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前桥转向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67672 阅读:4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三前桥转向系统,包括第一桥摆臂、第二桥摆臂、第三桥摆臂、纵拉杆,第一桥摆臂、第二桥摆臂通过纵拉杆连接,第二桥摆臂加装有双作用活塞式助力油缸,助力油缸油路与动力转向器油路并联;在第二桥摆臂与第三桥摆臂之间增加过渡摆臂,第二桥摆臂、过渡摆臂、第三桥摆臂之间依次通过纵拉杆连接;三根纵拉杆与各摆臂的铰接点均位于各摆臂的旋转中心上方。各摆臂与纵拉杆连接的铰接点位于旋转轴的上方,避免了纵拉杆布置和运动时与底盘件如减震器、燃油箱、储气筒等的干涉;通过增加过渡摆臂,使第二桥与第三桥之间纵拉杆分为两段,避免了拉杆过长引起的刚度不足问题,并使第三桥摆臂的上节臂长度不致过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底盘系统,具体涉及三前桥转向系统
技术介绍
一直以来,国内外的8X2商用车型基本为双前桥转向,驱动桥后置,第 三根非驱动桥一般靠近驱动桥布置,此桥采用阻尼器被动转向或无转向功能, 因而转向时各轮胎不可能绕同一瞬时转向中心滚动,轮胎磨损严重。目前也有 一些车型将第三根非驱动桥布置于紧靠第二桥后面并设计转向系统,但考虑轴 核分配的理论总轴距很长,转弯半径太大,严重超出国家标准。因此,设计该 车型时兼顾轴核分配和轴距设计两个参数,并且有很好的转向性能,成为各生 产厂家努力设计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前桥转向系统,实现了轴距、轴核分配 均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即第三前桥布置在紧靠后驱动桥前面,实现第三桥的主 动转向功能,达到三个前桥都是主动转向的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三前桥转向系统,包括第一桥摆臂、第二桥摆 臂、第三桥摆臂、纵拉杆,第一桥摆臂、第二桥摆臂通过纵拉杆连接,其特征 在于第二桥摆臂加装有双作用活塞式助力油缸,助力油缸油路与动力转向器 油路并联;在第二桥摆臂与第三桥摆臂之间增加有过渡摆臂,第二桥摆臂、过渡摆臂、第三桥摆臂之间依次通过纵拉杆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三前桥转向系统,包括第一桥摆臂、第二桥摆臂、第三桥摆臂、纵拉杆,第一桥摆臂、第二桥摆臂通过纵拉杆连接,其特征在于:第二桥摆臂加装有双作用活塞式助力油缸,助力油缸油路与动力转向器油路并联;在第二桥摆臂与第三桥摆臂之间增加有过渡摆臂,第二桥摆臂、过渡摆臂、第三桥摆臂之间依次通过纵拉杆连接;三根纵拉杆与各摆臂的铰接点均位于各摆臂的旋转中心上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赵永振蒋品吴振波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三环专用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2[中国|湖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