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乘式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80469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乘式车辆,其能够承受作用在车座上的负载而不使箱体容量变小。车座(9)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经由铰链构件(50)由车身框架2以在上下方向上可摆动的方式支承。用于承受作用在车座(9)上的负载的负载承受构件10b布置在容纳箱(10)的前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设置在车身框架上的容纳箱以及 以能够打开和关闭容纳箱的上端开口的方式设置的车座。
技术介绍
例如,在速可达(scooter)型摩托车中,存在这样的情况,跨乘式车 座的前端或后端经由铰链由车辆车身框架以沿着上下方向可转动的方式支 承,并且容纳箱、燃料箱等设置于在车座下方的车身框架中的空间内(例 如,见专利文献l)。JP-A-Hei 5-34558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解决的问题在车座经由铰链由车身框架可摆动地支承的情况下,需要用于承受来 自坐在车座上的骑乘者的负载的结构。然而,在官方公报的摩托车中,没 有公开用于承受这种负载的特定的结构。因此,需要着眼于这一点的改 进。现在,认为容纳箱的开口承受作用在车座上的负载是可能的。然而, 在这样的结构中,需要将负载承受部分形成到开口中,这导致的问题在于 容纳箱容量变小。考虑到这样的传统的情况而作出了本专利技术,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在 不使容纳箱容量变小的情况下承受作用在车座上的负载的跨乘式车辆。解决问题的手段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车身框架;容纳箱,其布置在 车身框架上;和车座,其以能够打开和关闭容纳箱的上端开口的方式布置,其中,车座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经由铰链由车身框架支承,从 而车座在上下方向上可摆动,并且用于承受作用在车座上的负载的负载承 受构件设置在容纳箱的容积部分的前方。本专利技术的效果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跨乘式车辆中,车座后端经由铰链由车身框架支承, 并且用于承受作用在车座上的负载的负载承受构件布置在容纳箱的容积部 分的前方。因此,能够在不使容纳箱容量变小的情况下承受作用在车座上 的负载。附图说明图1是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速可达型摩托车的侧视图。图2是摩托车的俯视图。图3是布置在摩托车的车身框架上的车座和容纳箱的侧视图。 图4是布置在车身框架上的发动机单元和燃料箱的侧视图。 图5是燃料箱的俯视图。图6是布置在容纳箱前方的负载承受构件的侧视图。 图7是车座的铰链构件附近的侧视图。 图8是容纳箱的侧视图。 图9是容纳箱的俯视图。图10是容纳箱的剖视图(沿着图9中的线X-X所取的剖视图)。 图11是车身框架的箱支架的俯视图。图12是箱体支架的剖视图(沿着图5中的线xn-xn所取的剖视图)。图13是负载承受构件的俯视图。图14是负载承受构件的剖视图(沿着图9中的线XIV-XIV截取的剖 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速可达型摩托车(跨乘式车辆)2:车身框架9:车座10:容纳箱10a:容纳部分10a':上端开口10b:负载承受构件 10g'至10i':开口 10k:前后框架10m至10q:连接部分 10r:锁定机构保持部分 IOS:前装配部分 10t:后装配部分 IOU:车座接触部分 lh燃料箱 lla:燃料帽 21:车座锁定机构21a:锁主体50:铰链构件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图l-14是用于描述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摩托车(跨乘式车辆)的图。除非特别指出,在这个实施例的说明中的前后方向和左右方向是坐在车座 上的骑乘者所观察到的方向。在附图中,标号1指速可达型摩托车。摩托车1包括下骨架(underbone)型车身框架2;前叉6,其以可向左右转向的方式由位于车 身框架2的前端的头管(未示出)支承,其中下端支承前轮4,转向手把5固定到上端;发动机单元7,安装到车身框架2在前后方向上的中部, 其中后轮8布置在后端;以及用于前后骑乘的跨乘式车座9,其在发动机 单元7上方安装到车身框架的一部分中。摩托车1包括容纳箱10,其布置在车身框架2上;车座9,其以能 够打开和关闭上端开口 10a'的方式设置,所述上端开口 10a'向容纳箱10的 上方开口;燃料箱11,其布置在容纳箱10的前方;和负载承受构件 10b,其布置成围绕燃料箱ll。车身框架2包括前框架12',其具有从头管倾斜地向后下方延伸的左 前框架部分12和右前框架部分12;和后框架13',其具有在从左前框架部 分12和右前框架部分12延续的同时倾斜地向后上方延伸的左后框架部分 13和右后框架部分13。左前框架部分12和右前框架部分12具有在车辆前后方向和上下方向 上延伸的左侧壁12a和右侧壁12a。左侧壁12a和右侧壁12a设置成从发动 机单元7的气缸盖7c的左侧和右侧覆盖发动机单元7的气缸盖7c,并从 设置在发动机单元7的前方的空气滤清器24的左侧和右侧覆盖空气滤清 器24。左后框架部分13和右后框架部分13具有左侧表面13a和右侧表面 13a,如在车辆前后方向上与中心线垂直相交的水平截面中所看到地,左 侧表面13a和右侧表面13a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间隔朝上侧变大;前横梁 13e、中横梁13d和后横梁13b,用于分别将左侧表面13a和右侧表面13a 的上边缘的前端连接到一起、将其下边缘连接到一起、以及将其上边缘的 后端连接到一起。从车座9的后端表面9g向后突出的车座支承部分13b'形成在后横梁 13b上。标号51表示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车座支承部分13b'的后端的上部 的尾灯安装支架。发动机单元7具有发动机主体7a,其固定到车身框架2;和变速箱 7b,其以在上下方向上可摆动的方式由发动机主体7a支承,用于将发动机 的驱动力传输到可枢转地支承在变速箱7b的后端的后轮8。车身框架2被用树脂制成的车身封盖14包围。车身封盖14包括前 封盖15,用于覆盖前叉6的前侧、左侧和右侧;护腿罩16,其布置在前 封盖15的后方,用于覆盖骑乘者的腿的前侧;左侧封盖18和右侧封盖 18,用于覆盖车座9的下周边以及发动机主体7a的左侧和右侧;以及左下 封盖17和右下封盖17,用于覆盖侧封盖18下侧。用于形成骑乘者搁脚板的左下台阶型脚板19和右下台阶型脚板19布 置在左侧封盖18和右侧封盖18与相应的下封盖17之间。在左脚板19和 右脚板19之间形成隧道形的向上膨大的中心隧道。燃料箱11安装于在左后框架部分13的前端和右后框架部分13的前端 之间且在发动机主体7a上方的部分中。燃料箱11构造有下箱体llc和上 箱体lld。这两个箱体的凸缘lle和lle被焊接到一起。凸缘lie的左前端llg和右前端llg通过左前螺栓61和右前螺栓61 被固定到箱体支架60,箱体支架60固定到左前框架部分12的上表面和右 前框架部分12的上表面。左后端llh和右后端llh通过左后螺栓62和右 后螺栓62固定到形成在左后框架部分13的上表面上的凸台13c和形成在 右后框架部分13的上表面上的凸台13c (见图4和图5)。如图5和11所示,箱体支架60包括左腿部60a和右腿部60a,其 通过螺栓连接固定到左前框架部分12的上表面和右前框架部分12的上表 面;支架主体60b,其将左腿部60a的后端和右腿部60a的后端一体地连 接到一起并从左腿部60a和右腿部60a向上延伸;横管60c,用于将左腿 部60a的前端和右腿部60a的前端连接到一起;和连接管60d,用于将横 管60c在车辆宽度方向上的中间部分与左腿部60a的后端连接。燃料箱11 的左前端llg和右前端llg装配在支架主体60b的左装配座60e和右装配 座60e上。用于打开和关闭燃料入口的燃料帽lla附接到燃料箱11的上壁。通过 绕着布置在车座9前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跨乘式车辆,包括: 车身框架; 容纳箱,其布置在所述车身框架上;和 车座,其以使得所述车座能够打开和关闭所述容纳箱的上端开口的方式布置, 其中,所述车座的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的后端经由铰链由所述车身框架支承,从而所述车座在上下方向上可摆动,并且用于承受作用在所述车座上的负载的负载承受构件布置在所述容纳箱的容积部分的前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平川伸彦狩野康伸大野隆志
申请(专利权)人:雅马哈发动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