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剂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70234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9 01: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为催化剂直接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自组装的方法在衬底上沉积单层聚苯乙烯小球,随后利用电子束蒸镀的方式将聚苯乙烯小球作为催化剂进行ITO纳米线的制备,然后利用氯仿清洗或退火方式将聚苯乙烯去除,从而得到大面积分布均匀的针状ITO纳米线。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为催化剂进行ITO纳米线的制备方法,具有所需材料廉价(低成本)、低温(280~320℃)、操作步骤简单,易于制备等特点,制备完成的ITO纳米线长度可达到微米量级,末端呈现针状,热稳定好,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透光性能,在场发射显示、纳米传感器、LED发光器件和太阳能电池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剂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电子器件材料
,特别涉及制备ITO(氧化铟锡)纳米线的方法。
技术介绍
ITO材料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热稳定性,对衬底具有良好的附着性和图形刻蚀特性,作为一种透明导电薄膜已成熟的应用于水平结构的LED。在水平结构的LED中加镀ITO材料层,能使注入LED芯片的电流快速并且均匀的扩散,增加电子活跃性能,以达到提升LED光转换效率的目的。退火后的ITO材料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抗氧化能力,可以作为场发射的冷阴极材料。同时ITO材料对特定物质(比如乙醇)具有非常高的气敏特性,也可以应用于传感器领域。基于ITO材料同时具有优良的室温导电性能、可见光的透过率以及特有的气敏特性,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纳米线结构由于其高的表面-体积比以及优异的电、热特性已被广泛的应用于电子、光电子、化学/生物传感器、能量获取/转换等领域。自1964年,气-液-固(VLS)生长机制被Wagner和Ellis发现以来,出现了许多创新性的方法,比如化学气相沉积法、分子束外延等极大推动了纳米线的合成和应用。ITO纳米线不仅具有纳米结构的特性还保持了ITO体材料的高的透过率和导电性的优点,能被有效应用于太阳能电池、显示器、等离子体和LED发光器件。对于制备ITO纳米线,目前常见的技术是基于VLS机理利用金属(金)作为催化剂进行制备[C.O’Dwyer,M.SzachowicaG.Visimberga,et.al,NatureNanotech.,4,239(2009)],这种方法具有温度高(800~900℃)、成本高和制作工艺较复杂等因素制约,很难实现大规模生产并应用,且在制备好ITO纳米线后如何有效和彻底地去除金属颗粒也成为一个难题。为了解决ITO纳米线制备中的相关难题,检索发现,不同ITO纳米线制备的方法已申请的中国专利有:申请号为200610031534.6和200910024491.2。但通过分析可知,申请号为200610031534.6的专利申请仍然采用的是利用金属-金作为催化剂进行ITO纳米线的制备,并未从根本上解决催化剂成本高和难以去除的问题;而申请号为200910024491.2的专利申请采用的是一种电子束蒸镀的方式直接制备ITO纳米线,要求对设备的控制工艺较苛刻,且制备的ITO纳米线长度只能在纳米量级(~100nm),形貌控制质量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方法通过在基板上涂覆聚苯乙烯小球,使其作为催化剂,直接利用电子束蒸镀方式,实现制备针型ITO纳米线长度达到微米量级(~2μm)的低成本及大面积制备。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聚苯乙烯小球阵列,用氧气进行ICP刻蚀对聚苯乙烯小球进行修饰;对涂覆有聚苯乙烯小球的衬底进行ITO蒸镀;将蒸镀ITO完成的衬底浸采用氯仿浸泡或高温退火的方式去除残留的聚苯乙烯,得到ITO纳米线。优选的,在衬底上制备单层聚苯乙烯小球阵列。优选的,聚苯乙烯小球的直径为500nm。优选的,进行ITO蒸镀时,衬底温度保持在280~320摄氏度,将衬底附着有聚苯乙烯小球的一面正对靶材,按0.08~0.1nm/s的沉积速率,沉积15~20分钟后,停止蒸镀,冷却后取出衬底。优选的,ITO蒸镀时,聚苯乙烯小球处于熔融状态。优选的,ITO蒸镀时,采用In:Sn=90:10的靶材;蒸发腔内真空压强小于5×10-4Pa。优选的,所述衬底为石英玻璃片或GaN外延片。优选的,高温退火工艺为:利用快速退火炉在570~600摄氏度下退火10~15分钟,去除聚苯乙烯小球。优选的,高温退火时从室温升温至退火温度的升温速率为100℃/s,退火后的降温速度为80℃/s。相对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中,当涂覆有聚苯乙烯小球的石英玻璃基片在温度280~320℃范围内时,聚苯乙烯小球处于熔融状态。当ITO靶材分子蒸气(氧化锡、氧化铟混合气体分子)在衬底上沉积时,处于熔融态的聚苯乙烯小球对ITO分子具有较强的吸附和附着能力,高温ITO分子不断的在熔融态的聚苯乙烯小球内聚集,当达到过饱和时,便以结晶的方式向外析出,形成针状的ITO纳米线。本专利技术中,采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尺寸和密度都具有良好的可控性,可以根据需求进行选择。比较容易去除,且无残留。同时对ITO蒸镀速率和衬底温度能够调控,实验具有温度低、耗能少、ITO纳米线尺寸可控、无杂质以及大面积制备等特点。进一步实验证明,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制备的ITO纳米线,具有在直径一定的情况下,可实现长度的连续生长,达到微米量级。且本专利技术制备的的ITO纳米线通过在600℃下退火后能够比较完整的保持原有形貌,具有良好的导电性能和透光性能,此特性在LED发光器件和太阳能电池方面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本专利技术中,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制备的ITO纳米线,随着长度的增加,ITO纳米线末端直径逐渐变小直至变为针尖状,这种形貌的ITO纳米线具有显著的场发射性能,此特性在场发射显示方面有着较好的应用前景。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利用一种有机大分子材料做催化大面积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有效的降低了实验成本,操作简单,制备工艺简洁,能耗低且产量高,性能稳定性好,在纳米晶太阳能电池、纳米传感器以及LED光电发光器件方面将获得广泛的应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制备ITO纳米线的工序示意图。图2为聚苯乙烯小球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图3为蒸镀ITO完成后,未去除聚苯乙烯催化剂的ITO纳米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图4为用氯仿去除掉聚苯乙烯催化剂后的ITO纳米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图5为用退火方式去除掉聚苯乙烯催化剂后的ITO纳米线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请参阅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一个直径2英寸的GaN外延片分别放入丙酮、乙醇(99.7%)溶剂里室温下超声清洗10分钟,然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后氮气吹干。在清洗干净的GaN外延片上自组装沉积直径为500nm的单层聚苯乙烯小球,沉积面积覆盖整个基片,使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样品表面,得到如图2所示的结果。之后用氧气进行ICP刻蚀200秒后,再进行SEM的观察,得到如图2中插图所示的结果,可以看出聚苯乙烯小球表面进行了修饰,且小球之间的间距增大。将附着有聚苯乙烯小球的GaN外延片放入电子束蒸镀设备的样品架上,有聚苯乙烯小球的一面正对ITO靶材。装入ITO靶材(In:Sn=90:10)后,关闭蒸发腔腔门,进行抽真空,使腔体内真空压强小于5×10-4Pa,对靶材和样品架进行加热,温度在300℃,使聚苯乙烯小球出现熔融的状态。调节电子束斑,使靶材蒸发后在GaN外延片上沉积。之后调节电子束束流,使沉积速率在0.08~0.1nm/s范围内,进行蒸镀沉积15分钟后,停止蒸发,冷却后取出GaN外延片,通过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可以得到如图3所示的结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剂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聚苯乙烯小球阵列,用氧气进行ICP刻蚀对聚苯乙烯小球进行修饰;对涂覆有聚苯乙烯小球的衬底进行ITO蒸镀;将蒸镀ITO完成的衬底浸采用氯仿浸泡或高温退火的方式去除残留的聚苯乙烯,得到ITO纳米线。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剂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在衬底上制备聚苯乙烯小球阵列,用氧气进行ICP刻蚀对聚苯乙烯小球进行修饰;对涂覆有聚苯乙烯小球的衬底进行ITO蒸镀;进行ITO蒸镀时,衬底温度保持在280~320摄氏度,使聚苯乙烯小球处于熔融态;按0.08~0.1nm/s的沉积速率,沉积15~20分钟后,停止蒸镀,冷却后取出衬底;将蒸镀ITO完成的衬底采用氯仿浸泡或高温退火的方式去除残留的聚苯乙烯,得到纯净的ITO纳米线;ITO纳米线末端呈现针尖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有机大分子材料作催化剂制备ITO纳米线的方法,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强云峰李虞锋弓志娜郭茂峰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