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70887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15: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包括炉体、两个燃烧器、排烟管组件和供气管组件。炉体连接在两个燃烧器之间。每个燃烧器包括蓄热室、燃烧室和点火器,蓄热室内填充有蓄热体,燃烧室分别与蓄热室和炉体相连,燃烧室内填充有多孔介质,点火器提供火源。排烟管组件分别与两个燃烧器的蓄热室相连。供气管组件分别与两个燃烧器的蓄热室相连以交替地提供混合气体,在供气管组件向其中一个提供混合气体时,生成的烟气经其中另一个与排烟管组件排出。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混合气体燃烧稳定充分,产热增加,污染物排放减少,排烟余热利用率提高,炉膛温度场均匀,燃烧器的热负荷具有可调性,可适应低热值的燃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燃烧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
技术介绍
常规燃烧器和相关技术中的蓄热式燃烧器中,气体燃料的燃烧主要是以自由火焰为特征的空间燃烧。由于气体的导热性能以及辐射性能低,造成火焰附近温度梯度陡、分布不均。且相关技术中的蓄热式燃烧器在使用低热值的气体燃料时,由于在自由空间中低热值的气体燃料的着火点高、着火范围窄、燃烧稳定性差、容易熄火,使得其使用过程存在安全隐患。因此在使用低热值的燃料(如热值低于1000kcal/Nm3的高炉煤气)且要求炉膛温度较低(如低于800℃)的前提下,蓄热式燃烧器需添加一个使用优质燃料(如焦炉煤气或天然气)的长明火装置,这样使得优质燃料的消耗增加,导致运行成本上升,从而限制了蓄热式燃烧技术的优势,也限制了低热值燃料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该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在保证燃料燃烧稳定、充分的前提下,可保证炉膛内温度均匀,提高排烟余热利用率,且可使用低热值的燃料。根据本技术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包括:炉体;两个燃烧器,所述炉体连接在所述两个燃烧器之间,每个所述燃烧器包括:蓄热室、燃烧室和点火器,所述蓄热室内填充有蓄热体,所述燃烧室分别与所述蓄热室的第一端和所述炉体相连,所述燃烧室内填充有多孔介质,所述点火器伸入到所述燃烧室内以提供火源;排烟管组件,所述排烟管组件分别与所述两个燃烧器的所述蓄热室的第二端相连以排放与所述蓄热体进行换热后的烟气;供气管组件,所述供气管组件分别与所述两个燃烧器的所述蓄热室的第二端相连以交替地向所述两个燃烧器中的一个提供混合气体,其中,在所述供气管组件向所述两个燃烧器中的其中一个提供混合气体时,所述混合气体燃烧后生成的烟气经所述排烟管组件与所述两个燃烧器中的另一个相连的部分排出。根据本技术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通过在多孔介质内燃烧混合气体,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燃烧稳定、充分,进而增加了混合气体的产热,降低了能源消耗,同时也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由于多孔介质的热容量较大,使得多孔介质温度稳定,从而使得混合气体燃烧稳定、安全,进而使得炉膛内温度场高度均匀,同时使得燃烧器的热负荷具有较大幅度的可调性,且燃烧器可适应低热值的燃料。通过设置两个交替燃烧的燃烧器,且两个燃烧器交替燃烧,使得烟气的大部分热量可被燃烧器吸收,从而提高排烟余热的利用率。另外,根据本技术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还可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多孔介质包括第一子多孔介质和第二子多孔介质,所述第二子多孔介质邻近所述炉体设置,且所述第二子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子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其中,第二子多孔介质可提供混合气体的燃烧空间,从而保证混合气体均匀、稳定地燃烧,进而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第一子多孔介质可阻断火焰,从而保证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使用的安全性,同时使得混合气体在第二子多孔介质内的预热时间缩短,由此,混合气体可迅速点燃并充分燃烧。具体地,所述点火器伸入到所述燃烧室的部分位于所述多孔介质的邻近所述炉体的一侧。可选地,所述点火器为高能点火器。由此,可提高点火器的加热效率,使得点火器的温度上升快,从而使得混合气体可被迅速点燃。优选地,所述多孔介质为泡沫陶瓷。由此,多孔介质的耐高温性及导热性较强。优选地,所述蓄热体为蜂窝体蓄热体。由此,可保证蓄热体具有较高的蓄热能力。具体地,所述混合气体包括可燃气体和空气。优选地,所述混合气体的过剩空气系数为1。从而避免空气过多造成热量损失。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供气管组件包括:供气总管;两个供气支管,每个所述供气支管分别连接在所述供气总管和相应的所述燃烧器的所述蓄热室之间;第一控制阀,所述第一控制阀分别连接至所述供气总管和所述两个供气支管以控制所述供气总管与所述两个供气支管中的其中一个导通。由此,供气管组件可交替地向第一燃烧器和第二燃烧器提供混合气体。具体地,所述第一控制阀为三通阀。从而使得供气管组件结构简单、紧凑。可选地,所述供气总管上还设有第一气动快切阀。从而在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出现异常时,第一气动快切阀可迅速阻断供气总管内混合气体的流动,进而保证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的使用安全性。可选地,所述两个供气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二气动快切阀。由此,在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出现异常时,两个供气支管内的混合气体可被迅速阻断,从而提高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的使用安全性。进一步地,所述两个供气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一流量调节阀。由此,可调节混合气体的流量,从而调节燃烧器运行时释放的热量,进而实现燃烧器的热负荷的可调。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排烟管组件包括:排烟总管;两个排烟支管,每个所述排烟支管连接在所述排烟总管和相应的所述燃烧器的所述蓄热室之间;第二控制阀,所述第二控制阀连接至所述排烟总管和所述两个排烟支管以控制所述排烟总管与所述两个排烟支管中的其中一个导通。可选地,所述两个排烟支管上分别设有第二流量调节阀。从而分别调节两个排烟支管内的烟气流量。可选地,所述排烟总管上还设有第三流量调节阀。从而调节排烟总管内的烟气流量。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附图说明本技术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100、燃烧器10、第一燃烧器101、第二燃烧器102、蓄热室11、第一蓄热室111、第二蓄热室112、燃烧室12、第一燃烧室121、第二燃烧室122、点火器13、第一点火器131、第二点火器132、蓄热体14、多孔介质15、第一子多孔介质151、第二子多孔介质152、第一进口管161、第二进口管162、第一出口管171、第二出口管172、排烟管组件20、排烟总管21、排烟支管22、第一排烟支管221、第二排烟支管222、第二控制阀23、第二流量调节阀24、第三流量调节阀25、供气管组件30、供气总管31、供气支管32、第一供气支管321、第二供气支管322、第一控制阀33、第一气动快切阀34、第二气动快切阀35、第一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炉体;两个燃烧器,所述炉体连接在所述两个燃烧器之间,每个所述燃烧器包括:蓄热室、燃烧室和点火器,所述蓄热室内填充有蓄热体,所述燃烧室分别与所述蓄热室的第一端和所述炉体相连,所述燃烧室内填充有多孔介质,所述点火器伸入到所述燃烧室内以提供火源;排烟管组件,所述排烟管组件分别与所述两个燃烧器的所述蓄热室的第二端相连以排放与所述蓄热体进行换热后的烟气;供气管组件,所述供气管组件分别与所述两个燃烧器的所述蓄热室的第二端相连以交替地向所述两个燃烧器中的一个提供混合气体,其中,在所述供气管组件向所述两个燃烧器中的其中一个提供混合气体时,所述混合气体燃烧后生成的烟气经所述排烟管组件与所述两个燃烧器中的另一个相连的部分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2014.10.22 CN 20141056861541.一种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炉体;
两个燃烧器,所述炉体连接在所述两个燃烧器之间,每个所述燃烧器包括:蓄热室、
燃烧室和点火器,所述蓄热室内填充有蓄热体,所述燃烧室分别与所述蓄热室的第一端
和所述炉体相连,所述燃烧室内填充有多孔介质,所述点火器伸入到所述燃烧室内以提
供火源;
排烟管组件,所述排烟管组件分别与所述两个燃烧器的所述蓄热室的第二端相连以
排放与所述蓄热体进行换热后的烟气;
供气管组件,所述供气管组件分别与所述两个燃烧器的所述蓄热室的第二端相连以
交替地向所述两个燃烧器中的一个提供混合气体,其中,在所述供气管组件向所述两个
燃烧器中的其中一个提供混合气体时,所述混合气体燃烧后生成的烟气经所述排烟管组
件与所述两个燃烧器中的另一个相连的部分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
包括第一子多孔介质和第二子多孔介质,所述第二子多孔介质邻近所述炉体设置,且所
述第二子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大于所述第一子多孔介质的比表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伸
入到所述燃烧室的部分位于所述多孔介质的邻近所述炉体的一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点火器为
高能点火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介质
为泡沫陶瓷。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体为
蜂窝体蓄热体。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蓄热式多孔介质燃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道洪王东方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神雾环境能源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