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五百住守彦专利>正文

折叠式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90612 阅读:2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崭新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能够使后轮靠近前轮进行折叠操作,在折叠时能够使前后车轮向同一个方向移动,因此也适于移动。分别在主体车架的前方一侧配置前轮,在后方一侧配置后轮,将被前轮叉挡住的纵动筒以能够自由纵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车把支柱上,所述车把支柱分别在上端设置有车把,在下端设置有所述前轮叉;包括有车把支柱侧连接部和主体车架侧连接部的连接框,在所述车把支柱侧的连接部,以能自由立起或倒伏的方式组装在该纵动筒的周侧,并且,通过在自行车行车状态时、即所述连接框立起时沿着所述车把支柱的轴线的连接轴,将所述主体车架的前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所述主体车架侧连接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折叠式自行车
技术介绍
为了便于保管收藏和搬运(携带),提出了各种形式的折叠式自行车。 其中,作为在主体车架的前方一侧配置前轮且在后方一侧配置后轮的自行车, 具有以下的结构,即,所述的主体车架分割为前后两部分,将分割的部分用 铰链连接,折叠时分割的部分折叠在一起(例如专利文献l)。专利文献1: JP特开平11-490680号公报。对于自行车的折叠,在折叠时前后车轮越是处于接近的位置,则折叠状 态越紧凑,但所述以往的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为了将前后车轮配置在接近 的位置上,使后车轮一侧的主体车架部分向后方移动,希望以此来实现所述 的紧凑化,因此结构变得复杂,价格必然变高。另外,折叠状态时的形状不 适于移动从而成为较重的负担。另外,所述以往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采用将主体车架分割为前后两部分 的结构,因此在骑车时,由于负载集中在该分割的部分上而出现耐久性的问 题,为了避免出现该问题,需要用相应的装置加固该分割部分。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避免上述分割主体车架部分这种方案的缺点 的崭新的结构的折叠式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分别在主体车架的前方一侧配置前轮,在主体 车架的后方一侧配置后轮;将被前轮叉挡住的纵动筒以能够自由纵向移动的 方式组装在车把支柱上,所述车把支柱分别在上端设置有车把,在下端设置 有所述前轮叉;包括有车把支柱侧连接部和主体车架侧连接部的连接框,在 所述车把支柱侧的连接部,以相对于所述纵动筒的周侧能够自由立起或倒伏 的方式组装在该纵动筒的周侧,并且,通过在自行车行车状态时、即所述连接框立起时沿着所述车把支柱的轴线的连接轴,将所述主体车架的前端以自 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所述主体车架侧连接部。通过本专利技术,在安装在该纵动筒的周侧的连接框上枢轴连接着主体车架 的前端,因此若沿着车把支柱使纵动筒上升,并且使连接框相对纵动筒的周 侧而立起,则在与车把支柱平行的方向即纵向配置的主体车架的连接轴被配 置为与车把支柱交叉的方向即横向,并且伴随所述纵动筒而上升,主体车架 被该连接轴牵引并上升,因此,能够使后轮靠近前轮而进行折叠操作,在折 叠状态时,因为能够使前后车轮向同一方向转动,所以能够提供一种也适于 移动(搬运)的折叠式自行车。附图说明图1是第一实施例的自行车的侧视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图3是图2的右视图。图4是图2的a-a剖视图。图5是图2的b-b剖视图。图6是表示折叠后的状态的局部的主视图。图7是折叠后的状态的简要侧视图。图8是第二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主视图。图9是图8的左视图。图10是图8的f-f剖视图。图ll是图8的g-g剖视图。图12是第三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剖视图。图13是图12的c-c剖视图。图14是表示第三实施例的折叠后的状态的局部主视图。 图15是第四实施例的主要部分的侧视图。 图16是图15的d-d剖视图。 图17是图15的e-e剖视图。图18是表示第四实施例的折叠后的状态的局部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折叠式自行车的实施例,图1 图7示出了第一实施 例,图8 图11示出了第二实施例,图12 图14示出了第三实施例,另外, 图15 图18示出了第四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自行车A是使一个主体车架3介于 前轮1一侧的前部和后轮2 —侧的后部之间,在折叠时使在该主体车架3的 前方一侧配置的所述前轮1和在后方一侧配置的所述后轮2相互接近,该折 叠操作是使以纵向可自由移动的方式组装在车把支柱5上的纵动筒6、 6'、 6〃沿车把支柱5上升,在上升的同时,通过立起倒伏装置使设置于该纵动筒 6、 6' 、 6〃上的连接框7、 7' 、 7〃相对于纵动筒6、 6' 、 6〃的周侧立起, 使设置在该连接框7、 7' 、 7〃上的连接轴8、 8' 、 8〃变为横向,从而使所 述后轮2与前轮1接近,其中,所述车把支柱5在下端具有(连接设置有) 用于支承所述前轮1的前轮叉4,所述后轮2组装在所述主体车架3的后方 一侧,所述主体车架3以前端可自由转动的方式组装在该连接轴8、 8' 、 8 "上。第一实施例图1至图7所示的第一实施例的纵动筒6具有在其周侧的上部突出设置 的筒状的支承部片6a,在与该支承部片6a的突出设置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的 所述周侧的下端部(相对)设置有切缺部6b,该切缺部6b与突出设置在所 述车把支柱5的下部周侧上的限制部片5a相卡合,在所述支承部片6a处组 装所述连接框7并使所述连接框7相对于纵动筒6的周侧(轴线)能够自由 立起或倒伏,另一方面,在具有所述切缺部6b的车把支柱5的下部安装有在 与切缺部6b卡合的所述限制部片5a的正下方位置进行卡合或分离的施锁构 件9的施锁杆9a。施锁构件9在所述施锁杆9a的基端设置有方向与施锁杆9a垂直的圆柱 状的支轴部9a〃 ,在该支轴部9a〃上以偏心外轮9b'可自由转动的方式组 装有施锁控制杆9b,另一方面,在施锁杆9a上组装有压接环10和支杆11, 并使得该施锁杆9a依次贯穿压接环10和支杆11,所述施锁杆9a在前端一 侧具有螺杆部9a'。该施锁构件9的施锁杆9a的螺杆部9a'与所述支杆11的螺孔lla螺合, 所述螺孔lla位于支杆11的支筒部7a、 7a'之间处的中间部,所述支杆11架在上下的支筒部7a、 7a'之间并与上下的支筒部7a、 7a'卡合,所述上下 的支筒部7a、 7a'设置于所述连接框7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的一侧下部, 如上所述,贯穿施锁杆9a而组装在该施锁杆9a上的所述压接环10配置在施 锁杆9a的基部一侧,即,配置在与施锁控制杆9b的偏心外轮9b'相邻的位 置上,另一方面,使以所述支杆11为中心转动的施锁杆9a的基部可与横槽 12a卡合或脱离,其中,所述横槽12a设置在受压突件12上,所述受压突件 12突出设置在所述纵动筒6的所述切缺部6b的边缘部。组装在纵动筒6的支承部片6a上的所述连接框7具有俯视呈"U"字形 的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该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可与大致圆筒状的所述纵 动筒6卡合或脱离,在该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的一片7A' —侧的下部设置 所述的上下的支筒部7a、 7a',如上所述,支杆11支承施锁构件9,在组装 部片7b、 7b和介于该组装部片7b、 7b之间的车把支柱5—侧的所述支承部 片6a上嵌插支轴(在实施例中由螺杆和与该螺杆螺合的螺母构成)13,从而 所述连接框13以相对于该纵动筒6 (或者车把支柱5)的周侧可自由立起或 倒伏的方式组装在纵动筒6上,其中,所述组装部片7b、 7b分别突出设置在 所述一片7A'和与该一片7A'相对的另一片7A"上。另外,在车把支柱侧连接部7A的所述另一片7A〃上沿着该另一片7A 〃的长度方向(图2中的纵向)焊接中央部片7c,设置和所述车把支柱侧连 接部7A —起构成所述连接框7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B,在该主体车架侧连 接部7B上的经由所述中央部片7c而相对的部片7d、7e上架设所述连接轴8, 通过该连接轴8将所述主体车架3的前端部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所 述连接框7 (连接框7的主体车架侧连接部7B)上(具有车把、前轮等的车 把支柱5 —侧相对于主体车架3以连接轴8为中心自由转动,从而决定骑车 方向)。而且,以支轴13为中心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折叠式自行车,分别在主体车架的前方一侧配置前轮,在主体车架的后方一侧配置后轮,其特征在于,将被前轮叉挡住的纵动筒以能够自由纵向移动的方式组装在车把支柱上,所述车把支柱分别在上端设置有车把,在下端设置有所述前轮叉;包括有车把支柱侧连接部和主体车架侧连接部的连接框,在所述车把支柱侧的连接部,以相对于所述纵动筒的周侧能够自由立起或倒伏的方式组装在该纵动筒的周侧,并且,通过在自行车行车状态时,即所述连接框立起时沿着所述车把支柱的轴线的连接轴,将所述主体车架的前端以自由转动的方式枢轴连接在所述主体车架侧连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五百住守彦荒井正
申请(专利权)人:五百住守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