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士真专利>正文

一种超微型携带式多功能特种结构自行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2281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超微型携带多功能特种结构的自行车全部发明专利技术,其特征在于、传统及线形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以全新的方式、不等于三角结构、45度角重叠车轮半径、车体总成、及传动方式、以定位盘为核心铰接各部总成结构,用太阳能、风阻流体力螺旋桨作功辅助结构、微型变速箱体组成车体总成、及闭式开式传动机构,仿生跳跃、起伏、直线三功能车轮、连杆折叠脚蹬、三圆折叠一圆体总成,车随人愿、超微型携带多功能特种结构自行车是一种较完美、理想、现代化交通工具,它将成为现代交通一道靓丽风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非机动人力交通装置,是一种超微型携带式功能特种结构自行车。
技术介绍
自行车的专利技术生产一个多世纪以来,为人类作出了丰功伟绩,为人们出行携带物带来巨大方便,一定的程度上极大的解放了生产力,为社会的近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中国是自行车主要的生产国,拥有几亿数量,号称自行车王国,出口量几千万以上,相当可观,伴随社会城市化的发展,传统的大轮自行车,已显笨拙,体积存放空间重量等,尤其不能携带给人们带来诸多的不便,自行车是一种廉价的交通工具,为缓解公交车辆过份的拥挤,及内燃发动机车辆排放的废气对环境的污染,成为各大城市一大公害,研发超微型携带自行车,是解决上述难题,重要途径之一,德国、日本及台湾等在相关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均未有突破性的近展。现国内外已投放市若干种可折叠自行车,折叠后,最小尺寸长度800mm,最大长度大于1200mm,还存在体积过大,携带不便,再往下缩小。尺寸已到禁区,要突破禁区,非一般难度。经多年的难苦创业与科技改关,至立此领域的研究,攻克了技术难关,成功研创出超微型携带式多功能特种结构自行车,它的专利技术研制成功,将给自行车工业开辟新的局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采用新的车体总成结构,简化该本总体结构及传动方式,降低折叠难度,减少体积尺寸,降低重心,保持乘骑者的稳定性的自行车。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措施主要包括这种超微型携带多功能特种结构自行车用不等式三角车体结构、有大曲柄轮盘套式万向节5、五通管20、鞍座28上管29、下管6、立管27、后车轮24、大曲柄轮延伸到后车轮半径、重叠45度角排列上管25、加强板22、驮梁管10、组成车体总成构成车上管27与候车轮形成轴线90度角排列大曲柄轮盘与后车轮45度构成。鞍座28上管29伸缩下管27内下设有套式万向节铰接销鞍座可向前调15度角,减轻后车轮负荷提高车的稳定性构成;车把上管件缩下管6内分2级以提高车把钢性减小尺寸下管设有铰接座销轴车把可前调15度角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措施主要还包括有采用曲柄轮盘21、车架整体34、U型后车轮叉45、双链轮32、小轮轮23、链条后闸盘微型直流电动机36、螺旋桨35、电机调角螺母43、伞架支角管37、调角度紧固手柄38、伞架39、伞面设有太阳能电池41、蓄电池33、等构成;五通管20、车架整体板34、U型后车轮叉45、大曲柄轮盘21、与后车轮形成45度角排列双链轮32、与后车轮形成90度角双链轮设在后车轮叉上方大曲柄轮盘通过链条传动于双链增速与双链轮大链轮通过链条传动车轮链轮做功开式2级传动总成级动力方式构成;利用太阳能风能螺旋桨35、微型直流电机伞架支管37、伞面设在太阳能电池蓄电池等组成的辅助动方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措施主要还包括有微型齿轮便速箱47、车大梁管铰接座50、鞍管铰接座51、货架、U型后车轮叉45、链轮49大齿轮46、小齿轮48、车大梁管、伸缩管、方向节5、外套67复位弹簧68微型变速箱体组成的车体总成闭式开式传动结构微型变速箱体组成车体总成47、车大梁管铰接座50、鞍座管铰接座51、连接各部组成车体总成,大齿轮中心五通管与后车轮形成45度角设置构成万向节外套67、复位弹簧68、销轴4、导向定位,自动复位,自锁,是一种铰接的机构可设多级,可快速折叠、钢性强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措施主要还包括有车架铰接板主52、车架铰接板付53、铰接销轴55、五通管20车大梁管10、大曲柄轮盘21、长方形销轴孔69、全铰接方式组成的车体总成构成;车前轮大曲柄轮盘,后车轮可折叠的一个圆体铰接式车体总成构成长方形销轴孔,设有三个轴销,是折叠能到位、设置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措施主要还包括有圆周定位铰接盘58、定位销轴57、大曲柄轮盘挂架60、后车轮连接管63、大梁伸缩管、万向节折叠线59、后车轮万向节折叠线61鞍座下管27、缓冲弹簧65、以圆周定位铰接定位盘为核心。不同的角度悬挂按设排列各部总体、全以铰接组成的车体总成结构、圆周铰接定位盘58、设有微型角度以定位方式各部总成可在圆周盘正向、反向调角度成折叠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措施主要还包括有后车轮24、长方形槽73、滑块74、长弹簧70、短弹簧72、导轨71、等组成的装置结构跳跃、2起伏,直线、圆周作功、三功能车轮构成;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措施主要还包括有脚蹬19、曲柄76下端铣长方形槽81钻孔内设有弹簧78、锁轴77、棘爪80、小长方形槽73、轴销4、组成可折叠脚蹬结构利用连杆有死点方式移位,改变死点即可折叠变幅机构构成;本专利技术超微型携带式多功能特种结构自行车,具有如下特点1、结构简单、新颖,使用性强为降低折叠难度,体积尺寸,以全新的结构设计,与传统及现行结构方式,本质上的区别,该车具有大轮自行车性能,速度,钢性,承载员荷,稳定性,使用寿命等同现行自行车。2、折叠在1-2分种由于采用新的车体总成结构,从而降低重心,保持乘骑者的稳定性。3、生产制造成本低简化该本总体结构及传动方式,及工艺流成,冷机械加工加大,零件互换性强,生产成本低。4、钢性强,重量轻采用优质合金钢,有色金属及高强度材料,经特殊的加工工艺,提高钢性,恝性。5、可折叠体积小,科技含量高折叠尺寸为450MM※320MM※450MM350MM※300MM※350MM展开尺寸为1200MM※1500MM※轴距900MM(可调)是技术含量极高的产品。超微型携带式多功能特种结构自行车,适合各年龄段使用,包括老人及学童,是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它将成为现代交通一道靓丽风景。附图说明图1-图7均是本专利技术主视原理结构传动图。图中零件序如下所示;车架前脸(1),车架前叉(2),车架伸缩管(3),速接轴销(4),套式万向节(5),车把下管(6),控线(7),车把(8),制动闸把(9),车架大梁管(10),前辉光片(11),前闸(12),前轮泥丸(13),车条(14),车圈(15),前车轮(16),链条(17),后轮泥瓦(18),曲柄脚蹬(19),车架五通管(20),曲柄轮盘(21),车架加强板(22),小链轮(23),后车轮(24),上车架管(25),鞍座(28),鞍座上管(29),鞍座折叠线(30),车把前后角度折线(31),双链轮(32),蓄电池(33),车架整体板(34),螺旋浆(35),微型直流电动机(36),伞架支承管(37),调角度紧固手柄(38),伞夹(39),伞杆(40),伞面(41),电机调角度螺母(43),后闸盘(44),U型后车轮叉(45),大齿轮(46),微型齿轮变速箱体(47),齿轮(48),链轮(49),铰接座(50),鞍座铰接座(51),车架铰接板体主(52),车架铰接板付(53),大梁管紧固手柄(54),铰接销轴(55),前车轮折叠线(56),定位销轴(57),定位车体盘(58),前车轮折叠线(59),大轮盘挂架(60)后车轮折线(61)鞍座折叠线(62),后车轮连接管(63),大梁车管所线(64),缓冲弹簧(65),键糟(66),万向节外套(67),复位弹簧(68),长方开销孔(69),长弹簧(70),短弹簧(72),长方形糟(73),滑块(74),弹簧内套(75),曲柄(76),销轴(77),移位弹簧(78)折叠线(79)棘爪(80)曲柄长方形糟(81)。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用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超微型携带多功能特种结构自行车,其特征在于用于不等式三角车体结构、大曲柄轮盘套式万向节5、五通管20、鞍座28上管29、下管6、立管27、后车轮24、大曲柄轮延伸到后车轮半径、重叠45度角排列上管25、加强板22、车架大梁管10、组成车体总成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士真
申请(专利权)人:于士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1[中国|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