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2940 阅读:2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以加强盖板横梁与前立柱下部的连接刚性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在沿着车宽方向配置在前立柱下部(4)的车室内侧的盖板横梁(1)的端部与前立柱下部(4)之间,配置有车辆后部侧为开口部、且由两个部件构成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10),盖板横梁(1)的端部与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10)相贯穿并连接,将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10)用盖板横梁(1)前方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上下两点及盖板横梁(1)后方的车宽方向的一个点连接到前立柱下部(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盖板横梁(deck crossmember)安装结构,尤其是一种将盖板横梁的端部连接到前立柱下部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在汽车的驾驶座位前方配置有用于将车辆的行驶方向向希望的方向转换的转向盘。支承该转向盘的转向柱用发动机室侧的操舵机构支承其前部,用盖板横梁支承其后部。并且,在车室前部配置有由车身骨架部件所支承的仪表板,盖板横梁位于仪表板下部,并支承该仪表板。该盖板横梁其两端与位于车室前部、作为车身骨架部件的左右侧的前立柱下部相连接。而且,在盖板横梁的前方沿着车宽方向延伸设置有前围上盖板(cowl top),从而利用由这些前围上盖板与盖板横梁构成的车室构成部件来确保发动机室前部的刚性。转向柱将其长度方向的中间部安装在盖板横梁上,在其顶端安装有质量较大的转向盘。因此,转向柱受到发动机的振动时,转向盘一侧容易振动,尤其是在怠速运转时等,由管状盖板横梁支承的转向柱顶端的转向盘可能会产生共振。因此,为了提高支承转向柱的盖板横梁自身的刚性,例如,利用柱托架等将转向柱安装部附近连接到前围上盖板一侧,由此,相对于其他的车身骨架部件侧用三个点来支承盖板横梁以抑制振动。而且,为了提高盖板横梁与其他车身骨架部件的连接部位的连接刚性,例如,在盖板横梁的两端设置托架,将该托架的多个部位在左右前立柱的车宽方向上用螺栓锁紧(以下称为横向锁紧)、或者将多个部位在车辆前后方向上用螺栓锁紧(以下称为前后锁紧)从而进行连接。另外,下述日本专利文献1公开了其中的一例。日本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0-316025号公报受到发动机振动的转向盘侧的共振、尤其是怠速运转时的转向盘的共振,可能会使乘客感到不舒服。因此,在防止受到发动机振动的转向盘以及盖板横梁产生共振时,提高盖板横梁自身刚性的同时,还需要提高盖板横梁与前立柱下部的连接刚性。但是,在日本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中,提高连接刚性仍留有余地,因此需要一种可以进一步实现加强连接刚性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而且,现有技术的盖板横梁的横向锁紧托架结构对于加强连接刚性是有效的,但是,因为前提是在无车门的状态下进行安装,所以,存在着安装车门之后无法进行安装的限制。因此,在安装车门之后进行盖板横梁安装的组装生产线上,无法与安装车门后的状态下的组装相对应,需要大幅度改变组装生产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其通过加强盖板横梁与前立柱下部的连接刚性来排除由转向盘的振动引起的不舒适感,并且不需要大幅度改变组装生产线。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的根据第一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将沿着车宽方向延伸配置在前立柱下部的车室内侧的盖板横梁的端部连接到配置在前立柱下部的车室内侧的托架上,将上述托架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两个方向上连接到上述前立柱下部。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的根据第二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在根据第一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中,使上述托架形成车辆后部侧为开口部的大致コ字状的截面,上述盖板横梁的端部在车宽方向上贯穿上述托架、且与上述托架相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的根据第三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在根据第二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中,用从上述托架的上述开口部穿过的连接部件将上述托架连接到上述前立柱下部。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的根据第四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在根据第二或第三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中,用两个部件构成上述托架。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的根据第五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在根据第一至第四方面的任一上述盖板横梁安装结构中,用上述盖板横梁前方的车辆前后方向的上下两点及上述盖板横梁后方的车宽方向的一个点将上述托架连接到上述前立柱下部。根据第一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可以将上述托架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两个方向上连接于前立柱下部,可以抑制盖板横梁的振动及盖板横梁在扭转方向上产生的力矩。由此,可以加强盖板横梁与前立柱下部的连接刚性,可以排除由盖板横梁的振动产生的转向盘的振动而引起的不舒适感。根据第二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使现有技术中为一个位置的盖板横梁的端部与托架的连接位置成为两个。由此,可以加强盖板横梁与前立柱下部间的连接刚性,从而可以排除由盖板横梁的振动导致的转向盘的振动而引起的不舒适感。根据第三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在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的车室内侧后方设有开口部,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安装连接部件,所以可以很容易地将盖板横梁安装到前立柱下部。由此可以提高生产性。根据第四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可以根据目的适当地改变各部件的板厚与材质。例如,可以考虑以下情况将前立柱下部侧的部件的板厚加厚、将车室内侧部件的板厚削薄,或者使前立柱下部侧的部件为高刚性材料、使车室内侧的部件为轻质材料。由此,可以同时实现加强刚性与轻量化。根据第五方面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因为连接部件不会受车门的影响,所以即使安装车门之后也可以进行安装。由此,即使是先安装车门的组装生产线,也不需要大幅度的改变,所以可以抑制生产成本的增加。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构成部件A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构成部件B的立体图;以及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柱侧托架的立体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利用图1至图5对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盖板横梁安装结构的示意图,图2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构成部件A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构成部件B的立体图,图5是表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立柱侧托架的立体图。另外,图中的Fr表示车辆前部方向,In表示车宽方向,Up表示车辆上方。如图1所示,在车室的前部,在前围上盖板3的端部连接有前立柱下部4,在该前立柱下部4的上部延伸有前立柱2,并且,在前立柱下部4的下方,下纵梁5沿着车辆后部方向延伸。另外,在前围上盖板3的下部具有仪表板6。在该车室的前部,在前围上盖板3后方,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10配置在沿车宽方向配置的盖板横梁1的端部与前立柱下部4之间。图2所示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10用于连接盖板横梁1的右端与右侧前立柱下部4。在此,所谓截面大致为コ字状表示基于将车辆前后方向作为x轴、将车宽方向作为y轴时的x-y平面的剖面形状。设置开口部18是因为考虑到锁紧并固定前后锁紧螺栓12时的操作。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10由图3所示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构成部件A与图4所示的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构成部件B两个部件构成。截面大致为コ字状的托架10的朝向车辆前部方向、且与立柱侧托架11接合的面上配置有定位销20,在其上下两个位置上开设有前后锁紧螺栓孔14。在与前立柱下部4接触的面上,在大致中央位置开设有盖板横梁通孔21。并且,在与前立柱下部4接触的面25上还具有用斜线表示的、与前立柱下部4接合的接合面24,在其里面焊接有横向锁紧螺母23。在车宽方向的朝向车室内侧的面26上,在大致中央位置开设有盖板横梁通孔22。而且,在车宽方向的朝向车室内侧的面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盖板横梁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将沿着车宽方向配置在前立柱下部的车室内侧的盖板横梁的端部与配置在前立柱下部的车室内侧的托架连接,将所述托架在车辆前后方向及车宽方向两个方向上与所述前立柱下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伊藤良之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自动车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