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7501 阅读:1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9:00
提供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其包括后处理器、固定吊架、支撑座、压板、支撑杆,固定吊架在后处理器上方进行吊装,固定吊架中部通过拉带或者焊接与后处理器连接,两端与后处理器两侧护板上焊接的安装座连接,固定吊架左侧端部的矩形钢与支撑座连接,用压板压紧,固定吊架的矩形钢上设计有两点限位块,与支撑座配合,防止后处理器前后窜动,固定吊架包括两个主连接板,两个主连接板通过横向连接板连接,主连接板上设计有压型且焊接连接筋板;支撑座安装在车架纵梁上;后处理器下端与支撑杆一端连接,支撑杆另一端与车架横梁连接,支撑杆主体为管材,两端冲压成型;整个固定结构可靠、轻巧,能有效增加整车离地间隙和降低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及零部件制造领域,特别涉及发动机后处理固定方式及结构,特别适用于符合国V排放标准的发动机使用。
技术介绍
后处理器是发动机排放升级的必然产物,在国IV排放以后,单纯依靠发动机本身机内净化已经无法满足严格的排放限制要求,必须结合一些后处理技术才能满足要求,常见的后处理技术有SCR技术、DPF技术、DOC技术、POC技术等,尤其是采用SCR和DPF技术后,由于SCR和DPF后处理内部必须有催化剂来转换排气污染物,而催化剂必须要有大量载体来附着,载体一般为陶瓷材料,重量大,再加之不锈钢封装及严格的进气口结构要求,相比传统的国III及以下排放发动机用消音器,SCR和DPF后处理器体积、重量及结构均有较大增长和变化。传统的消音器固定结构已无法满足要求,采用传统的固定结构,不仅结构笨重,占用整车高度空间,而且会出现固定支架断裂、后处理器载体振动破裂等故障。随着汽车技术发展,整车要求轻量化设计,要有较好的整车通过性和整车可靠性,这就要求整车各个系统设计必须轻巧、可靠,且与通过性相关的后处理及固定、燃油箱及固定等必须朝着增大离地间隙的方向发展。因此在重型卡车领域各种新颖的后处理器固定结构不断被创造。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以上的一个或多个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其通过以下方法实现: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包括后处理器、固定吊架、支撑座、压板、支撑杆,具体地,以靠近车架方向为左侧、远离车架方向为右侧,以面对车架方向的左手端为后侧、右手端为前侧;固定吊架与后处理器的上部连接,固定吊架的前、后两侧通过拉带或者焊接的方式与后处理器箱体主体连接;固定吊架的左、右侧两端与后处理器两侧护板上焊接的安装座连接,固定吊架左侧端部的矩形钢结构与支撑座连接,用压板进行压紧,支撑座与车架纵梁连接;后处理器下部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与车架横梁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吊架包括两个平行的主连接板,两个主连接板之间设有横向连接板;两个主连接板板的左侧端部之间连接所述的矩形钢,矩形钢穿过所述的支撑座;每个主连接板的右端设有右弯折部17,每个主连接板在从右向左接近矩形钢的位置设有左弯折部14,左、右弯折部分别与后处理器的相应的端盖81,88上的固定吊架安装点进行吊装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座包括两个对称布置的T形支撑座,T形支撑座与车架纵梁接触的端面设有对称布置的固定孔,支撑座通过固定孔与车架螺栓连接;所述的支撑座开有矩形凹槽,用于与所述的矩形钢间隙配合而限位,用压板将矩形钢压紧在支撑座里,压板与支撑座之间设有垫片。进一步地,所述的矩形钢上设有至少二个限位块,每个限位块与支撑座的相应侧面配合以限制矩形钢的轴向前后移动。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吊架的主连接板上设计有压型且焊接有连接筋板。进一步地,所述的固定吊架上焊接有前后对称的至少四个拉带安装座,以采用拉带将后处理器与固定吊架连接。进一步地,后处理器上设计有固定吊架及支撑杆安装位置,同时设计有隔热罩安装孔位及进、排气口和传感器安装接口。进一步地,所述的压板为工字型钣金冲压件,两端设计有四个压板连接孔,中部设计有冲压加强筋。进一步地,所述的支撑座为铸造结构,上部和两侧为加工面,分别与压板和固定吊架的矩形钢上的限位块配合,支撑座通过两根螺栓安装在车架纵梁上;所述的支撑杆与后处理器连接、车架横梁的两处连接均为两点螺栓连接,支撑杆主体为管材,两端冲压成型。进一步地,后处理器左侧端盖82上部前、后位置设有两处后处理器左侧固定吊架安装点81与固定吊架连接,后处理器右侧端盖88上部前、后位置设有两处后处理器右侧固定吊架安装点87与固定吊架连接;后处理器左侧固定吊架安装点81与后处理器右侧固定吊架安装点87为工子型弯板与后处理器的端盖焊接,中间焊接圆柱型钢,经打孔、攻丝并固定。本技术的后处理器固定结构主要由后处理器、固定吊架、支撑座、压板、支撑杆组成,后处理器上设计有固定吊架及支撑杆安装位置,同时设计有隔热罩安装孔位及进、排气口和传感器安装接口 ;固定吊架中部通过拉带或者焊接的方式与后处理器连接,两端与后处理器两侧护板上焊接的安装座连接,固定吊架左侧端部的矩形钢结构与支撑座连接,固定吊架与支撑座的连接为间隙配合,固定吊架上设计的标准矩形刚与支撑座上的矩形凹槽配合,用压板进行压紧,压板压紧时增加垫片消除误差,连接更可靠,固定吊架的矩形钢上设计有两点限位块,与支撑座配合,防止后处理器前后窜动,为了增加强度,固定吊架的主连接板上设计有压型且焊接连接筋板,如果采用拉带将后处理器与固定吊架连接,固定吊架的主连接板上还焊接有拉带安装座;支撑座为铸造结构,上部和两侧为加工面,分别与压板和固定吊架上的限位块配合,支撑座通过螺栓安装在车架纵梁上;后处理器下端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与车架横梁连接,为了防止转动,此处的连接均为两点螺栓连接,支撑杆主体为管材,两端冲压成型;压板为钣金冲压件,重量轻;整个固定结构可靠、轻巧,能有效增加整车离地间隙和降低重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在整车上的安装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结构连接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另一方向连接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的支撑座、矩形钢、压板连接的的一个实施例的局部剖视图;图5为本技术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固定吊架图;图6为本技术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支撑座图;图7为本技术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压板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如图1所示,图1中:1为固定吊架,2为压板,3为支撑座,4为拉带,5为车架横梁,6为车架纵梁,7为支撑杆,8为后处理器。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从图中看出此种后处理器固定结构的固定吊架I中部通过两根拉带4与后处理器8连接,或者通过焊接方式替代拉带连接,固定吊架I两端与后处理器8两端连接,固定吊架I左侧端部矩形钢与支撑座3配合连接,支撑座有两个,因此有两处配合,矩形钢再通过压板2压紧;两个支撑座3通过螺栓与车架纵梁6连接;后处理器8左侧下部采用两个螺栓与支撑杆7连接,支撑杆采用两个螺栓与车架横梁5连接,支撑杆为管材结构,两端拍扁钻孔安装。如图2、图3所示,图2、图3中:I为固定吊架,2为压板,3为支撑座,4为拉带,5为车架横梁,7为支撑杆,81为后处理器左侧固定吊架安装点,82为后处理器左侧端盖,83为后处理器进气口,84为后处理器下端支撑杆安装点,85为后处理器隔热罩安装点,86为后处理器箱体主体,87后处理器右侧固定吊架安装点,88为后处理器右侧端盖,89后处理器用传感器安装点,810为后处理器排气口。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国V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图2、图3详细说明此技术的结构,固定吊架I通过两根拉带4与后处理器箱体主体86连接,后处理器左侧端盖82上部前后位置设计了两处后处理器左侧固定吊架安装点8当前第1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国Ⅴ排放发动机用后处理器固定结构,包括后处理器、固定吊架、支撑座、压板、支撑杆,具体地,以靠近车架方向为左侧、远离车架方向为右侧,以面对车架方向的左手端为后侧、右手端为前侧;固定吊架与后处理器的上部连接,固定吊架的前、后两侧通过拉带或者焊接的方式与后处理器箱体主体连接;固定吊架的左、右侧两端与后处理器两侧护板上焊接的安装座连接,固定吊架左侧端部的矩形钢结构与支撑座连接,用压板进行压紧,支撑座与车架纵梁连接;后处理器下部与支撑杆连接,支撑杆与车架横梁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龙林王东斌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