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4980530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4-03 12:19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设有:一安装在换热管上的防振板,该防振板的形状呈十字架结构,防振板上设有数个用于定距管穿过的管孔,其中,定距管内套装有拉杆,拉杆及定距管共同支撑防振板,且定距管的一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及螺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在不影响热交换器的效率和安装位置的前提下,不仅降低了管板与相邻折流板之间的无支撑跨距,而且,还降低了热交换器的固有频率,解决了热交换器由于无支撑跨距过大引起的共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振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
技术介绍
管壳式热交换器振动问题是热交换器工艺计算的关键之一,在高流速、减少结构支撑以及运行工况不稳定的情况下,由于横向流的冲击使得换热管束产生共振,如果振幅达到足够大,则可能出现换热管结构破坏,造成热交换器局部失效甚至整体报废。热交换器无支撑跨距(振幅)最大的位置一般出现在管板和相邻折流板之间,受流体流通空间和安装位置限制,目前解决该问题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改变热交换器结构尺寸来改变热交换器无支撑跨距,此种方式由于改变了换热器的结构,因此,增加设计制造成本;另一种是:增加防振隔板,此种方式结构简单,但防振效果较差,使用寿命短。因此,亟需一种防振装置解决这两方面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点,而提供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其结构简单,在不影响热交换器的效率和安装位置的前提下,不仅降低了管板与相邻折流板之间的无支撑跨距,而且,还降低了热交换器的固有频率,解决了热交换器由于无支撑跨距过大引起的共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由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安装在换热管上的防振板,该防振板的形状呈十字架结构,防振板上设有数个用于定距管穿过的管孔,其中,定距管内套装有拉杆,拉杆及定距管共同支撑防振板,且定距管的一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及螺母。所述防振板的流通面积大于或等于热交换器壳程流通面积,防振板缺口处剩余管孔弓形高度小于或等于开孔直径的一半;防振板的材质、外径、开孔位置与热交换器的折流板一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其结构简单,在不影响热交换器的效率和安装位置的前提下,不仅降低了管板与相邻折流板之间的无支撑跨距,而且,还降低了热交换器的固有频率,解决了热交换器由于无支撑跨距过大引起的共振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侧视示意图。图中主要标号说明:1.拉杆、2.管板、3.定距管、4.防振板、5.换热管、6.折流板、7.螺栓、8.螺母。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2所示,本技术设有:一安装在换热管5上的防振板4,防振板4的形状呈十字架结构,防振板4上设有数个用于定距管3穿过的管孔,其中,定距管3内套装有拉杆1,拉杆1及定距管3共同支撑防振板4,且定距管3的一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7及螺母8。上述防振板4的流通面积大于或等于热交换器壳程流通面积,防振板4缺口处剩余管孔弓形高度小于或等于开孔直径的一半;防振板的材质、外径、开孔位置与热交换器的折流板6一致,以保证防振板4与热交换器的壳体的圆滑接触并成一整体。使用时,将本技术的防振板4安装在换热管5上,且将拉杆1、定距管3穿在换热管5内,拉杆1的一端穿入热交换器的管板2中,拉杆1另一端穿出热交换器的折流板6,由定距管3定位,并由螺栓7及螺母8固定。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安装在换热管上的防振板,该防振板的形状呈十字架结构,防振板上设有数个用于定距管穿过的管孔,其中,定距管内套装有拉杆,拉杆及定距管共同支撑防振板,且定距管的一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及螺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壳式热交换器的防振装置,其特征在于:设有:一安装在换热
管上的防振板,该防振板的形状呈十字架结构,防振板上设有数个用于定距
管穿过的管孔,其中,定距管内套装有拉杆,拉杆及定距管共同支撑防振板,
且定距管的一端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安装有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涛吴旭维赵崇卫李华山李晋马虹张世民吕春晓郭志芳马成兰蓝苏同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