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9496 阅读:1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侧片和框架总成,在所述框架总成内分别设有升降总成、压紧机构、厢框调整机构,所述模具由所述框架总成与升降总成、压紧机构、厢框调整机构通过相互装配组合而成;在所述框架总成两端布置连接升降总成,在所述升降总成的内侧面布置连接有压紧机构,在所述框架总成的中布置连接有厢框调整机构;本专利的设计构思解决了自卸车侧板拼装难题,比不用摸具拼装在工时效率上提高30%,行车的占用时间减少70%,质量提升了80%,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自卸车侧片模具制造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 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
技术介绍
目前,在自卸车侧片模具制造
,随着国家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 加大,工程用自卸车辆的需求大增,为了更好的占有市场,获得较好的效益, 就要求专用车厂家提高生产效率,縮短生产周期.现有技术中的自卸车侧片模具,存在自卸车侧板拼装难题,手工操作达不 到要求,因此导致摸具拼装在工时效率低下,行车的占用时间较长,质量较差, 极大的阻碍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克服的技术问题是,在自卸车侧片模具制造
中, 存在自卸车侧板拼装难题,手工操作达不到要求,因此导致摸具拼装在工时效 率低下,行车的占用时间较长,质量较差,极大的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技术问题, 而提供了 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所述模具包 括侧片和框架总成,在所述框架总成内分别设有升降总成、压紧机构、厢框调 整机构,所述模具由所述框架总成与升降总成、压紧机构、厢框调整机构通过 相互装配组合而成。在所述框架总成两端布置连接升降总成,在所述升降总成的内侧面布置连 接有压紧机构,在所述框架总成的中布置连接有厢框调整机构。所述厢框调整机构按照一定间距,呈一排布置在所述框架总成内。 在所述升降总成为设有杠杆式气缸结构。在所述升降总成上端与所述模具的底架相连,所述升降总成采用丝杆或气动 或液压或电动的动力方式。在所述压紧机构与所述侧片相连,所述压紧机构采用丝杆或气动或液压或电 动的 动力方式。在所述厢框调整机构采用丝杆或气动或液压或电动的动力方式。 采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有效解决在自卸车侧片模具制造技 术领域中,存在自卸车侧板拼装难题,手工操作达不到要求,因此导致摸具拼装在 工时效率低下,行车的占用时间较长,质量较差,极大的阻碍了生产效率的技 术问题,能够有效的提高生产效率,同时,本专利的设计构思解决了自卸车侧板拼装难题,比不用摸具拼装在工时效率上提高30%,行车的占用时间减少70%,质量提升了80%,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附图说明图l为本专利结构示意图2为升降机构和压紧机构结构示意其中,l为升降总成;2为压紧机构;3为厢框调整机构;4为框架总成。具体实施方式如图l、 2所示,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 具,所述模具包括侧片和框架总成4,在所述框架总成4内分别设有升降总成1、 压紧机构2、厢框调整机构3,所述模具由所述框架总成4与升降总成1、压紧机构2、厢框调整机构3通过相互装配组合而成;在所述框架总成4两端布置连 接升降总成l,在所述升降总成l的内侧面布置连接有压紧机构2,在所述框架 总成4的中布置连接有厢框调整机构3;所述厢框调整机构3按照一定间距,呈一排布置在所述框架总成4内,具体说来,是五个所述的厢框调整机构3按照所述框架总成4的宽度,平均布置;在所述升降总成l为设有杠杆式气缸结构; 在所述升降总成1上端与所述模具的底架相连,所述升降总成1采用丝杆或气 动或液压或电动的动力方式;在所述压紧机构2与所述侧片相连,所述压紧机 构2采用丝杆或气动或液压或电动的动力方式;在所述厢框调整机构3采用丝 杆或气动或液压或电动的动力方式。本专利是这样实现的用杠杆结构把气缸向下的力转化为向上的力,把底架 抬高到一定高度保持位置水平,然后再利用侧压气缸把吊装好的侧板压紧进行 点焊定位。同时为了定位准确,后门位置两侧边加了两套电动丝杆保证框架的 对角线。整个工装可有效节约制作和使用成本,并且使用时不污染环境。本专 利的设计构思解决了自卸车侧板拼装难题,比不用摸具拼装在工时效率上提高 30%,行车的占用时间减少70%,质量提升了80%,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l为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它是由升降总成l、压紧机构2、厢框调整机构 3、框架总成4通过装配组合成模具。升降总称采用杠杆原理,通过气缸的伸縮 作为杠杆的动力源,实现升降功能,这样可以把工件升高的一定高度,为下一 工步提供基准平面;用行车把两侧片吊到工位上定位,然后操作侧边压紧机构2 压紧实现侧片的全部定位,在此过程中如发现两侧片的定位后的框架对角线存 在误差,则用厢框调整机构3进行调整,其结构位电动丝杆。权利要求1、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侧片和框架总成(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总成(4)内分别设有升降总成(1)、压紧机构(2)、厢框调整机构(3),所述模具由所述框架总成(4)与升降总成(1)、压紧机构(2)、厢框调整机构(3)通过相互装配组合而成。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框架总成(4)两端布置连接升降总成(1),在所述升降总成(1)的内侧面布 置连接有压紧机构(2),在所述框架总成(4)的中布置连接有厢框调整机构(3)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其特征在于,所 述厢框调整机构(3)按照一定间距,呈一排布置在所述框架总成(4)内。4、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升降总成(1)为设有杠杆式气缸结构。5、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升降总成(1)上端与所述模具的底架相连,所述升降总成(1)采用丝杆或气 动或液压或电动的动力方式。6、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压紧机构(2)与所述侧片相连,所述压紧机构(2)采用丝杆或气动或液压或 电动的动力方式。7、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 厢框调整机构(3)采用丝杆或气动或液压或电动的动力方式。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侧片和框架总成,在所述框架总成内分别设有升降总成、压紧机构、厢框调整机构,所述模具由所述框架总成与升降总成、压紧机构、厢框调整机构通过相互装配组合而成;在所述框架总成两端布置连接升降总成,在所述升降总成的内侧面布置连接有压紧机构,在所述框架总成的中布置连接有厢框调整机构;本专利的设计构思解决了自卸车侧板拼装难题,比不用摸具拼装在工时效率上提高30%,行车的占用时间减少70%,质量提升了80%,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文档编号B62D25/00GK201258023SQ20082003930公开日2009年6月17日 申请日期2008年9月2日 优先权日2008年9月2日专利技术者峥 张, 王智勇, 超 郭 申请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卸车侧片拼装模具,所述模具包括侧片和框架总成(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架总成(4)内分别设有升降总成(1)、压紧机构(2)、厢框调整机构(3),所述模具由所述框架总成(4)与升降总成(1)、压紧机构(2)、厢框调整机构(3)通过相互装配组合而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超王智勇张峥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中集瑞江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4[中国|安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