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它有前支柱和后支柱,以及至少一根连接前后支柱的横梁。折叠式自行车问世已久,类型很多,折叠方式各不相同。德国1084159书介绍了一种折叠式自行车,折叠后两个车轮很接近,这种折叠方式证明是最节省空间的。已经问世的折叠式自行车有一大缺点,即折叠时必须将车拆开,这样就会出现几个独立的部件,而且还需要专用工具。上述德国专利试图解决这一问题,该车前后支柱上的某些零件移动了位置,打开车子时采用的是脱开前后支柱上的挂钩的方法,而不是拧松螺丝卸下。但这种结构要求有性能良好的紧固接头,并要做几次较为复杂的拧动操作,在拧紧和拧松紧固接头时还需要用较大的力量。该车主要是围绕一个或更多的竖式枢轴进行折叠,车子体积减少不多,因此这种折叠式自行车仍然比较笨重。迄今为止,折叠式自行车一直没有成功的佳作,原因是其功能上的要求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要求稳定性好,另一方面要求折叠方便,要折叠就要有接头,从稳定性的角度看,接头总是个问题,尤其是可拆开的接头。除了稳定性好和折叠方便以外,还要求重量轻,易于操作,即折叠时车子最好是一个整体。螺丝松动或滑扣都不利于操作者和运输,而且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折叠式车架(11)的自行车有前后支柱(12,13)以及至少一根连接前后支柱的横梁(15),其特征在于车架(11)的横梁(15)是两个部分,横梁的两个部分(15a、15b)是相互活节连接的,并与车支柱(12,13)连接,横梁的两个部分(15a,15b)处于折叠状态时分别朝向前支柱(12)和后支柱(13)。
【技术特征摘要】
SE 1986-9-16 8603880-9书。在此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内容,请参见带实施例的附图。图1是本发明的折叠式自行车侧视图。图2是图1中的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的放大侧视图。图3是图2中的折叠式自行车的正视图。图4是上横梁的垂直剖面图。图5是图4中的上横梁的水平剖面图。图6是上横梁中心枢轴处于折叠状态的剖面图。图7是图4中Ⅶ线到Ⅶ线的剖面图。图8是图6中Ⅷ线到Ⅷ线的剖面图。图9是下横梁的侧视图。图10是本发明中的自行车处于折叠状态的改进实施例侧视图。本发明的自行车基本上由标准零件组成,只有车架11例外,它是根据折叠原理设计的。车架分四个部分一个前支柱12,一个后支柱13,以及上横梁14和下横梁15。在所示的实施例中,这些部件形成了一个不规则多边形。前支柱12是一根圆管,上端用于固定车把,下端是一个轴颈,用来装前轮18的前叉17。后支柱13也是一根圆管,上端口用来装车座20的座管19。上横梁14和下横梁15各由两部分组成,即分别是两个活节内连部件14a、14b和15a,15b。在14a和14b之间是接头21,14a的另一端通过接头22与前支柱12相连。14b的另一端通过接头23与后支柱13活节连接。接头21,22,23的作用是,当车架11折叠时,使14a的枢轴朝向前支柱12,使14b的枢轴朝向后支柱13。下横梁15与上横梁14一样,在15a和15b之间有一个中心接头24。15a的另一端通过接头25与前支柱12活节连接,15b的另一端通过接头26与后支柱13活节连接。接头26在15b自由端的上面,自由端则用来装后叉27。接头24,25,26的作用是,当车架折叠时,需15a的枢轴朝向前支柱,使15b的枢轴朝向后支柱13。所有的接头21,22,23,24,25,26都称为肘节接头,即端部可折叠。每个活节接头都有一个可动式连接器。如弹性连接器,万用连接头或类似件等。这样,14a、14b和15a,15b都分别朝一个方向折叠,折叠后的车架见图2和图3。为了保证折叠时前轮18能靠在后轮一侧,前支柱12紧靠后支柱13,上横梁14上的接头21,23和下横梁15上的接头24,25必须能够侧向移动。要做到这一点,上述接头必须可以转动一定的角度,这样,折叠时前支柱12和后支柱13才可以相互侧向移动。活节接头21,23,24,25的枢轴29必须与上横梁14或下横梁15的正常的纵向形成一个锐角,才能进行侧向移动。为了保证车架在打开状态,即骑行状态的最大稳定性,同时又便于折叠,接头的枢轴面不发生卡阻,中心接头21和24在打开状态下必须有很高的装配精度,如图4和图5所示,在折叠时必须活动自如。这一相互矛盾的要求已分别在接头21和24中得到了解决,接头由U形的阴端30和阳端31组成,在阴端的U形部分内是相对的枢轴部32,阳端的接头销钉33以很高的装配精度插在枢轴部中间。阴端的枢轴部32可朝枢轴销钉29的方向作一定伸展,即当接头围绕枢轴29折叠时,枢轴销钉33将逐渐离开枢轴部32,进入可更加自如活动的区域34,这里的宽度大于枢轴销钉33的厚度。阴端30中的枢轴29是不转的,从枢轴销钉33上的孔35中穿过,孔的外缘是扩大部分36,这种结构可进一步增大上横梁14a和14b之间的角度,折叠过程中不会产生摩擦,折叠后的自行车十分紧凑。由于上下横梁14和15可以朝相互的方向折叠,因此有必要在上横梁的接头21处装一锁定装置37,该装置包括一个围绕轴39转动的操纵手柄38。手柄38带动一个锁定栓40,锁定栓被弹簧41顶在锁定位置。在此位置上,锁定栓的前端位于阴端30的空腔42内,接头即被锁定,如图4所示。扳动操纵手柄38把锁定栓40向后拉,接头的两个部分松开,即可进行折叠。同接头21一样,接头23也是一个活节接头,如实施例所示,枢轴销钉43与上横梁14的水平纵向中心线形成的角度同接头销33是一样的。枢轴销钉43还与上横梁的垂直纵向中心线形成一定角度,这样,打开或折叠时,即前支柱和后支柱13进行侧向移动时,车架不会发生卡阻。但在折叠状态下接头23不可能有较大的活动余地。接头22是一个普通肘节接头,因此上横梁的14a部分只能在前支柱12的轴线上转移,上横梁的另一部分14b则可在车架折叠时与后支柱13成一定角度转移。下横梁15上的接头24,25,26在结构上同上横梁14上的接头21,22,23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斯文赫尔斯塔姆,奥托利南德,
申请(专利权)人:斯文赫尔斯塔姆,奥托利南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SE[瑞典]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