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型浮置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73643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26 15: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接型浮置板。包括浮置板体,浮置板体上设有与弹性隔振装置配合的安装预留空位或联结套筒,其特征在于浮置板体的连接端设置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均设置在浮置板体的铅垂面内;所述第一装配孔倾斜地贯穿浮置板体,其上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顶面,下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连接配合面上;所述第二装配孔倾斜地设置在浮置板体中,其上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连接配合面上,其下部设有装配接口,装配接口位于浮置板体底部。其结构简单,方便拼接,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轨道交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对接型道床板。
技术介绍
随着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轨道交通的重要性日益彰显。在轨道交通的建设中必须解决车辆运行时产生的振动和噪音问题,否则将严重的影响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危及周边建筑安全,同时,轨道交通本身的稳定性、安全性和使用寿命也会受到影响。为控制轨道交通运营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研宄人员研发出许多减振降噪产品,其中钢弹簧浮置道床技术是业内公认减振效果最好的技术之一。由于这类高性能减振道床的弹性较高,列车通过时道床的下沉量较大,为了减轻钢轨的受力,板与板之间通常采用可伸缩式剪力铰连接。这种剪力铰是针对长浮置板(一般15?60米)专门设计的,其可以在相邻浮置板之间传递垂向剪力和横向剪力,并可以纵向伸缩,以补偿长板之间的热胀冷缩。为了提高施工质量和施工速度,预制短板(板长一般在3?8米)拼接成浮置道床是目前最近兴起的施工方式,其可以克服现场浇注受施工空间等不利因素所带来的制约,能大大提高施工效率,缩短施工周期,并保证浮置板的质量。采用这种方式连接预制短板组成的浮置板道床,目前沿用了伸缩式剪力铰,但存在以下问题:虽然伸缩式剪力铰能很好地传递剪力,可以防止浮置道床中相邻的预制短板板端之间垂向、横向变形差异过大,但是其抵抗弯矩能力较弱,导致列车通过时预制短板的“跷跷板”效应较强,即转向架处预制短板端下沉,另一端上跷,预制板板体、弹性隔振装置和钢轨的受力都比较大。为了克服“跷跷板”效应,有的方案在板端之间增设了板端弹性隔振装置,虽然可以克服一定的“跷跷板”效应,但在对整个浮置道床进行顶升调平时,增加了调整环节,因此制约了施工的速度,增加了施工的成本,客观上也制约了此类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综上所述,市场迫切需要一种新的浮置板,其不仅可以方便地与相邻浮置板之间实现可靠连接,顺畅地传递剪力并改善浮置板体受力,同时还可以有效增强浮置道床结构的整体性,便于顶升调平,显著提高施工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方便拼接、方便安装的对接型浮置板。本技术所提供的对接型浮置板是这样实现的,包括浮置板体,浮置板体上设有与弹性隔振装置配合的安装预留空位或联结套筒,其特征在于浮置板体的连接端设置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均设置在浮置板体的铅垂面内;所述第一装配孔倾斜地贯穿浮置板体,其上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顶面,下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连接配合面上;所述第二装配孔倾斜地设置在浮置板体中,其上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连接配合面上,其下部设有装配接口,装配接口位于浮置板体底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下部开口与相邻浮置板连接端对应设置的第二装配孔的上部开口在浮置板体连接配合面处相对并且该第一装配孔与该第二装配孔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相应的,所述第二装配孔的上部开口与相邻浮置板连接端对应设置的第一装配孔的下部开口在浮置板体连接配合面处相对并且该第二装配孔与该第一装配孔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为了防止应用过程中,组成道床结构的相邻浮置板的浮置板体之间发生相对滑移错位,浮置板体的两侧连接端上分别设置与相邻浮置板限位配合的防错位结构,所述防错位结构为的凸起结构或/和凹槽结构。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相邻浮置板之间设置的凸起和凹槽配合,与现有技术中的道床伸缩式剪力铰有着本质不同,其仅有防止相邻浮置板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垂向或/和横向相对滑移错位的作用,因此其实质是一种辅助限位结构,与钢制的、高强度的剪力铰相比,凸起和凹槽的接触面积较大,在工作过程中所承受的应力较小,其自身结构强度要求不高,所以在结构形式、结构尺寸和选材上都更加自由。根据浮置板体及第二装配孔的具体结构和形式不同,所述第二装配孔下部设置的装配接口的具体形式也可以多种多样。例如,第二装配孔下部设置的装配接口可以为连接螺母或带有螺纹孔的金属预埋件,所述连接螺母或带有螺纹孔的金属预埋件与浮置板体固连成一体;或者,第二装配孔的下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底面上设置的让位槽的底部,下部开口的轮廓形状为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菱形、椭圆形、纺锤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边缘带有豁口的圆形,装配接口为第二装配孔的下部开口处设置的挂接挡肩,所述挂接挡肩由下部开口周边浮置板体的局部混凝土结构构成,或者挂接挡肩由固定在下部开口周边浮置板体混凝土结构表面的金属衬板构成,并且挂接挡肩垂直于第二装配孔的中轴线设置;此外,装配接口为第二装配孔下部设置的挂接挡肩,挂接挡肩由第二装配孔下部混凝土结构中一体化固定设置的至少一块金属挂接板构成,挂接挡肩的中部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轮廓形状为三角形、正方形、纺锤形、长方形、菱形、椭圆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边缘带有豁口的圆形,所述挂接挡肩垂直于第二装配孔的中轴线设置;再有,所述第二装配孔内设置金属锚固件,金属锚固件与浮置板体预置成一体,装配接口为金属锚固件内的挂接挡肩,挂接挡肩的中部设有安装通孔,安装通孔的轮廓形状为三角形、正方形、纺锤形、长方形、菱形、椭圆形、五边形、六边形或边缘带有豁口的圆形,挂接挡肩下部设置挂接腔,挂接腔的横截面尺寸大于安装通孔的横截面尺寸,所述挂接挡肩垂直于第二装配孔的中轴线设置等等。为了减少浮置板种类,便于实现通用化和标准化,优选的,浮置板体同一铅垂面内分别设置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分别位于同一浮置板体的不同连接端。为保证浮置板体受力的均衡,本技术的浮置板中,浮置板体在每个连接端处沿钢轨纵向的中心线左右两侧均至少分别设置一个第一装配孔或/和一个第二装配孔,优选的,浮置板体沿钢轨纵向的中心线左右两侧的第一装配孔相互对称设置,位于浮置板体沿钢轨纵向的中心线左右两侧的第二装配孔也相互对称设置。此外,浮置板体顶面对应第一装配孔的上部开口处设有锁紧挡肩,锁紧挡肩垂直于第一装配孔的中轴线设置。为了便于观察和清理浮置板体下方的杂物,浮置板体上还可以设有观察口。另外,为优化工作过程中浮置板体的受力,浮置板体的局部连接配合面还可以垂直于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的中轴线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对接型浮置板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对接型浮置板,结构简单,使用时利用板端连接装置实现浮置板间的连接和传递剪力,连接杆自上而下倾斜穿越相邻两浮置板的邻近连接配合面,其一端与其中一块浮置板中第二装配孔下部设置的装配接口相连,另一端锁紧固定在另一块浮置板的顶部,将相邻两浮置板在板端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与现有设置在浮置板表面的道床伸缩式剪力铰相比,这种连接方式传递剪力时,本技术浮置板中浮置板体的板端受力面积大、压强小、压力的合力中心位于板的中部或中心,板与板之间可以不仅可以通过摩擦或凹凸传递横向或/和垂向剪力,而且还可以传递弯矩,工作过程中浮置板体受力更加合理,弹性隔振装置最大受力更小,拼接后的长板振动特性更加合理,浮置板体和弹性隔振装置不易发生疲劳损坏,有利于提高浮置板的使用寿命;综上所述,本技术浮置板,结构简单,制造容易,使用方便,由其连接而成的本技术浮置道床,施工效率高,后期维护便利,振动特性更加优异,浮置道床结构中的浮置板体和弹性隔振装置受力更合理,使用寿命更长,可以广泛应用于地铁、地面轻轨、高铁等各种轨道交通形式中。【附图说明】图1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接型浮置板,包括浮置板体,浮置板体上设有与弹性隔振装置配合的安装预留空位或联结套筒,其特征在于浮置板体的连接端设置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第一装配孔和第二装配孔均设置在浮置板体的铅垂面内;所述第一装配孔倾斜地贯穿浮置板体,其上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顶面,下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连接配合面上;所述第二装配孔倾斜地设置在浮置板体中,其上部开口位于浮置板体的连接配合面上,其下部设有装配接口,装配接口位于浮置板体底部;工作状态下,所述第一装配孔的下部开口与相邻浮置板连接端对应设置的第二装配孔的上部开口在浮置板体连接配合面处相对并且该第一装配孔与该第二装配孔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相应的,所述第二装配孔的上部开口与相邻浮置板连接端对应设置的第一装配孔的下部开口在浮置板体连接配合面处相对并且该第二装配孔与该第一装配孔的中轴线平行或重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学军白廷辉葛世平毕湘利陈彬刘加华王建立王建孔祥斐王乾安李维赞刘扬董国宪邢海灵薛松
申请(专利权)人:隔而固青岛振动控制有限公司尹学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