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母线铸造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89505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7-07 23: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母线铸造工艺,工艺流程为:电解原铝-灌炉-扒渣-配料-精炼-降温-开眼铸造-锯切-成品检验-入库;采用99.70原铝,炉温为800℃,保持炉内铝液温度在750-780℃之间;在铝液进入中间包2/3处时,炉眼处控流,并打开循环水,开车引锭,铸造放流后,保持流槽温度730℃,中间包温度控制在685-715℃;锯切冷却液采用水油混合液,油水比为1:15-20。工序简单,不需复杂、特殊设备,易于掌控,减少了裂纹,产品表面质量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铝母线铸造工艺
本专利技术属于母线铸造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铝母线铸造工艺。
技术介绍
铝母线成型是从混合炉炉眼流出的铝液经溜槽进入中间包后,注满结晶器与引锭头中间的空腔,经结晶器内循环水一次冷却,使引锭头部位铝液凝固成型以及母线外壳凝结,然后再经过循环水在母线外壳二次喷淋冷却,启动传动链板,引锭架在压辊作用下随链板同步行走,成型母线即可拉出。目前铝母线铸造工艺流程不易控制,易出现裂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
存在的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铝母线铸造工艺,工艺简单易控。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铝母线铸造工艺,工艺流程为:电解原铝-灌炉-扒渣-配料-精炼-降温-开眼铸造-锯切-成品检验-入库;采用99.70原招,炉温为800°C,保持炉内铝液温度在750-780°C之间;在铝液进入中间包2/3处时,炉眼处控流,并打开循环水,开车引锭,铸造放流后,保持流槽温度730°C,中间包温度控制在685-715°C ;锯切冷却液采用水油混合液,油水比为1:15-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铝母线铸造工艺,其有益效果在于,工序简单,不需复杂、特殊设备,易于掌控,减少了裂纹,产品表面质量好。【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一个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铝母线铸造工艺进行详细的说明。实施例本实施例的铝母线铸造工艺,工艺流程为:电解原铝-灌炉-扒渣-配料-精炼-降温-开眼铸造-锯切-成品检验-入库;采用99.70原招,炉温为800°C,保持炉内铝液温度在750-780°C之间;在铝液进入中间包2/3处时,炉眼处控流,并打开循环水,开车引锭,铸造放流后,保持流槽温度730°C,中间包温度控制在685-715°C ;锯切冷却液采用水油混合液,油水比为1:15-20。【主权项】1.一种铝母线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电解原铝-灌炉-扒渣-配料-精炼-降温-开眼铸造-锯切-成品检验-入库;采用99.70原招,炉温为800°C,保持炉内铝液温度在750-780°C之间;在铝液进入中间包2/3处时,炉眼处控流,并打开循环水,开车引锭,铸造放流后,保持流槽温度730°C,中间包温度控制在685-715°C ;锯切冷却液采用水油混合液,油水比为1:15-20。【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母线铸造工艺,工艺流程为:电解原铝-灌炉-扒渣-配料-精炼-降温-开眼铸造-锯切-成品检验-入库;采用99.70原铝,炉温为800℃,保持炉内铝液温度在750-780℃之间;在铝液进入中间包2/3处时,炉眼处控流,并打开循环水,开车引锭,铸造放流后,保持流槽温度730℃,中间包温度控制在685-715℃;锯切冷却液采用水油混合液,油水比为1:15-20。工序简单,不需复杂、特殊设备,易于掌控,减少了裂纹,产品表面质量好。【IPC分类】B22D25-02, B22D21-04【公开号】CN104741590【申请号】CN201310726551【专利技术人】陈玉光 【申请人】青岛玉光精铸厂【公开日】2015年7月1日【申请日】2013年12月26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铝母线铸造工艺,其特征在于:工艺流程为:电解原铝‑灌炉‑扒渣‑配料‑精炼‑降温‑开眼铸造‑锯切‑成品检验‑入库;采用99.70原铝,炉温为800℃,保持炉内铝液温度在750‑780℃之间;在铝液进入中间包2/3处时,炉眼处控流,并打开循环水,开车引锭,铸造放流后,保持流槽温度730℃,中间包温度控制在685‑715℃;锯切冷却液采用水油混合液,油水比为1:15‑2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玉光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玉光精铸厂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