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1941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22: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包括固定板、螺杆、导向板、销轴和滚轮,所述固定板与客车骨架固定连接,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杆的螺孔,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螺孔并通过螺母与固定板锁紧固定,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横截面大致为倒U型,该倒U型导向板的两侧部对称设有一对供销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滚轮穿过销轴固定于导向板的两侧部之间,固定后的滚轮滚动方向与客车的车轮滚动方向一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安装在客车底部的前后两端,避免了车辆在坡度过大路面上运行刮碰现象,有效的保护了车辆通过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城市公交客车
,具体是一种客车防撞机构
技术介绍
为了满足客车在不同路况上进行运行,在客车设计时需要有合适的接近角和离去角,以便保证整车安全通过相应路况。但对于不同的路况,驾驶员有时很难目测到道路的坡度是多少,无法准确判断车辆是否能够安全通过,往往会导致车辆前部保险杠和后部保险杠被底面刮伤或撞坏。有的车辆需要水运,在车辆开到轮船上时常需要经过一个很陡的坡度,大部分车辆的接近角和离去角无法满足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客车防撞机构,该机构能够使客车在坡度车身与地面接触起到支撑和导向的作用,避免车辆被刮伤或撞坏。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客车底部前端和后端的导向结构,所述导向结构包括固定板、螺杆、导向板、销轴和滚轮,所述固定板与客车骨架固定连接,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杆的螺孔,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螺孔并通过螺母与固定板锁紧固定,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横截面大致为倒U型,该倒U型导向板的两侧部对称设有一对供销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滚轮穿过销轴固定于导向板的两侧部之间,固定后的滚轮滚动方向与客车的车轮滚动方向一致。所述倒U型导向板的两侧部的内侧面分别具有沿通孔周侧轴向向外延伸的凸缘,该凸缘用于对滚轮进行限位。所述销轴为圆柱形,该销轴上开设有用于给滚轮与销轴接触面注入润滑油的油道。为了方便润滑油注入到滚轮与销轴之间的接触面,所述油道的加油口设置在销轴的端面,其出油口设置在销轴位于与滚轮相接处区域的侧面。所述销轴在位于出油口的侧面上开设有与该出油口相通的开口,该开口增大了润滑油与滚轮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滚轮与销轴之间的润滑度。为了提高销轴与通孔之间配合稳定,所述销轴与通孔为过盈配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所述的客车防撞机构,结构简单,通过安装在客车底部的前后两端,避免了车辆在坡度过大路面上运行刮碰现象,有效的保护了车辆通过性,该机构与地面为滚动摩擦,并在销轴上开设有油道润滑系统,有效的降低了整车运行阻力。该装置可通过螺杆的上下调节来调节与地面的安装距离,适合不同高度的车辆使用。【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与客车配合安装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侧视图;图4是本技术导向板的主视图;图5是图4中A-A的剖视图;图6是销轴的侧视图;图7是图6中B-B的剖视图;图中标号:1、导向结构;11、固定板;111、螺孔;12、螺杆;13、导向板;131、凸缘;14、销轴;141、通孔;15、滚轮;2、螺母;5、油道;51、加油口 ;52、出油口 ;53、开口。【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7所示,本实施例的客车防撞机构,包括分别固定在客车底部前端和后端的导向结构I,导向结构I包括固定板11、螺杆12、导向板13、销轴14和滚轮15,固定板11与客车骨架固定连接,固定板1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杆12的螺孔111,螺杆12的一端穿过螺孔111,在位于固定板11上侧的螺杆12上安装有螺母2,以使螺杆12与固定板11锁紧固定,其另一端与导向板13固定连接;对于不同高度的车辆,可通过螺杆12的上下调节来调节该导向结构离地面的距离。导向板13的横截面大致为倒U型,该倒U型导向板13的两侧部对称设有一对供销轴14穿过的通孔141,滚轮15穿过销轴14固定于导向板13的两侧部之间,固定后的滚轮15滚动方向与客车的车轮滚动方向一致。在本实施例中销轴14与通孔141为过盈配合,方便了安装与拆卸。如图4、图5所示,倒U型导向板13的两侧部的内侧面分别具有沿通孔141周侧轴向向外延伸的凸缘131,该凸缘131用于对滚轮15进行限位,防止滚轮15在滚动过程中晃动。如图6、图7所示,销轴14为圆柱形,该销轴14上开设有用于给滚轮15与销轴14接触面注入润滑油的油道5。为了方便润滑油加入油道5中,该油道5的加油口 51设置在销轴14的端面,其出油口 52设置在销轴14位于与滚轮15相接处区域的侧面。销轴14在位于出油口 52的侧面上开设有与该出油口 52相通的开口 53,该开口 53能够增加润滑油与滚轮15的接触面积,提高了滚轮15的润滑效果。在使用时,该导向结构I固定在车辆的前端和尾端,通过螺杆12将滚轮15调整到适当高度;当车辆行驶到坡度较大的路面时,车辆前端滚轮15的与地面接触,避免车辆前保险杠碰到地面,同时车辆前进时滚轮15沿着地面进行滚动前进,有效的保护了车辆。车辆离去时,车辆的后端滚轮15与地面接触,同样滚轮15沿着地面进行滚动前进,避免车辆后保险杠碰到地面。本技术结构简单,安装方便,不仅避免了车辆在坡度过大路面上运行刮碰现象,而且在销轴14上开设有油道润滑系统,有效的降低了整车运行阻力。以上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技术的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技术设计精神的前提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形和改进,均应落入本技术权利要求书确定的保护范围内。【主权项】1.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固定在客车底部前端和后端的导向结构(1),所述导向结构(I)包括固定板(11)、螺杆(12)、导向板(13)、销轴(14)和滚轮(15),所述固定板(11)与客车骨架固定连接,固定板(1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杆(12)的螺孔(111),所述螺杆(12)的一端穿过螺孔(111)并通过螺母(2)与固定板(11)锁紧固定,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板(13)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13)的横截面大致为倒U型,该倒U型导向板(13)的两侧部对称设有一对供销轴(14)穿过的通孔(141),所述滚轮(15)穿过销轴(14)固定于导向板(13)的两侧部之间,固定后的滚轮(15)滚动方向与客车的车轮滚动方向一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倒U型导向板(13)的两侧部的内侧面分别具有沿通孔(141)周侧轴向向外延伸的凸缘(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14)为圆柱形,该销轴(14)上开设有用于给滚轮(15)与销轴(14)接触面注入润滑油的油道(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油道(5)的加油口(51)设置在销轴(14)的端面,其出油口(52)设置在销轴(14)位于与滚轮(15)相接处区域的侧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14)在位于出油口(52)的侧面上开设有与该出油口(52)相通的开口(53)。6.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销轴(14)与通孔(141)为过盈配合。【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包括固定板、螺杆、导向板、销轴和滚轮,所述固定板与客车骨架固定连接,固定板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杆的螺孔,所述螺杆的一端穿过螺孔并通过螺母与固定板锁紧固定,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板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的横截面大致为倒U型,该倒U型导向板的两侧部对称设有一对供销轴穿过的通孔,所述滚轮穿过销轴固定于导向板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防撞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分别固定在客车底部前端和后端的导向结构(1),所述导向结构(1)包括固定板(11)、螺杆(12)、导向板(13)、销轴(14)和滚轮(15),所述固定板(11)与客车骨架固定连接,固定板(11)上开设有用于安装螺杆(12)的螺孔(111),所述螺杆(12)的一端穿过螺孔(111)并通过螺母(2)与固定板(11)锁紧固定,其另一端与所述导向板(13)固定连接;所述导向板(13)的横截面大致为倒U型,该倒U型导向板(13)的两侧部对称设有一对供销轴(14)穿过的通孔(141),所述滚轮(15)穿过销轴(14)固定于导向板(13)的两侧部之间,固定后的滚轮(15)滚动方向与客车的车轮滚动方向一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洪雷赵理想任杰孟岳李亚妮朱磊殷农民蔡圣全杜守超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安凯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