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交换器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8830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8 20: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管,其在避免介质流动时流阻增大的同时,可以增强热辐射性能。本热交换器管(1)包括上游侧线性流路部(4A)和下游侧线性流路部(4B),使入口部(2)和出口部(3)彼此连接,并且使介质能通过其中流动,其中,上游侧流路部(4A)和下游侧流路部(4B)至少之一在介质的流路中包括波状部(5a、5b、5c、5d),其于管的纵向延伸,并且互相连续,用于引导介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交换器管
技术介绍
通常,已知专利文献I和专利文献2中所披露的热交换器管。这种常规热交换器管分别包括管件,管件除其入口部和出口部之外的两个外面形成若干珠(beads),其中部具有分隔珠(partit1n bead)和流路,使介质能以U形方式经由其中流动。路径具有大量向内凸出的凸出部,以便搅动流动的介质,以增强热辐射性能。将具有这种结构的两个管板装配在一起,以形成管。相关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JP-A-H02-169127专利文献2:W0 1983-04090A1
技术实现思路
技术问题当在流路内布置大量凸出部时,尽管增强了热辐射性能,但也增大了流阻。本专利技术针对解决上述问题,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热交换器管,其能增强热辐射性能,同时防止介质流动时流阻的增大。技术解决方案在实现上述目的方面,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管包括:介质入口部;介质出口部;以及,上游侧线性(直状)流路部和下游侧线性(直状)流路部,其使入口部和出口部互相连接,以使介质能在其中流动,其中,上游侧流路部和下游侧流路部至少之一在介质流路中包括若干波状部,波状部于管纵向延伸并且互相连续,用于引导介质。有益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热交换器管,由于设置了波状部,当介质流动时,可以限制流阻,并且,由波状部对介质的搅动可以增强热辐射性能。【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热交换器管的剖视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热交换器管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实施例2的热交换器管沿图2中S3-S3线的剖视图;以及图4是根据实施例2的热交换器管沿图2中S4-S4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给出实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实施例1首先,给出实施例1的热交换器管整体结构的说明。如图1中所示,实施例1的热交换器管I在水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中使用,这种水冷式增压空气冷却器用于冷却安装于内燃机的增压器(涡轮增压器或压力机)的压缩空气。通过将两个对半分开的管板装配在一起而制成热交换器管I。管I在除其入口部2和出口部3之外沿其外周包括外周肋部la,外周肋部Ia于其厚度方向(高度方向)向内凸出。此外,管I包括分隔肋部(对应于分隔部)lb,分隔肋部Ib形成于管I宽度方向(图1中竖直方向)的中央位置处,并且从布置于管I 一端侧的入口部2和出口部3之间朝管的纵向(图1中的水平方向)延伸。肋部Ib在管I的另一端侧延伸到达U形回转流路部4C (下文说明)附近。肋部Ib将管I分隔成两个区域,也就是,上游侧线性流路部4A和下游侧线性流路部4B。上游侧线性流路部4A的下游侧端部和下游侧线性流路部4B的上游侧端部,允许由U形回转流路部4C在管I的另一端侧使其互相连通。同时,入口部2和出口部3在管I的宽度方向并排布置。带有作为介质的发动机冷却水或引入其中的发动机的部分冷却水的并行管路,或者不同于发动机冷却水的独立管路(例如,增压器空气冷却器的冷却水管路),允许通过入口部2和出口部3的通孔进入和离开入口部2和出口部3。入口部2连接至与之连续的上游侧线性流路部4A的上游侧端部,而出口部3连接至与之连续的下游侧线性流路部4B的下游侧端部。上游侧线性流路部4A包括三个上游侧流路4A1、4A2、4A3,分别位于存在于图1上侧的外周肋部Ia与分隔肋部Ib之间。上游侧流路4A1、4A2、4A3分别包括多个波状凸出部5a、5b,凸出部5a、5b在外周肋部Ia与分隔肋部Ib之间于厚度方向并排向内(图1中这一侦D凸出,并且,从厚度方向上方观察时,是波状。类似地,下游侧线性流路部4B包括三个下游侧流路4B1、4B2、4B3,分别位于存在于图1下侧的外周肋部Ia与分隔肋部Ib之间。下游侧流路4B1、4B2、4B3分别包括多个波状凸出部5c、5d,凸出部5c、5d在外周肋部Ia与分隔肋部Ib之间于厚度方向并排向内凸出,并且,从厚度方向上方观察时,是波状。这里,波状凸出部5a、5b、5c、5d对应于本专利技术的波状部。另一方面,U形回转流路部4C包括多个弧形凸出部6a、6b,凸出部6a、6b形成在管I另一端侧的外周肋部Ia内侧,于厚度方向向内凸出,并且,从厚度方向上方观察时其为波状。这里,弧形凸出部6a的曲率设定为大于弧形凸出部6b的曲率。因此,在U形回转路径部4C中,在外周肋部Ia与外侧弧形凸出部6a之间,在外侧弧形凸出部6a与内侧弧形凸出部6b之间、以及在内侧弧形凸出部6b与分隔肋部Ib的另一端侧之间,分别形成了总计三个U形回转流路4C1、4C2、4C3。U形回转流路4C1、4C2、4C3的曲率设定为,使得介质的入流方向和出流方向可以相对彼此改变180°。在这种情况下,外侧弧形凸出部6a的两端分别与波状凸出部5a的下游侧端部以及波状凸出部5d的上游侧端部连续。这使得介质能流动通过入口部2、外侧上游侧流路4A1、外侧U形回转流路4C1、外侧下游侧流路4B1、以及出口部3。此外,内侧弧形凸出部6b的两端分别与波状凸出部5b的下游侧端部和波状凸出部5c的上游侧端部连续。这使得介质能流动通过入口部2、中央上游侧流路4A2、中央U形回转流动通道4C2、中央下游侧流动通道4B2、以及出口 4,并且还通过入口部2、内侧上游侧流路4A3、内侧U形回转流路4C3、外侧下游侧流路4B3、以及出口部3。这里,外侧弧形凸出部6a的上游侧端部和波状凸出部5a的下游侧端部、以及内侧弧形凸出部6b的上游侧端部和波状凸出部5b的下游侧端部,分别由线性凸出部7a、7b使其互相连接,线性凸出部7a、7b分别按特定距离自分隔肋部Ib的下游侧端部朝上游延伸。虽然未示出,但通过模制工艺进一步准备了第三管板。第三管板包括波状凸出部和弧形凸出部,它们具有由平行布置于图1上方以面对图1的平面镜所反射的图像的形状和位置。然后,将具有图1中形状的管板与第三管板装配在一起。在这种装配状态下,这些管板的波状凸出部、弧形凸出部、以及线性凸出部在相同位置彼此相对。在这种状态下,通过铜焊等工艺,将这些管板的波状凸出部、弧形凸出部、线性凸出部、外周肋部、以及分隔肋部固定在一起,从而,提供管I。在上述构造的热交换器管中,供自入口部2的冷却水,在波状凸出部5a、5b的控制下,蜿蜒通过上游侧线性路径部4A内的三个上游侧流路4A1、4A2、4A3流动,并且,沿线性(直状)凸出部7a、7b流进U形回转流路部4C。在U形回转流路部4C中,使沿弧形凸出部6a、6b的三个弧形U形回转流路4C1、4C2、4C3内的冷却水的流动方向逐渐改变180°,从而,引导冷却水至三个下游侧流路4B1、4B2、4B3。之后,在波状凸出部5c、5d的控制下,介质在三个波状下游侧流路4B1、4B2、4B3内蜿蜒前行,并且自出口部3流出。因此,冷却水,在如按常规凹窝等那样被搅动的同时,在管内流动。冷却水的波状蜿蜒能限制流阻的增大,并且能保证热辐射性能。此外,如上所述,在U形回转流路部中,冷却水的方向逐渐改变。这能减少下述可能性:冷却水会强烈撞击在管的端部,因此,可能因腐蚀而损坏。[004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交换器管,包括:用于介质的入口部;用于所述介质的出口部;以及上游侧线性流路部和下游侧线性流路部,其使所述入口部和所述出口部彼此连接,并且使所述介质能通过其中流动,其中所述上游侧流路部和所述下游侧流路部至少之一在所述介质的流路内包括波状部,所述波状部于所述管的纵向延伸,并且互相连续,用于引导所述介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泷本恭平金田崇
申请(专利权)人:康奈可关精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