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两轮车的车体外罩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3470 阅读:2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体外罩结构,借助于简单而小型的成形用模具,容易地在车体外罩上设置空气通路。其中,在覆盖机动两轮车的车体的下罩34上形成大体上凵字形的切口34f,把所得到的舌状片34g向内弯曲,靠其弯曲角度把舌状片34g固定于前车架11F,借此在下罩34上形成空气出入的空气通路34k。(*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动两轮车的车体外罩结构。作为机动两轮车的车体外罩结构,例如,日本专利公开特开平10-273083号公报“车辆的车体外罩结构”是公知的。根据该公报的附图说明图1,上述现有技术是用车体外罩10(标号引用公报中所述者,下同)覆盖车体。进而,根据该公报的图2和图5,在构成车体外罩10的罩构件11上,形成类似空气输送管的左右一对筒状的开口部21、21。可是,一般在机动两轮车的车体外罩上,为了冷却发动机或散热器等,往往整体地形成由筒状的空气输送管组成的空气通路。由从空气输送管吸入的外界空气来冷却发动机或散热器。但是,按照车体外罩的结构,为了整体地形成筒状的空气输送管,要使用复杂而大型的成形用模具,这成为成本升高的原因。由于如果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使用简单而小型的成形用模具,则空气输送管的形状或位置受到限制,所以存在着改善的余地。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用简单而小型的成形用模具、容易地在车体外罩上设置空气通路的技术。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案的机动两轮车的车体外罩结构,在覆盖车体的车体外罩上形成大体上ㄩ字形的切口,把所得到的舌状片向内或向外弯曲,靠其弯曲角度把舌状片固定于车体侧,借此在车体外罩上形成空气出入的空气通路。通过把在车体外罩上形成的舌状片向内或向外弯曲,在有舌状片的部分孔张开了。如果把此一孔作为空气通路来利用,则可以使空气在车体外罩的内外出入。因为是这种简单的构成的空气通路,所以用简单的成形用模具就可以了。本专利技术第二方案的机动二轮车的车体外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舌状片的前端部设置钩部,通过把此一钩部钩挂住车体侧,把舌状片固定于车体侧。即使在车体外罩与车体侧的位置相对错开的场合,或者车体外罩变形的场合,也可以靠舌状片的弯曲角度或钩部来吸收位置错开量,维持良好的挂住状态。对附图简单说明如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车架的分解透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车架、动力机组、辅机收藏箱、搁脚板以及下罩周围的左侧视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前车架、发动机、辅机收藏箱、搁脚板以及下罩周围的俯视图。图6是沿图4的6-6线截取的剖视图。图7是沿图4的7-7线截取的剖视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2横置构件的安装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图9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罩的后部下部结构的构成图。图10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罩的后部下部结构的剖视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下罩的成形方法的说明图。图12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罩的后部下部结构的变形例图。下面,根据附图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再者,“前”、“后”、“左”、“右”、“上”、“下”按从作业者观看的方向,Fr表示前侧,Rr表示后侧,L表示左侧,R表示右侧,CL表示车体中央(车宽中心)。此外,附图按标号的方向来观看。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的左侧视图。机动两轮车10,是以车架11、安装于车架11的前叉立管12的前叉13、安装于前叉13的前轮14和前挡泥板15、连接于前叉13的车把16、覆盖车把16周围的车把罩17、安装于车架11的中央低部(低位部分)的辅机收藏箱18、安装于车架11的后上部的摆动式动力机组21(前部的发动机22和后部的传动机构23的组合结构)、安装于动力机组21的后部的后轮24、把动力机组21悬挂于车架11的后部上部的后缓冲器25、安装于车架11的后部上部的收藏箱26、能够开闭地安装于收藏箱26的上部的车座27、在收藏箱26的后方安装于车架11的后部上部的燃油箱28、以及覆盖车架11的车体外罩30为主要构成的踏板型车辆。车体外罩30,由覆盖前叉立管12的前部的前罩31、覆盖驾驶员的腿部用的腿挡护板32、驾驶员放脚用的搁脚板33、配置在搁脚板33的下方并覆盖车架11的下部的下罩34、以及覆盖车架11的后半部的后罩35组成。图中,16a是转把,41是前悬挂,42是前照灯,43是主支架,44是发动机起动用脚踏起动器臂,45是尾灯,46是后挡泥板,47是后握把,48是空气滤清器,49是化油器。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机动两轮车的俯视图,示出在机动两轮车10上备有仪表51、左右后视镜52、52、散热器53、消声器54。散热器53整体地设置在动力机组21的右侧。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车架的分解透视图。车架11是在搁脚板33(参照图1)的下方、前后分割成三部分的分割车架,即分割成前车架11F和后车架11R和附属车架81。前车架11F由前叉立管12、从前叉立管12向下延伸的前叉立管架61、从前叉立管架61的下端向后分两股延伸的左右一对主车架62、62、以及架在左右主车架62、62的后端间的后部封闭构件63组成,是俯视大体上口字形框架的整体铸造车架,例如是铝合金的铸件。因为是俯视口字形框架,所以在中央有空间部S1。这样一来,左右主车架62、62是从前叉立管12向后延伸的构件,在其后端下部形成向后上方倾斜的倾斜面,把此一倾斜面作为前部结合面64、64。后部横置构件63是在主视图上敞开的ㄩ字形构件,是把其车宽中央部的高度设定成比主车架62、62更低者。后车架11R由左右一对主车架71、71、架设在左右主车架71、71的前后方向的中间部间的前部封闭构件72、以及架设在左右主车架71、71的后端间的后部横置构件73组成,是整体铸造车架,例如是铝合金的铸件。左右主车架71、71在前端下部形成向后下方倾斜的倾斜面,把此一倾斜面作为后部结合面74、74。这些主车架71、71是进一步向后延伸、从其后端向上延伸、从其上端进一步向后延伸的、侧面看大体上反Z字形的构件。车架11是通过把后部结合面74、74重叠于前部结合面64、64、靠螺栓·螺母75…(…表示多个,下同)结合起来、而把后车架11R整体地结合于前车架11F者。后车架11R是靠螺栓·螺母85…把附属车架81结合于后端部者。附属车架81由左右立起的收藏箱用立柱82、82、和联系收藏箱用立柱82、82间的连接杆83组成。附属车架81的结合部分,也就是靠螺栓·螺母85…结合起来的部分,设在后悬挂安装部77的前后,兼作加固。78是吊架支点部。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车架、动力机组、辅机收藏箱、搁脚板以及下罩周围的左侧视剖视图。搁脚板33使平板状的放脚部33a的前端重叠于腿挡护板32的下部的缘部32a,同时使放脚部33a的后端部向上延伸作为后壁部33b,靠此一后壁部33b来覆盖发动机22的前部。后车架11R经由吊架板91把动力机组21能够上下摆动地安装于吊架支点部78。动力机组21的发动机22是四冲程单气缸水冷式发动机,是把气缸朝着车体前方大体上水平地配置的。详细地说,发动机22把气缸盖92朝前地配置在搁脚板33的后方,在气缸盖92上备有点火线圈93,同时在气缸头94上(在发动机22的前部)备有火花塞95,用高压线96把这些点火线圈93和火花塞95连接起来。辅机收藏箱18是上面敞开的俯视大体上为矩形的箱子,配置在前车架11F的空间部S1中,把前部上部的突缘18a搭载在前叉立管架61的下端部上,靠螺栓·螺母101来安装,同时把后部下部的突缘18b搭载在后部横置构件63上,靠螺栓·螺母102来安装。由于把辅机收藏箱18配置在搁脚板33的下方,所以有效地利用搁脚板33下方的空旷空间,可以很容易地配置辅机收藏箱18。在此一图中,示出(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动两轮车的车体外罩结构,其特征在于:在覆盖车体的车体外罩上形成大体上凵字形的切口,把所得到的舌状片向内或向外弯曲,靠其弯曲角度把舌状片固定于车体侧,借此在车体外罩上形成空气出入的空气通路。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新村裕幸伊藤博幸大久保武文川目和则
申请(专利权)人: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