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机台供排风系统及供排风方法,其中机台供排风系统包括供风管道、排风口、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控制系统,供风管道上设有多个供风出口,每个供风出口均位于操作台的下方,排风口开设在操作台上方的机台上。当中央控制模块控制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启动后,风各供风出口出来后,带着烟雾向上移动至排风口,在排风风机的作用下排放出去。因中央控制模块能够控制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同步工作,使机台内供气和排气能够同步进行,使设有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台供排风系统的设备内,实现烟雾产生和排放的连动,缩短设备反应时间,避免烟雾在设备内部与车间的扩散,保持车间内风压不便。同理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供排风方法后,使设备内保持清洁,提高了产品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设备的供排风
,尤其涉及一种机台供排风系统及供排风方法。
技术介绍
设备排风系统能够保持设备内部清洁的环境,减少有害溶液挥发到空气中,目前采用机台顶部抽风的方式。清洗机台主要使用外部进风,利用抽风机对设备内腔体进行抽风,内外风压要求不一致,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相连接,会有部分烟雾扩散到车间,目前使用的方式容易造成机台内外部交叉污染,车间的风压不稳定,动力成本高,产品良率低。使用新的供回风方式,能够减少动力消耗,保持车间和设备内部环境清洁,提升产品良率。降低操作过程中对人的损伤。
目前设备包括机台,机台内设有操作台,在操作台上作业会产生烟雾。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台供排风系统,该系统能够实现设备内烟雾产生和排放的连动,缩短设备反应时间,减少有害烟雾在设备内部与车间的扩散,保持车间内风压不便,设备内回风增大,提高产品良率,降低操作过程中对人的损伤。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机台供排风系统包括供风管道,所述供风管道上设有多个供风出口,且每个所述供风出口均位于操作台的下方;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操作台上方的机台上;供风风机,所述供风风机与所述供风管道连接,所述供风风机还与第一变频器电连接;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与所述排风口连接,所述排风风机还与第二变频器电连接;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供风风机、所述第一变频器、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第二变频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操作键。
优选方式为,所述供风风机的出风口设有过滤器。
优选方式为,所述供风管道包括两个所述进风口,每个所述进风口均设在所述机台的外侧。
优选方式为,所述操作台和所述排风口之间密封。
优选方式为,采用PVC板密封。
优选方式为,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选用PLC控制器。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排风方法,该方法使能够保持机台内的清洁,提高了产品良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上述的机台供排风系统的供排风方法,所述控制系统控制所述供风风机和所述排风风机同步工作,使烟雾的产生和排放同步进行。
优选方式为,在所述机台打开时,所述中央控制模块通过所述第一变频器加大所述供风风机的功率,同时所述第二变频器加大所述排风风机的功率,使所述机台内外相互隔离。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专利技术的机台供排风系统及供排风方法,其中机台供排风系统包括供风管道、排风口、供风风机、排风风机和控制系统,并且供风管道上设有多个供风出口,且每个供风出口均位于操作台的下方,排风口开设在操作台上方的机台上。当中央控制模块控制供风风机启动后,风从供风管道进入机台内,最后从各供风出口出来。因供风出口位于操作台的上方,使操作台上作业产生的烟雾被带着向上移动。同时中央控制模块启动排风风机,使机台内的气经过排风口排放出来。因中央控制模块能够控制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同步工作,使机台内供气和排气能够同步进行,最终使设有本专利技术的机台供排风系统的设备内,能够实现设备内烟雾产生和排放的连动,缩短设备反应时间,减少有害烟雾在设备内部与车间的扩散,保持车间内风压不便,设备内回风增大,提高产品良率,降低操作过程中对人的损伤。同理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供排风方法后,使设备内保持清洁,提高了产品良率。
由于供风风机的出风口设有过滤器;该结构保证了供风的洁净性。
由于操作台和排风口之间密封;该结构保护了工作人员的安全,还保障了机台内外部环境不相互污染。
由于在机台打开时,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变频器加大供风风机的功率,同时第二变频器加大排风风机的功率,使机台内外相互隔离;该结构使机台打开时,机台内外环境不相互污染,提高了产品良率,减少车间内空调的送风量,降低了排风风机的用电量和空调和FFU的用电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机台供排风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机台供排风系统的原理框图;
图中:1—机台、2—操作台、3—供风管道、30—供风出口、4—排风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机台供排风系统包括供风管道3,供风管道3上设有多个供风出口30,且每个供风出口30均位于操作台2的下方。本实施例的供风管道3包括两个进风口,每个进风口均设在机台1的外侧。供风管道3的进风口处与供风风机的出风口连接,本实施例的供风风机的出风口处还设置了过滤器;供风风机还与第一变频器电连接。
排风口4,排风口4开设在操作台2上方的机台1上,排风口4与排风风机的进风口连接,排风风机还与第二变频器电连接;并且操作台2和排风口4之间密封;采用PVC板密封。
本专利技术的机台供排风系统还包括控制系统,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中央控制模块分别与供风风机、第一变频器、排风风机和第二变频器电连接,控制系统还包括与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操作键;本实施例的中央控制模块选用PLC控制器。
将本专利技术的机台供排风系统可用于酸清洗机台,有机清洗机台、高温酸腐蚀机台的供排风,而上述机台供排风系统的供排风方法主要是:控制系统控制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同步工作,使烟雾的产生和排放同步进行。
当中央控制模块控制供风风机启动后,风从供风管道3进入机台1内,最后从各供风出口30出来。因供风出口30位于操作台2的上方,使操作台2上作业产生的烟雾被带着向上移动。同时中央控制模块启动排风风机,使机台1内的气经过排风口4排放出来。因中央控制模块能够控制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同步工作,使机台1内供气和排气能够同步进行,最终使设有本专利技术的机台供排风系统的设备内,能够实现设备内烟雾产生和排放的连动,缩短设备反应时间,减少有害烟雾在设备内部与车间的扩散,保持车间内风压不便,设备内回风增大,提高产品良率,降低操作过程中对人的损伤。
当员工操作后槽体将机台1开盖时,中央控制模块通过第一变频器加大供风风机的功率,同时第二变频器加大排风风机的功率,使机台1内外相互隔离。也就是通过本专利技术的供排风方法,能够实现设备环境与车间环境的隔离,保持两边的清洁环境,提高产品良率,减少车间内空调的送风量,降低了排风风机的用电量和空调和FFU的用电量。
另外为了让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在机台1打开和关闭的工作功率不同,控制系统设定了2档。当操作操作键去控制中央控制模块,机台1被打开时,中央控制模块立刻通过第一变频器调整供风风机在1档—大功率工作,同样通过第二变频器调整排风风机在1档—大功率工作,使机台1内外的环境相互隔离。操作操作键通知中央控制模块,机台1关闭后,中央控制模块将供风风机和排风风机调回2档—小功率工作,节约了能源。
第一变频器和第二变频器目的是为了描写方便,没有顺序意义。
以上所述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一种机台供排风系统结构的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台供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供风管道,所述供风管道上设有多个供风出口,且每个所述供风出口均位于操作台的下方;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操作台上方的机台上;供风风机,所述供风风机与所述供风管道连接,所述供风风机还与第一变频器电连接;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与所述排风口连接,所述排风风机还与第二变频器电连接;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供风风机、所述第一变频器、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第二变频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操作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台供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供风管道,所述供风管道上设有多个供风出口,且每个所述供风出口均位于操作台的下方;
排风口,所述排风口开设在所述操作台上方的机台上;
供风风机,所述供风风机与所述供风管道连接,所述供风风机还与第一变频器电连接;
排风风机,所述排风风机与所述排风口连接,所述排风风机还与第二变频器电连接;
控制系统,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中央控制模块,所述中央控制模块分别与所述供风风机、所述第一变频器、所述排风风机和所述第二变频器电连接,所述控制系统还包括与所述中央控制模块电连接的操作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台供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风机的出风口设有过滤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台供排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供风管道包括两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雅慧,郭明灿,许南发,玄成帅,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元旭光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