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文丽专利>正文

电控汽车座椅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89038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18: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电控汽车座椅调节装置,涉及汽车电动座椅技术领域。包括蓄电池本体,蓄电池本体上表面长度方向上的两侧固定安装有两个提手;两个提手内侧依次均匀设置有正极接线柱组和负极接线柱;蓄电池本体上表面中心线位置设有加液口螺塞组;加液口螺塞组上固定安装有温度探头;温度探头通过电线与温度显示器连接;蓄电池本体侧面上固定安装有液面高度指示槽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正极接线柱组实现电压的分级,实现一块蓄电池可以提供多级电压;采用温度探头,实时检测蓄电池内部电解液的温度;采用在蓄电池本体侧面上固定安装液面高度指示槽组的技术方案,可以方便使用者观察电解液高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电控汽车座椅调节装置,涉及汽车电动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道路交通状态的不断改善,汽车已成为许多家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人们在享受汽车带来的方便、快捷的同时,对汽车的安全性、舒适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调角器作为汽车座椅的一个安全件,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乘员的人身安全。汽车座椅调角器是汽车座椅的关键零件,通过调节座椅与靠背的角度来适应人体的姿态,最大地提供人体所需要的支撑力和舒适性。汽车座椅调角器是座椅靠背和底座之间的主要承力部件,人体作用在靠背的力完全是有调角器的锁止机构承担的。现有的汽车调角器由于长时间使用在汽车发生碰撞时易发生拉脱现象,汽车调角器失灵现象,严重威胁到了司机和乘员的人身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存在的技术不足,提供了电控汽车座椅调节装置,采用定位销对汽车座椅椅背锁止的技术方案,汽车座椅椅背将不能做旋转运动,实现了对汽车座椅椅背的锁止,与传统的调角器相比,可有效避免因调角器失效而造成的椅背翻倒现象,提高了汽车座椅的安全性;采用支撑杆铰接位置到定位销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长度大于支撑杆铰接位置到操作杆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长度的技术方案,通过操作杆小范围的运动控制定位销的运动,节省了空间,增加了操作的舒适性,更符合人性化的设计;采用永磁式电动机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对汽车座椅倾斜角度的调整,实现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要求。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电动机,电动机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齿轮与传动齿轮相啮合;传动齿轮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传动轴上;传动轴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固定有内齿轮;内齿轮与外齿轮相啮合;外齿轮上焊接有椅背联接板和限位板;内齿轮的内侧设置有椅座联接板;椅座联接板通过轴承与传动轴连接;椅座联接板上安装固定有支撑杆;支撑杆的一端铰接有连杆;连杆上在铰接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滑块;滑块与操作杆铰接;滑块与定位销铰接;操作杆与椅座外壳连接;椅座外壳上设置有电动机开关。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限位板的边缘均匀设置有限位孔。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支撑杆铰接位置到定位销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长度大于支撑杆铰接位置到操作杆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长度。进一步优化本技术方案,所述的电动机为永磁式电动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1、采用定位销对汽车座椅椅背锁止的技术方案,汽车座椅椅背将不能做旋转运动,实现了对汽车座椅椅背的锁止,与传统的调角器相比,可有效避免因调角器失效而造成的椅背翻倒现象,提高了汽车座椅的安全性;2、采用支撑杆铰接位置到定位销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长度大于支撑杆铰接位置到操作杆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长度的技术方案,通过操作杆小范围的运动控制定位销的运动,节省了空间,增加了操作的舒适性,更符合人性化的设计;3、采用永磁式电动机的技术方案,可实现对汽车座椅倾斜角度的调整,实现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要求。【附图说明】图1是电控汽车座椅调节装置局部结构示意图。图2是电控汽车座椅调节装置整体结构示意图。图中,1、电动机;2、齿轮;3、传动齿轮;4、传动轴;5、内齿轮;6、外齿轮;7、椅背联接板;8、限位板;9、支撑杆;10、连杆;11、A滑块;12、B滑块;13、操作杆;14、定位销;15、椅座外壳;16、电动机开关;17椅座联接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技术的概念。【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2所不,包括电动机1,电动机I 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2 ;齿轮2与传动齿轮3相啮合;传动齿轮3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传动轴4上;传动轴4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固定有内齿轮5 ;内齿轮5与外齿轮6相啮合;外齿轮6上焊接有椅背联接板7和限位板8 ;内齿轮5的内侧设置有椅座联接板17 ;椅座联接板17通过轴承与传动轴4连接;椅座联接板上安装固定有支撑杆9 ;支撑杆9的一端铰接有连杆10 ;连杆10上在铰接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A滑块11和B滑块12 ;A滑块11与操作杆13铰接;B滑块与定位销14铰接;操作杆13与椅座外壳15连接;椅座外壳15上设置有电动机开关16 ;限位板8的边缘均匀设置有限位孔;支撑杆9铰接位置到定位销14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长度大于支撑杆9铰接位置到操作杆13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10长度;电动机I为永磁式电动机。使用者在使用本技术时,按下操作杆13—端,A滑块11将沿着连杆10滑动同时向椅座内侧运动,与操作杆13相连的连杆10 —端跟随A滑块11 一起向椅座内侧运动,与定位销14相连的连杆10—端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定位销14跟随连杆10—同向椅座外侧运动直至定位销14脱离限位孔,此时定位销14失去限位板8约束作用;使用者通过控制电动机I的开关控制电流的方向和路线,从而可以实现电动机I的双向转动;电动机I转动带动传动齿轮3 —同转动,通过轴承安装固定在传动轴一端的内齿轮5将转动,与内齿轮5相啮合的外齿轮6将跟随内齿轮5 —同转动,焊接在外齿轮6的椅背联接板7转动实现了对汽车座椅的倾斜程度的调节;使用者再拔出操作杆13的一端,B滑块12将沿着连杆10滑动同时向椅座外侧运动,与操作杆13相连的连杆10 —端跟随B滑块12 —起向椅座外侧运动,与定位销14相连的连杆10 —端将向相反的方向运动,定位销14跟随连杆一同向椅座内侧运动直至定位销14完全插入限位孔和椅座联接板上的限位孔,汽车座椅椅背将不能做旋转运动,实现了对汽车座椅椅背的锁止,与传统的调角器相比,可有效避免因调角器失效而造成的椅背翻倒现象,提高了汽车座椅的安全性;支撑杆9铰接位置到定位销14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10长度大于支撑杆9铰接位置到操作杆铰接位置之间的连杆10长度,通过操作杆13小范围的运动控制定位销14的运动,节省了空间,增加了操作的舒适性。应当理解的是,本技术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技术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主权项】1.电控汽车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1),电动机(I)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2);齿轮(2)与传动齿轮(3)相啮合;传动齿轮(3)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传动轴(4)上;传动轴(4)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固定有内齿轮(5);内齿轮(5)与外齿轮(6)相啮合;夕卜齿轮(6 )上焊接有椅背联接板(7 )和限位板(8 );内齿轮(5 )的内侧设置有椅座联接板(17 );椅座联接板(17)通过轴承与传动轴(4)连接;椅座联接板(17)上安装固定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一端铰接有连杆(10);连杆(10)上在铰接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A滑块(11)和B滑块(12 ) ;A滑块(11)与操作杆(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电控汽车座椅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动机(1),电动机(1)一端固定安装有齿轮(2);齿轮(2)与传动齿轮(3)相啮合;传动齿轮(3)通过轴承固定安装在传动轴(4)上;传动轴(4)的两端通过轴承安装固定有内齿轮(5);内齿轮(5)与外齿轮(6)相啮合;外齿轮(6)上焊接有椅背联接板(7)和限位板(8);内齿轮(5)的内侧设置有椅座联接板(17);椅座联接板(17)通过轴承与传动轴(4)连接;椅座联接板(17)上安装固定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一端铰接有连杆(10);连杆(10)上在铰接位置的两侧分别设置有A滑块(11)和B滑块(12);A滑块(11)与操作杆(13)铰接;B滑块(12)与定位销(14)铰接;操作杆(13)与椅座外壳(15)连接;椅座外壳(15)上设置有电动机开关(1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文丽胡月
申请(专利权)人:刘文丽胡月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