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648879 阅读:11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5 1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凹印供墨装置,具体是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包括油墨桶和墨泵,所述油墨桶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连接有进墨管和出墨管,所述泵体位于所述油墨桶的顶部,所述进墨管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进口,所述油墨进口伸入所述油墨桶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所述油墨的液面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管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出口,所述出墨管上设置有相互协同工作控制油墨温度的降温系统和加温系统;有益效果是使凹印油墨处于最佳温度范围而避免油墨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凹印供墨装置,具体是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
技术介绍
凹印油墨也称为凹印液态油墨,是一种稳定的有颜色的胶体分散体系,主要由颜料、固体树脂、挥发性溶剂、填充料和附加剂组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油墨各组分比例会发生变化,改变油墨流动特性,影响油墨印刷适应性和使用性能,所以凹印油墨必须要将油墨温度控制在一定的温度范围才能达到最佳的印刷效果。油墨在使用过程中由于不停的循环流动,与之接触的一切物体(例如印版、墨槽、墨桶等)不断发生摩擦生热,温度会随着使用时间的长短呈正比例曲线上升;另外,环境温度的变化(冬季、夏季温差极大)都会造成油墨温度发生变化,一旦温度超出最佳温度范围,油墨使用效果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使凹印油墨处于最佳温度范围而避免油墨使用效果受到影响的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包括油墨桶和墨泵,所述油墨桶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泵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连接有进墨管和出墨管,所述泵体位于所述油墨桶的顶部,所述进墨管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进口,所述油墨进口伸入所述油墨桶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所述油墨的液面下,所述出墨管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出口,所述出墨管上设置有相互协同工作控制油墨温度的降温系统和加温系统。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利用所述降温系统和加温系统相互协同工作控制流过所述出墨管的油墨的温度,使油墨处于最佳温度范围而避免油墨使用效果受到影响。进一步,位于所述降温系统和加温系统内的所述出墨管的管路均为盘管,使流经所述出墨管的油墨被充分的降温和加温,降低其温度误差,确保本技术供应的油墨处于最佳温度范围。进一步,所述加温系统位于所述出墨管上靠近所述油墨出口的位置,所述降温系统位于所述出墨管上远离所述油墨出口的位置,确保流经所述出墨管的油墨温度控制稳定。进一步,所述降温系统由第一温度传感器、第一温控仪和制冷设备组成,所述制冷设备安装在所述降温系统内的所述出墨管的管路上,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降温系统内的所述出墨管远离所述油墨出口的一端,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温控仪,所述第一温控仪通过接收自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信号驱动所述制冷设备运转制冷降温;所述加温系统由第二温度传感器、第二温控仪和加热设备组成,所述加热设备安装在所述加温系统内的所述出墨管的管路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安装在所述加温系统内的所述出墨管靠近所述油墨出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二温控仪,所述第二温控仪通过接收自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传输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加热设备加温的上限值;所述降温系统和加温系统之间的所述出墨管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线分别连接所述第一温控仪和第二温控仪,所述第一温控仪通过接收自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控制所述制冷设备降温的下限值,所述第二温控仪通过接收自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的温度信号驱动所述加热设备运转加热升温,实现所述降温系统和加温系统对流经所述出墨管的油墨的温度控制。进一步,所述制冷设备为制冷器,所述加热设备为加热器,提升流经所述出墨管的油墨温度控制的稳定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1、墨泵,2、出墨管,3、第一温度传感器,4、降温系统,5、第三温度传感器,6、第二温度传感器,7、油墨桶,8、进墨管。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所示,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包括油墨桶8和墨泵1,油墨桶8内装有油墨,墨泵1包括泵体,泵体连接有进墨管9和出墨管2,泵体位于油墨桶8的顶部,进墨管9远离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进口,油墨进口伸入油墨桶8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油墨的液面下,出墨管2远离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出口,出墨管2上设置有相互协同工作控制油墨温度的降温系统4和加温系统6。本实施例中,位于降温系统4和加温系统6内的出墨管2的管路均为盘管;加温系统6位于出墨管2上靠近油墨出口的位置,降温系统4位于出墨管2上远离油墨出口的位置;降温系统4由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一温控仪和制冷设备组成,制冷设备安装在降温系统4内的出墨管2的管路上,第一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降温系统4内的出墨管2远离油墨出口的一端,第一温度传感器3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一温控仪,第一温控仪通过接收自第一温度传感器3传输的温度信号驱动制冷设备运转制冷降温;加温系统6由第二温度传感器7、第二温控仪和加热设备组成,加热设备安装在加温系统6内的出墨管2的管路上,第二温度传感器7安装在加温系统6内的出墨管2靠近油墨出口的一端,第二温度传感器7通过数据线连接第二温控仪,第二温控仪通过接收自第二温度传感器6传输的温度信号控制加热设备加温的上限值;降温系统4和加温系统6之间的出墨管2的管路上安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5,第三温度传感器5通过数据线分别连接第一温控仪和第二温控仪,第一温控仪通过接收自第三温度传感器5的温度信号控制制冷设备降温的下限值,第二温控仪通过接收自第三温度传感器5的温度信号驱动加热设备运转加热升温;制冷设备为制冷器,加热设备为加热器。工作原理:墨泵1将油墨桶8内的油墨抽出,经出墨管2输出,第一温度传感器3获取流经其安装处油墨温度信号并传输给第一温控仪,若此时的油墨温度较高,则第一温控仪驱动制冷设备运转制冷降温,若此时的油墨温度较低,则第一温控仪部不驱动制冷设备运转制冷;第三温度传感器5获取流经其安装处油墨温度信号并传输给第一温控仪,若此时的油墨温度降低至下限值,则第一温控仪控制制冷设备停止制冷,同时第三温度传感器5获取的温度信号亦传输给第二温控仪,第二温控仪驱动加热设备加热升温;第二温度传感器7获取流经其安装处油墨信号并传输给第二温控仪,若此时的油墨温度抵达上限值,则第二温控仪控制加热设备停止加热。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包括油墨桶(8)和墨泵(1),所述油墨桶(8)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泵(1)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连接有进墨管(9)和出墨管(2),所述泵体位于所述油墨桶(8)的顶部,所述进墨管(9)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进口,所述油墨进口伸入所述油墨桶(8)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所述油墨的液面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管(2)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出口,所述出墨管(2)上设置有相互协同工作控制油墨温度的降温系统(4)和加温系统(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包括油墨桶(8)和墨泵(1),
所述油墨桶(8)内装有油墨,所述墨泵(1)包括泵体,所述泵体连接有进
墨管(9)和出墨管(2),所述泵体位于所述油墨桶(8)的顶部,所述进
墨管(9)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进口,所述油墨进口伸入所述油墨
桶(8)的内部并向下延伸至所述油墨的液面下,其特征在于:所述出墨管
(2)远离所述泵体的一端设有油墨出口,所述出墨管(2)上设置有相互协
同工作控制油墨温度的降温系统(4)和加温系统(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其特征在
于:位于所述降温系统(4)和加温系统(6)内的所述出墨管(2)的管路
均为盘管。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其特
征在于:所述加温系统(6)位于所述出墨管(2)上靠近所述油墨出口的位
置,所述降温系统(4)位于所述出墨管(2)上远离所述油墨出口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带调温系统的凹印供墨装置,其特征在
于:所述降温系统(4)由第一温度传感器(3)、第一温控仪和制冷设备组
成,所述制冷设备安装在所述降温系统(4)内的所述出墨管(2)的管路上,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所述降温系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蒲晓辉王勇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宏劲印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