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及其电性能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45520 阅读:1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03 19: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用正极连接导线相连;(2)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3) 采用第一外接导线连接第一汇流导线;(4)依次层叠;得到层叠结构;(5)在背板及其相邻封装材料上设置缝隙,将所述第一外接导线和第二外接导线分别从缝隙处引出层叠结构之外;(6)将上述层叠结构进行层压,即可得到光电转换层压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层压件在电性能测试时,能够大大降低汇流导线和外接导线的功率损耗,即使层压件中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较少时,也不会影响电性能测试结果,使测试数值非常稳定,更适用于研发过程中的光伏新产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及其电性能测试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及其电性能测试方法,属于太阳能电池

技术介绍
常规的化石燃料日益消耗殆尽,在现有的可持续能源中,太阳能无疑是一种最清洁、最普遍和最有潜力的替代能源。太阳能发电装置,又称为太阳能电池片或光电转换装置,可以将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其发电原理是基于半导体PN结的光生伏特效应。实际使用时,通常将48~72片光电转换装置串联起来,再经过层压工艺得到光电转换层压件(又称为光伏组件)。然而,在光伏新产品的研发过程中,需要频繁改变一些工艺参数来检验这些工艺参数对光电转换层压件电性能的影响。因此就需要将每种工艺得到的光电转换装置都制备成光电转换层压件,之后再进行电性能测试。由于这些测试用的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通常较少,因此制备得到的光电转换层压件中的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也较少。在光电转换层压件中,为了实现光电转换装置的串联会用到连接导线和汇流导线,这些汇流导线上有电流流过,会消耗功率。另外,在光电转换层压件测试的过程中,测试装置的测试导线也会有电流流过,也会消耗部分功率。这些功率损耗对常规光电转换层压件而言数值较小,对功率影响较小。然而,当层压件中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较少时,因为光电转换层压件本身的输出功率比较低,而在汇流导线和测试导线上的功率损失和常规光电转换层压件是一样大的,这些功率损失对含有较少光电转换装置的层压件而言就很大了,这便会严重影响电性能测试结果,导致输出功率远小于理论功率,且造成测试数值非常不稳定。显然,这样的测试数据完全不能对新产品开发提供指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及其电性能测试方法。为达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用正极连接导线相连,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用负极连接导线相连;(2)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将相邻光电转换装置串联起来,形成光电转换装置串;(3)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串中第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一汇流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端部;采用第二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串中最后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1片时,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一汇流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端部;采用第二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4)采用第一外接导线连接第一汇流导线,两者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汇流导线的中央;采用第二外接导线连接第二汇流导线,两者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汇流导线的中央;(5)按照玻璃、封装材料、光电转换装置、封装材料、背板的次序依次层叠;得到层叠结构;(6)在背板及其相邻封装材料上设置缝隙,将所述第一外接导线和第二外接导线分别从缝隙处引出层叠结构之外;(7)将上述层叠结构进行层压,即可得到光电转换层压件。上文中,所述光电转换装置可以是电池片,如硅电池片;所述光电转换层压件可以是光伏组件。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将相邻光电转换装置串联起来,形成光电转换装置串。即形成电池片串。在进行电性能测试时,需要与光电转换装置串的正负两极的汇流导线电连接起来,而光电转换装置串的正负两极是分别由第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得到、以及最后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得到。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1片时,则不需要进行上述串联作业。所述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即第二汇流导线的长度较短,不超出光电转换装置之外。对于第一汇流导线而言,也是如此。所述背板可以是常规背板或玻璃。所述步骤(6)中的缝隙的位置应当对应于外接导线和汇流导线相连处的位置。即对应第一外接导线和第二外接导线,应当设有2处缝隙。优选的,所述光电转换层压件中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1~47片。因此本专利技术的制备方法更适用于研发过程中的光伏新产品。当然,也适用于常规的产品,例如包括48~72片光电转换装置的光电转换层压件。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第一汇流导线的长度等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中最外侧两根正极连接导线的间距;第二汇流导线的长度等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中最外侧两根负极连接导线的间距。当然,第一汇流导线的长度也可以略大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中最外侧两根正极连接导线的间距,只要不超出光电转换装置之外即可。对于第二汇流导线而言,也是如此。优选的,所述第一汇流导线的横截面积为0.5~5mm2;所述第二汇流导线的横截面积为0.5~5mm2。本专利技术同时请求保护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光电转换层压件。与之相应的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用正极连接导线相连,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用负极连接导线相连;(2)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将相邻光电转换装置串联起来,形成光电转换装置串;(3)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串中第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一汇流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端部;采用第二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串中最后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1片时,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一汇流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端部;采用第二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4)采用第一外接导线连接第一汇流导线,第一外接导线垂直于第一汇流导线,且两者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汇流导线的中央;第一外接导线的一端与第一汇流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光电转换装置之外;采用第二外接导线连接第二汇流导线,第二外接导线垂直于第二汇流导线,且两者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汇流导线的中央;第二外接导线的一端与第二汇流导线相连接,另一端伸出光电转换装置之外;(5)按照玻璃、封装材料、光电转换装置、封装材料、背板的次序依次层叠;得到层叠结构;所述第一、第二外接导线的一端伸出层叠结构之外;(6)将上述层叠结构进行层压,即可得到光电转换层压件;且光电转换层压件中,第一汇流导线与光电转换层压件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2cm;第二汇流导线与光电转换层压件的边缘之间的间距小于2cm。优选的,所述光电转换层压件中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1~47片。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第一汇流导线的长度等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中最外侧两根正极连接导线的间距;第二汇流导线的长度等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中最外侧两根负极连接导线的间距。当然,第一汇流导线的长度也可以略大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中最外侧两根正极连接导线的间距,只要不超出光电转换装置之外即可。对于第二汇流导线而言,也是如此。优选的,所述第一汇流导线的横截面积为0.5~5mm2;所述第二汇流导线的横截面积为0.5~5mm2。本专利技术同时请求保护由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光电转换层压件。本专利技术同时请求保护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电性能测试方法,采用上述光电转换层压件,包括如下步骤:(1)使用标片来校准电性能测试装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及其电性能测试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 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用正极连接导线相连,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用负极连接导线相连;(2) 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将相邻光电转换装置串联起来,形成光电转换装置串;(3) 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串中第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一汇流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端部;采用第二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串中最后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1片时,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一汇流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端部;采用第二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4) 采用第一外接导线连接第一汇流导线,两者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汇流导线的中央;采用第二外接导线连接第二汇流导线,两者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汇流导线的中央;(5) 按照玻璃、封装材料、光电转换装置、封装材料、背板的次序依次层叠,得到层叠结构;(6) 在背板及其相邻封装材料上设置缝隙,将所述第一外接导线和第二外接导线分别从缝隙处引出层叠结构之外;(7) 将上述层叠结构进行层压,即可得到光电转换层压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用正极连接导线相连,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用负极连接导线相连;(2)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将相邻光电转换装置串联起来,形成光电转换装置串;(3)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串中第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一汇流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端部;采用第二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串中最后一片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1片时,采用第一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一汇流导线位于正极连接导线的端部;采用第二汇流导线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连接导线汇集连接起来,第二汇流导线位于负极连接导线的端部;(4)采用第一外接导线连接第一汇流导线,两者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一汇流导线的中央;采用第二外接导线连接第二汇流导线,两者的连接位置位于第二汇流导线的中央;(5)按照玻璃、封装材料、光电转换装置、封装材料、背板的次序依次层叠,得到层叠结构;(6)所述第一外接导线贯穿背板及其相邻封装材料并伸出层叠结构之外,所述第二外接导线贯穿背板及其相邻封装材料并伸出层叠结构之外;(7)将上述层叠结构进行层压,即可得到光电转换层压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电转换层压件中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1~47片。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中,第一汇流导线的长度等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中最外侧两根正极连接导线的间距;第二汇流导线的长度等于该光电转换装置中最外侧两根负极连接导线的间距。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汇流导线的横截面积为0.5~5mm2;所述第二汇流导线的横截面积为0.5~5mm2。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制备方法得到的光电转换层压件。6.一种光电转换层压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光电转换装置的正极用正极连接导线相连,将光电转换装置的负极用负极连接导线相连;(2)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将相邻光电转换装置串联起来,形成光电转换装置串;(3)当光电转换装置的数量为2片以上时,采用第一汇流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万松博徐江照王栩生邢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阿特斯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盐城阿特斯协鑫阳光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