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球形飞行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3832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6-24 1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球形飞行器。包括上半球、控制面板、摄像头模块、下半球、涵道风扇、电调、主电路板、电路支撑架及电池,其中上半球和下半球连接形成球形腔体,所述上半球上设有控制面板、摄像头模块及进气口,所述下半球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有涵道风扇,所述电调、主电路板和电池通过电路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球形腔体内,所述电调和主电路板与电池连接,所述摄像头模块与主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调与涵道风扇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新颖,控制灵活,适用于各种环境侦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飞行器,具体地说是一种球形飞行器
技术介绍
近几十年来,为了满足各种民事、军事及科研需要,小型无人飞行器以其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成本低廉等特点逐渐成为各个国家研究的热点。该类飞行器一般能够摇控或自主飞行,并能携带一定重量的设备,完成侦测、航拍、通信中转等特殊任务,并具有低空、低速性能,能实现垂直起飞降落和空中悬停。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小型无人飞行器正朝着微小化、智能化方向发展。现有小型无人飞行器包括固定翼式、旋翼式和扑翼式各类微型飞行器。这些已有的飞行器螺旋桨大部分都暴露在机体外部,容易与外界发生碰撞,造成螺旋桨损坏以致飞行器坠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球形飞行器。该球形飞行器结构新颖,控制灵活,适用于各种环境侦察。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球形飞行器,包括上半球、控制面板、摄像头模块、下半球、涵道风扇、电调、主电路板、电路支撑架及电池,其中上半球和下半球连接形成球形腔体,所述上半球上设有控制面板、摄像头模块及进气口,所述下半球上设有出风口,所述出风口内设有涵道风扇,所述电调、主电路板和电池通过电路支撑架设置于所述球形腔体内,所述电调和主电路板与电池连接,所述摄像头模块与主电路板连接,所述电调与涵道风扇连接。所述下半球的底部设有四个出风口,各出风口内均设有涵道套件,各涵道套件内安装有涵道风扇,所述涵道风扇通过涵道固定件与下半球连接。所述下半球的上端开有槽口,所述电路支撑架的外缘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电路支撑架通过多个凸起与下半球上的槽口卡接、并通过上半球压紧,所述电路支撑架的上、下侧通过支撑柱分别连接有主电路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侧分别安装有电调和电池。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侧均设有配重螺纹柱,所述配重螺纹柱上螺纹连接有配重块。所述固定板的上、下侧均对称设有两个配重螺纹柱。所述支撑柱为铜柱。所述上半球的顶部设有一个凹槽和两个圆孔,所述凹槽内设有控制面板,所述两个圆孔内均设有一个摄像头模块。所述控制面板上设有电源指示灯、电源开关及充电接口。所述上半球和下半球的连接处用凹槽与凸台配合,在下半球上端四周设有的孔内安装有螺套,在所述螺套处用螺钉将上半球和下半球连接在一起。本专利技术的优点与积极效果为:1.本专利技术的全部电子元器件和结构均保护在球壳的内部,受到很好的保护。2.本专利技术本身是球体,没有导线和运动构件在外暴露,不易被障碍物挂住或挂断导线,使机器人能够适应恶劣的环境。3.本专利技术采用涵道风扇推进较同样直径的孤立螺旋桨,会产生更大的推力。同时由于涵道的环括作用,其结构紧凑、气动噪声低、使用安全性好。4.本专利技术的运动控制,视频采集传输均通过无线控制,操作控制方便。传回数据可以在计算机上处理。5.本专利技术内部设有配重机构,可以调节飞行器的重心位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完毕状态外部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完毕状态的剖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完毕状态的顶部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安装完毕状态的底部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部分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涵道风扇固定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控制面板和摄像头模块固定示意图。其中:I为上半球,2为控制面板,3为摄像头模块,4为进气口,5为螺钉,6为出风口,7为下半球,8为涵道套件,9为涵道风扇,10固定螺钉,11涵道固定件,12为指示灯,13为开关,14为螺钉,15为充电接口,16电调,17为配重螺柱,18为配重块,19为主电路板,20为电路支撑件,21为支撑柱,22为电池电调固定板,23为电调固定件,24为电池,25为电池固定件,26为摄像头模块固定片,27为螺钉,28为充电接口固定件,29为控制面板固定片。【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述。如图1-5所示,本专利技术包括上半球1、控制面板2、摄像头模块3、下半球7、涵道风扇9、电调16、主电路板19、电路支撑架20及电池24,其中上半球I和下半球7连接形成球形腔体,所述上半球I和下半球7的连接处用凹槽与凸台配合,在下半球7上端四周设有的孔内安装有钢丝螺套,在所述钢丝螺套处用螺钉5将上半球I和下半球7连接在一起。所述上半球I的顶部设有控制面板2、摄像头模块3及进气口 4,所述下半球7的底部设有出风口 6,所述出风口 6内设有涵道风扇9。所述电调16、主电路板19和电池24通过电路支撑架20设置于所述球形腔体内,所述电调16和主电路板19与电池24连接,所述摄像头模块3与主电路板19连接,所述电调16与涵道风扇9连接。所述下半球7的上端开有槽口,所述电路支撑架20的外缘上设有多个凸起,所述电路支撑架20通过多个凸起与下半球7上相对应的的槽口卡接、并通过上半球I压紧固定。所述电路支撑架20的上、下侧通过支撑柱21分别与主电路板19和固定板22连接,采用支撑柱21利于两者之间散热,所述支撑柱21采用铜柱。所述固定板22的上、下侧通过固定件25分别与电调16和电池24连接。所述固定板22的上、下侧均对称设有两个配重螺纹柱17,所述配重螺纹柱17上螺纹连接有配重块18,可以调节配重块18在配重螺纹柱17上的位置,来调节飞行器的重心。如图6所示,所述下半球7的底部设有四个出风口,各出风口内均设有涵道套件8,各涵道套件8内安装有涵道风扇9,所述涵道风扇9上的涵道固定件11通过固定螺钉10与下半球7连接。如图7所示,所述上半球I的顶部设有一个凹槽和两个圆孔,所述凹槽内设有控制面板2,所述控制面板2上设有电源指示灯12、电源开关13及充电接口 15,充电接口 15通过固定片28和螺钉与控制面板2连接。所述两个圆孔内分别设有一个摄像头模块3,两个摄像头模块3通过摄像头固定片26及螺钉固定在上半球I的顶部。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为:所述电池24给主电路板19和电调16供电,主电路板19上有无线收发模块用来和外界进行通信,实现对飞行器的遥控。电调16接收主电路板19发出的调速信号后,控制涵道风扇9的转速,通过调节四个涵道风扇9的转速可以实现对飞行器位置、姿态和速度的控制。摄像头模块3采集的图像信息经由主电路板19上的无线模块发出,上位机通过无线接收图像信息并实时显示并处理。【主权项】1.一种球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球(I)、控制面板(2)、摄像头模块(3)、下半球⑵、涵道风扇(9)、电调(16)、主电路板(19)、电路支撑架(20)及电池(24),其中上半球(I)和下半球(7)连接形成球形腔体,所述上半球(I)上设有控制面板(2)、摄像头模块(3)及进气口(4),所述下半球(7)上设有出风口 ¢),所述出风口 ¢)内设有涵道风扇(9),所述电调(16)、主电路板(19)和电池(24)通过电路支撑架(20)设置于所述球形腔体内,所述电调(16)和主电路板(19)与电池(24)连接,所述摄像头模块(3)与主电路板(19)连接,所述电调(16)与涵道风扇(9)连接。2.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球(7)的底部设有四个出风口,各出风口内均设有涵道套件(8),各涵道套件(8)内安装有涵道风扇(9),所述涵道风扇(9)通过涵道固定件(11)与下半球(7)连接。3.按权利要求1所述的球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半球(7)的上端开有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球形飞行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半球(1)、控制面板(2)、摄像头模块(3)、下半球(7)、涵道风扇(9)、电调(16)、主电路板(19)、电路支撑架(20)及电池(24),其中上半球(1)和下半球(7)连接形成球形腔体,所述上半球(1)上设有控制面板(2)、摄像头模块(3)及进气口(4),所述下半球(7)上设有出风口(6),所述出风口(6)内设有涵道风扇(9),所述电调(16)、主电路板(19)和电池(24)通过电路支撑架(20)设置于所述球形腔体内,所述电调(16)和主电路板(19)与电池(24)连接,所述摄像头模块(3)与主电路板(19)连接,所述电调(16)与涵道风扇(9)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金国刘志伟高宏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辽宁;2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