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翼子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7325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翼子板。在翼子板与其他相邻部件配合的边缘处,设置翻边,以加强翼子板的刚度,从而使得翼子板不易变形。而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翻边可设置为阶梯状,从而增强了翻边的刚度,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前翼子板的刚度。阶梯状翻边的自由侧上还可设置加强筋,在进一步增强翻边刚度以进一步增强前翼子板刚度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积料现象,保证了翼子板的美观性。(*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的零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翼子板
技术介绍
翼子板是构成汽车车身的一种钣金件。其中,安装在汽车发动机舱的两侧的翼子板称为前翼子板,与发动机盖、前组合灯、前保险杠、侧围以及A 柱相邻。其中,前翼子板的安装方式通常采用点安装。由于前翼子板需要与相邻的其他多个部件在形状上相匹配,以保证车身 外观的美观。图1为现有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的翼子板具有多个呈曲 线形状的边缘,主要包括与车身侧围的前柱配合的边缘11、与车身A柱 配合的边缘12、与发动机盖配合的边缘13、与前保险杠配合的边缘14、以 及与前组合灯配合的边缘15。如图1所示的前翼子板上还设有安装孔10,以实现前翼子板的安装。 将翼子板安装于车身上,并与其相邻的前柱、A柱、发动机盖、前保险 杠、前组合等部件相配合后,上述边缘即可与配合的其他部件边缘一起构成 汽车车身上的特征线条,使得汽车车身具有美观性。然而,通过钣金成型得到的前翼子板易变形,使得前翼子板与其相邻的 各部件的配合之处难以保证配合精度,尤其在受到外力沖击时,前翼子板更 加容易变形,从而无法保证车身的美观性。同理,后翼子板也存在与前翼子板相同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翼子板,相比于现有翼子板,不易变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翼子板,包括所述翼子板本体, 在翼子板内表面的边缘处,具有翻边; 所述翻边包括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其中,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与所述翼子板边缘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翻边的 一侧相连,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具有预设的夹角。在所述第二翻边上具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为曲面形状,且所述加强筋 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翻边未与所述第一翻边相连的自由侧平齐。所述加强筋为水滴状,且所述水滴状加强筋宽度较大的一侧与所述第二 翻边平齐。所述水滴状加强筋为多个,各水滴状加强筋按照预设间隔设置在所述第 二翻边上。该翼子板为前翼子板。所述边缘为所述翼子板与车身侧围的前柱相配合的边缘。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技术在翼子板与其他相邻部件配合的边缘处,设置翻边,以加强翼子板的刚度,从而使得翼子板不易变形。而且,本技术中的翻边可设置为阶梯状,从而增强了翻边的刚度,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前翼子板的刚度。阶梯状翻边的自由侧上还可设置加强筋,在进一步增强翻边刚度以进一步增强前翼子板刚度的同时,还可以避免出现积料现象,保证了翼子板的美观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1。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2。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3。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翻边上的沉台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翻边上的水滴状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 并举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本技术在翼子板与其他相邻部件配合的边缘处,设置翻边,以加强 翼子板的刚度,从而使得翼子板不易变形。下面,以前翼子板为例,对本技术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的前翼子板与车身侧围的前柱配合的边缘11,其延伸长度 较大,且在该边缘11上还设置了一个会在挂接安装后受力的安装点10,因 而该边缘11所在的部分形面易于变形。基于上述原因,且考虑到该边缘11所在的形面变化不大,本技术 实施例中,在该边缘ll上设置翻边。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1。如图2所示,在 前翼子板与车身侧围的前柱配合的边缘U处、且朝向发动机舱的一面(即 前翼子板的内表面)上,具有朝向发动机抢的翻边20,翻边20能够阻碍前 翼子板在平行于该翻边20方向上的折弯、扭曲,从而能够加强前翼子板在 边缘ll处的形面刚度,使得前翼子板不易变形。为了进一步增强前翼子板的刚度,本技术实施例中还提供了其他方案。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2。如图3所示,仍 然是在前翼子板与车身侧围的前柱配合的边缘11处设置翻边,但与如图2 所示的前翼子板的不同之处在于,如图3所示的前翼子板上,在与车身侧围 的前柱配合的边缘11处设置翻边为阶梯状,即在如图2所示的翻边20的自右侧上,即未与前翼子板形面连接的一侧上,又设置了翻边30,且翻边30与翻边20之间具有预设的夹角。这样,由于如图3所示的前翼子板,在翻边20上又设置了翻边30,由 翻边30阻碍翻边20在平行于翻边30方向上的折弯、扭曲,从而增强了翻 边20的刚度,进而进一步增强了前翼子板在边缘11处的刚度。在实际钣金加工成型时,如图3所示的阶梯状翻边上(即翻边20和翻 边30上),可能会出现积料的现象,从而会降低前翼子板的美观性。为了 避免积料,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如下解决方案。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的结构示意图3。如图4所示,在 如图3所示的翻边30上,设置了多个具有预设间隔的切口 40,从而使得在 钣金加工过程中,在折弯钣金以实现阶梯状的翻边20和翻边30时,钣金中 的材料会向翻边30上的切口 40处延伸,从而不会出现积料现象。上述解决方案能够避免积料现象的出现,但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翻边 30对翻边20变形的阻碍力度。因此,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改进 方案。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翻边上的沉台结构示意图。如图5 所示,按照预设的间隔,在翻边30上设置了宽度与翻边30相同的沉台50 (图中只示出一个沉台),该沉台50能够起到加强筋的作用,且能够使得 在折弯钣金以实现阶梯状的翻边20和翻边30时,钣金中的材料会向翻边 30上的沉台50处延伸,从而避免了积料现象的出现。上述解决方案也能够避免积料现象的出现,但翻边30上的沉台50与翻 边20相邻的一侧的形状复杂,即在较小的范围内出现了较多的型面变化, 可能会使得该处的钣金较为单薄,容易导致拉裂。而且,由于在加工过程中, 需在折弯出阶梯状的翻边20和翻边30之前即完成沉台50的加工,因而在 后续折弯阶梯状的翻边20和翻边30时,成型较为困难。为了避免上述不足,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另 一种改进方案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中前翼子板翻边上的水滴状加强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按照预设的间隔,在翻边30上设置了水滴状加强筋60, 且水滴状加强筋60宽度较大的一侧与翻边30自由侧平齐,在翻边30的自 由侧上具有一开口,即水滴状加强筋60宽度较大的一侧为非封闭结构。该 水滴状加强筋60不但能够增强翻边30的刚度,从而进一步增强翻边20的 刚度,进而进一步增强前翼子板在边缘11处的刚度,而且,能够使得在折 弯钣金以实现阶梯状的翻边20和翻边30时,钣金中的材料会向翻边30上 的水滴状加强筋60处延伸,从而避免了积料现象的出现。相比于如图5所示的沉台50,由于水滴状加强筋60位于钣金材料的边 缘,因此,即便在折弯出阶梯状的翻边20和翻边30之间即需完成水滴状加 强筋60的加工,也不会对后续折弯阶梯状的翻边20和翻边30的过程造成 任何影响,从而降低了成型难度。当然,实际应用中,加强筋也可以不采用水滴状,而是采用圆柱面状的 加强筋等其他曲面形状来替换。采用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翼子板,包括所述翼子板本体,其特征在于,    在翼子板内表面的边缘处,具有翻边;    所述翻边包括:第一翻边和第二翻边,其中,    所述第一翻边的一侧与所述翼子板边缘相连、另一侧与所述第二翻边的一侧相连,且所述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二翻边具有预设的夹角。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现徐朱奎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