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920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是在于后支架上设有平面部,该平面部上设有贯穿的通孔,又缓冲机构设有缓冲块,并于缓冲块上连结有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可固定于通孔中,而将缓冲块固定于后支架的平面部上,借以可承受座垫向下的冲击力,并且当座垫底部与缓冲块摩擦,可避免碰撞到后支架,而导致其表面的烤漆被破坏而脱落。(*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特别是指将缓冲 机构的缓冲块固定于后支架的平面部上,借以可承受座垫向下的冲击力, 以避免碰撞到后支架造成表面烤漆破坏脱落。
技术介绍
目前一般市面上所常见的摩托车是以速克达(Scooter;即乘骑时 是将双脚并排放在座垫前面,而非跨坐的样态)摩托车为主流,而该速克 达摩托车的座垫A构造,如图6所示,其座垫A是为掀启式,由于该座垫 A是枢接于置物箱的前方处,当关闭座垫A时,为减缓座垫A与车座B的 间的缓冲力,是会于座垫A的底板A1上凸设有一固定部A2,该固定部A2 上固定有橡胶材质所制成的缓冲块A3,利用缓冲块A3吸收其冲击力道, 然而,如此的构造,无形中却限制了座垫A的制造长度,即座垫A向后的 延伸的长度并无法超过后支架的长度, 一旦座垫A长度超过了后支架的长 度,将造成座垫A关闭,而缓冲块A3与车座B接触时,其向下的冲击力 道,使得座垫A是以缓冲块A3为杠杆支点,而使座垫A于缓冲块A3之后 的长度则会继续向下移动,以致碰撞到了后支架,使后支架于长期碰撞下, 其表面的烤漆会被破坏而脱落,严重影响到美观;同时后座的乘坐人员也 会因为座垫A过长,并无任何的支撑装置,而感到乘坐时不安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使座垫 底部与缓冲块摩檫,可避免碰撞到后支架。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 其是于后支架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部,该平面部上设有贯穿的通孔; 缓冲机构,其是固定于后支架的平面部上,该缓冲机构是设有缓冲块,并 于缓冲块上连结有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固定于通孔中。上述该后支架的通孔内固定设入有具内螺纹的螺纹套,又该缓冲块 上设有内凹的固定部,该固定部上开设有固定孔,而固定元件是为螺栓。上述该通孔底部另外连接有直径较大的透孔,该透孔与通孔相接处 则形成有阶级状的环垣,又固定元件一端是设有抵止部,而形成为香燕 头的型态。上述该固定元件是设为圆柱状。本技术具有下列的优点-1. 本技术是利用缓冲块固定于后支架的平面部上,当关闭座垫 时,缓冲块可以承受座垫向下的沖击力,并且座垫底部是与缓冲块摩擦, 可避免碰撞到后支架,防止后支架表面的烤漆被破坏而脱落。2. 本技术并可解决座垫长度受限的缺点,可配合各种长度的座 垫以供使用,并且后座的乘坐人员也不会因为座垫无任何的支撑装置,而 感到乘坐不安稳。附图说明图l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4是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5是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组合剖视图。 图6是习知速克达摩托车座垫的缓冲装置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本技术第一实施例,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该缓冲机构 2是配合后支架1实施,其中后支架l,其是可设呈近三角形,于前端二侧设有可以与速克达摩 托车的车座相接合固定的固定端11,又于该后支架1的前端处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部12,该平面部12上设有一贯穿的通孔13 〔请参考图3 所示),该通孔13底部另外连接有一直径较大的透孔14,该透孔14与 通孔13相接处则形成有一阶级状的环垣15,另于该通孔13内固定设入 有一具内螺纹的螺纹套16。缓冲机构2,其是固定于后支架1的平面部12上,该缓冲机构2 是设有缓冲块21,该缓冲块21连结有固定元件22,其中该缓冲块21上 设有一内凹的固定部23,该固定部23上开设有一固定孔24,以供固定元 件22连结固定于其中,该固定元件22是可为螺栓。组合使用时,如图2及图3所示,是将该后支架1固定端11与速 克达摩托车的车座B相接合固定〔其是为习知接合固定技术,兹不赘述), 再将缓冲块21平放于后支架1的平面部12上,并使缓冲块21的固定孔 24与平面部12的通孔13相对合,然后将固定元件22穿伸于缓冲块21 的固定孔24,而螺入于通孔13的螺纹套16内,得以将缓冲块21固定于 后支架1的平面部12上,借以当关闭座垫A时,利用该缓冲块21可以承 受座垫A向下的冲击力,并且座垫A底部是与缓冲块21摩擦,可避免座 垫A因其长度过长时,而碰撞到后支架1其表面的烤漆,以致将其破坏而 脱落。本技术第二实施例,请参阅图4所示,该后支架1A的前端处 设有固定端11A与速克达摩托车的车座B相接合固定,另设有至少一个以 上的平面部12A,该平面部12A上设有一贯穿的通孔13A及另一直径较大 的透孔14A,该透孔14A与通孔13A相接处则形成有一阶级状的环垣15A; 又该缓冲机构2A是设有一缓冲块21A,该缓冲块21A上是一体成型连结 有固定元件22A,该固定元件22A另一端是设有抵止部25A,而形成为香 菇头的型态;组合时,将缓冲块21A相对合于后支架1A的平面部12A上, 再将缓冲块21A固定元件22A的抵止部25A强迫穿伸于后支架1A的通孔 13A内,使固定元件22A的抵止部25A可以顶抵于透孔14A与通孔13A之 间的环垣15A处,而得以将缓冲块21A固定于后支架1A的平面部12A上, 借以当关闭座垫A时,利用该缓冲块21A可以承受座垫A向下的冲击力, 并且座垫A底部是与缓冲块21A摩擦,以避免后支架1A其表面的烤漆被 破坏而脱落。本技术第三实施例,请参阅图5所示,该后支架1B的前端处 固定端11B与速克达摩托车的车座B相接合固定,另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 平面部12B,该平面部12B上设有一贯穿的通孔13B及另一直径较大的透 孔14B,该透孔14B与通孔13B相接处则形成有一阶级状的环垣15B;又 该缓冲机构2B是设有一缓冲块21B,该缓冲块21B上一体成型连结有圆柱状的固定元件22B;组合时,将缓冲块21B对合于后支架1B的平面部 12B上,再将缓冲块21B的固定元件22B强迫塞入于后支架1B的通孔13B 内固定,而得以将缓冲块21B固定于后支架1B的平面部12B上,借以当 关闭座垫A时,利用该缓冲块21B可以承受座垫A向下的冲击力,并且座 垫A底部是与缓冲块21B摩擦,以避免后支架1B其表面的烤漆被破坏而 脱落。主要元件符号说明(1)后支架(11)固定端(12)平面部(13) 通孔(14)透孔(15)环垣(16)螺纹套(2) 缓冲机构(21)缓冲块(22) 固定元件(23)固定部(24) 固定孔(1A)后支架(11A)固定端(12A)平面部(13A)通孔(14A)透孔(15A)环垣(2A)缓冲机构(21A)缓冲块(22A)固定元件(25A)抵止部(1B)后支架(11B)固定端(12B)平面部(13B)通孔(14B)透孔(15B)环垣(2B)缓冲机构(21B)缓冲块(22B)固定元件(A) 座垫(B) 车座(Al) 底板(A2) 固定部(A3)缓冲块权利要求1.一种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后支架,其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部,该平面部上设有贯穿的通孔;缓冲机构,其是固定于后支架的平面部上,该缓冲机构设有缓冲块,并于缓冲块上连结有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固定于通孔中。2. 如权利要求1所述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该后支 架的通孔内固定设入有具内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速克达后支架缓冲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有:    后支架,其设有至少一个以上的平面部,该平面部上设有贯穿的通孔;    缓冲机构,其是固定于后支架的平面部上,该缓冲机构设有缓冲块,并于缓冲块上连结有固定元件,该固定元件固定于通孔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宗宪龚文钦
申请(专利权)人:光阳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