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角器同步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90379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8-14 18:47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角器同步机构,包括两个调角器以及一根连杆,每个调角器均包括转动部、卷簧以及连接接头,连接接头固定于转动部上,且与转动部的转动轴共轴设置,卷簧围绕在连接接头的外侧,且卷簧的内端与连接接头固定,连接接头向调角器的外部凸出,且连接接头的中部设有沿连接接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内凹部的径向截面的外缘到连接接头的轴线的距离至少存在两种不同尺寸,连杆的两端横截面的形状与内凹部的形状一致,且能够嵌入内凹部之中。本申请所提供的调角器同步机构相较于焊接的方式更为牢固,因此提高了靠背调节时的同步性,同时靠背也能够更为正常的回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申请涉及汽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调角器同步机构
技术介绍
目前,为了提高乘客的舒适性,或者便于充分利用车内空间,许多汽车座椅靠背都可以调节角度。相关技术中,座椅一般通过设置在两侧的两个调角器来进行调节控制,每个调角器分别通过各自的卷簧进行角度调节。但由于两个调角器分别位于座椅的两侧,因此为了保证二者能够同步运动,使靠背不会向某一侧倾斜,需要通过一根连杆与两个调角器一起组成调角器同步机构,使两个调角器能够同步运动。相关技术中一般是在两个调角器相对的一侧分别设置一个连接接头,连接接头的结构为一个向调角器的外部凸出的圆柱形接头,并且与调角器的转动轴共轴设置。两个连接接头通过一根空心的圆形连杆共轴连接。连接接头插入连杆的内部,并通过二氧化碳保护焊焊接,以使连接接头与连杆固定连接。但采用这种设计时,焊接处成为了扭力的主要传递部位,因此在调节座椅角度时,经常因为焊接不牢固而导致连杆与连接接头之间无法再同步转动,导致靠背调节时同步性差,无法正常回位等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调角器同步机构,能够改善靠背调节性的同步性差的问题。根据本申请所提供的一种调角器同步机构,包括两个调角器以及一根连杆,每个所述调角器均包括转动部、卷簧以及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固定于所述转动部上,且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共轴设置,所述卷簧围绕在所述连接接头的外侧,且所述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连接接头固定,所述连接接头向所述调角器的外部凸出,且所述连接接头的中部设有沿所述连接接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的外缘到所述连接接头的轴线的距离至少存在两种不同尺寸,所述连杆的两端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内凹部的形状一致,且能够嵌入所述内凹部之中。优选地,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为轴对称图形。优选地,所述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为多条。优选地,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为椭圆形。优选地,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为菱形。优选地,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为正多边形。优选地,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为正方形。优选地,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为中心对称图形。优选地,所述连接接头的外周面为圆形。优选地,所述连杆为实心连杆。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本申请所提供的调角器同步机构通过在连接接头上设置一个内凹部,同时将连杆的两端形状设置为与内凹部一致,由于内凹部的外缘到轴线的距离不等,因此在转动过程中连杆的端部便会与连接接头相互卡紧,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并且只要内凹部以及连杆的端部不发生形变便可一直保持同步转动,相较于焊接的方式更为牢固,因此提高了靠背调节时的同步性,同时靠背也能够更为正常的回位。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附图说明】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调角器同步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连接接头与卷簧的配合结构示意图。【附图说明】:10-调角器;100-底座;102-转动部;104-卷簧;106-连接接头;108_内凹部;12-连杆。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的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文中所述“前”、“后”、“左”、“右”、“上”、“下”均以附图中的调角器同步机构的放置状态为参照。如图1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调角器同步机构,包括两个调角器10以及一根连杆12。调角器10主要包括底座100以及转动部102两部分。底座100固定在座椅的坐垫上,而转动部102则固定在座椅的靠背上。底座100以及转动部102两部分转动连接,除此之外调角器10还包括卷簧104以及操作手柄、棘轮机构等。卷簧104用于吸收弹性势能,并在棘轮机构解除限制后将弹性势能作用于靠背,推动靠背返回原位。为了实现座椅两侧的调角器10同步转动,调角器10上还设置有连接接头106,连接接头106固定于转动部102上,且与转动部102的转动轴共轴设置,卷簧104围绕在连接接头106的外侧,且卷簧104的内端与连接接头106固定。下面对连接接头106与连杆12的配合结构进行详细描述。如图2所示,连接接头106向转动部102的外部凸出,且连接接头106的中部设有沿连接接头106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108,内凹部108的径向截面的外缘到连接接头106的轴线的距离至少存在两种不同尺寸。连杆12的两端横截面的形状与内凹部108的形状一致,且能够嵌入所述内凹部之中。由于内凹部108的外缘到轴线的距离不等,因此在转动过程中连杆12的端部便会与连接接头106相互卡紧,不会发生相对转动,并且只要内凹部108以及连杆12的端部不发生形变便可一直保持同步转动,相较于焊接的方式更为牢固,因此提高了靠背调节时的同步性,同时靠背也能够更为正常的回位。并且,这种连接方式中调角器10与连杆12之间无需再进行焊接,直接可以通过拼装完成,因此也更加简便。本实施例中,对于内凹部108的横截面形状可以进行多种选择,比如选择对称图形或者非对称图形,但相较于对称图形,非对称图形普遍存在制作工艺较为复杂、尺寸精度难以把握、装配难度较大等缺陷,因此优选选择对称图形。根据对称关系不同,对称图形可分为轴对称图形以及中心对称图形。中心称图形是关于几何图形的中心对称,采用这种形状能够减少图形的复杂程度,便于制作,同时也可一定程度上便于连杆与连接接头进行装配。相较于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例如椭圆形、菱形等的优点更多,随着对称轴数量的增加,轴对称图形的各个部分的结构相似度越来越高,装配难度也会随之降低。但对称轴数量如果过多也会由于图形各部分尺寸越来越小而造成加工困难。较为经济的形状为正多边形,例如等边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等。这些形状较为常见,便于加工和使用。如图2所示,考虑到扭力的受力情况,如果顶角的角度较小则受力较为集中,容易造成顶角断裂等。而如果角度过大则又容易造成顶角磨损,使之丧失与内凹部的卡紧作用。因此综合考虑,采用正方形较为适宜。对于连接接头106的外周面形状,虽然其对于与连杆12的连接不会产生显著影响,但由于卷簧104围绕在连接接头106的外侧,因此为了与卷簧104之间能够形成较好的配合,连接接头106的外周面形状最好为圆形。在本实施例中,由于连杆12不再需要供其它部件插入,因此为了提高连杆12自身的结构强度,可以采用实心结构。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调角器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调角器以及一根连杆, 每个所述调角器均包括转动部、卷簧以及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固定于所述转动部上,且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共轴设置,所述卷簧围绕在所述连接接头的外侧,且所述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连接接头固定, 所述连接接头向所述调角器的外部凸出,且所述连接接头的中部设有沿所述连接接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的外缘到所述连接接头的轴线的距离至少存在两种不同尺寸, 所述连杆的两端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内凹部的形状一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调角器同步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调角器以及一根连杆,每个所述调角器均包括转动部、卷簧以及连接接头,所述连接接头固定于所述转动部上,且与所述转动部的转动轴共轴设置,所述卷簧围绕在所述连接接头的外侧,且所述卷簧的内端与所述连接接头固定,所述连接接头向所述调角器的外部凸出,且所述连接接头的中部设有沿所述连接接头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内凹部,所述内凹部的径向截面的外缘到所述连接接头的轴线的距离至少存在两种不同尺寸,所述连杆的两端横截面的形状与所述内凹部的形状一致,且能够嵌入所述内凹部之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林李莹刘建军王明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小康汽车有限公司重庆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