧形凹旋部的刀叶端部和连接部朝弧形凹旋部收缩。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高效炒菜机,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锅体和锅盖,搅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刀,搅拌刀伸入锅体内,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和搅拌刀旋转,加热装置加热锅体,锅盖扣合锅体,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内凸筋,内凸筋在锅体垂直方向上高于搅拌刀的端部。如此,搅拌刀搅拌锅内菜肴时,由于菜肴的形状及搅拌过程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菜肴或调料粘满锅的内壁,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锅体内凸筋,使得搅拌中的菜肴或调料受到凸筋的导向作用,脱离锅内壁,向锅体底部运动,使得菜肴或调料可以继续被搅拌刀搅动到,保证了菜肴的翻炒效果,避免菜肴粘附于锅体内壁无法翻炒造成糊锅的危险。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内凸筋在锅体垂直方向上高于搅拌刀的端部。如此,搅拌刀和锅体内壁的凸筋限定了锅体内菜肴的翻动区域,即保证翻炒效果、提升炒菜效率的同时,减小了锅体内壁与菜肴或调料的接触区域,进而减少用户需要清洗的区域,实现易清洗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刀的端部在锅体内壁的垂直投影与锅体内凸筋的距离为lcm~15cm。若该距离小于lcm,翻炒大块的菜肴时,大块菜肴容易超过凸筋的限定,导致其上的调料等粘附在锅体内壁,降低调料的入味效果,且影响清洗效果。若该距离大于15cm,一方面导致锅体高度太大,整机的高度过高,不利于用户操作,另外一方面锅体内与有菜肴的部分过深,造成清洗困难。鉴于上述因素,本专利技术设定所述搅拌刀的端部在锅体内壁的垂直投影与锅体内凸筋的距离为2cm~8cm。如此,即保证菜肴可以可靠的受到凸筋的限位作用,又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清洗位置。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所述搅拌刀的端部在锅体内壁的垂直投影与锅体内凸筋的最佳距离为3cm。作为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装置位于锅体下部,加热装置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锅体内凸筋的下方。如此,保证加热装置的加热区域位于凸筋下方,实现了菜肴或调料在锅体内翻炒的区域与加热装置的加热区域吻合,即可以保证炒菜的加热充分,保证炒菜的效果,又有效避免加热装置干烧锅体的危险。当然,所述的加热装置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也可以与搅拌刀的搅拌轨迹在锅体侧壁的投影重合。作为改进,本专利技术所述加热装置包括电磁加热线圈,电磁加热线圈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锅体内凸筋的下方。电磁加热线圈加热内胆均匀,进一步提升了炒菜的效果。此夕卜,电磁加热线圈形成的加热区域位于凸筋下方,同样可以实现防干烧的效果。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刀包括主刀叶和辅刀叶,主刀叶和辅刀叶分别与搅拌轴连接。通过设置主刀叶和辅刀叶,提升了搅拌效果,提高了炒菜的效率。作为改进,所述主刀叶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刀叶的最小运动轨迹半径之差的绝对值为0-20mm。如此,即可以避免主刀叶搅拌菜肴的区域与辅刀叶搅拌菜肴的区域重合,避免搅拌过多,造成菜肴损坏和加热不够的风险,又能避免尺寸较小的菜肴在主、辅刀叶的搅拌区域内被遗漏的风险,保证搅拌效果,提升炒菜的效果。若该距离大于20mm,则尺寸较小的菜肴或调料,会在主刀叶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刀叶的最小运动轨迹之间形成不能被搅拌的空白区域,导致炒菜效果不好。为避免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设定主刀叶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刀叶的最小运动轨迹半径之差的最佳绝对值为10mm。此外,所述辅刀叶端部形成的运动轨迹在锅体侧壁的投影位于锅体内凸筋的下方。本实施例中由于辅刀叶的端部高于主刀叶,限定其端部的搅拌轨迹低于锅体内凸筋,即限定了整个搅拌刀的搅拌轨迹位于该凸筋下方。作为改进所述主刀叶的最大运动轨迹与辅刀叶的最小运动轨迹重合或位于辅刀叶的最小运动轨迹内。除此以外,本专利技术所述主刀叶和/或辅刀叶包括弧形凹旋部、连接搅拌轴连接部,所述搅拌刀的端部和连接部朝弧形凹旋部收缩。本专利技术通过弧形凹旋部实现翻炒的导向作用,进一步提升炒菜的效率。另外,搅拌刀的端部和连接部朝弧形凹旋部收缩,炒菜过程中,使得菜肴向中部集中,保证加热和翻炒的效果。【【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炒菜机第一实施方式的俯视图;图2为图1的搅拌刀与锅体的工作状态图;图3是图2的A-A放大图;图4是图1的搅拌轨迹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炒菜机第二实施方式的锅体剖面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一种高效炒菜机第三实施方式的搅拌刀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解释和说明,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一:请一并参阅图1、图2及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一种高效炒菜机的第一实施方式,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14、锅体11和锅盖(图未示),搅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图未示)、搅拌轴12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刀13,搅拌刀13伸入锅体11内,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12和搅拌刀13旋转,加热装置14加热锅体11,锅盖扣合锅体。所述锅体11的内壁设有环形内凸筋111,内凸筋111在锅体11垂直方向上高于搅拌刀13的端部。进一步地,所述搅拌刀13的端部在锅体11内壁的垂直投影与锅体内凸筋111的距离d为lcm~15cm。若该距离小于lcm,翻炒大块的菜肴时,大块菜肴容易超过凸筋111的限定,导致菜肴上的调料、碎菜等容易粘附在锅体内壁,降低调料的入味效果,且影响清洗效果。若该距离大于15cm,一方面导致锅体11高度太高,影响整机高度和外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高效炒菜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效炒菜机,包括搅拌装置、加热装置、锅体和锅盖,搅拌装置包括驱动装置、搅拌轴及设置在搅拌轴上的搅拌刀,搅拌刀伸入锅体内,驱动装置驱动搅拌轴和搅拌刀旋转,加热装置加热锅体,锅盖扣合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内壁设有环形内凸筋,内凸筋在锅体垂直方向上高于搅拌刀的端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泽春王国海郭玉波张岱
申请(专利权)人:九阳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