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车的一体式收合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201 阅读:1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婴儿车的一体式收合构造。婴儿车的直线式手把杆与前轮支杆相接端设一关节部,该关节部并枢接后轮支杆,且前轮支杆与后轮支杆上枢接一水平椅座支杆,椅座支杆中央段再枢架一椅背杆,及于椅背杆上设一活动横杆以卡挂于后轮支杆上部所设的定位座,使椅背杆可倾立一角度。由此,当将手把杆下压,其关节部可使前轮支杆向后弯折而带动椅座支杆推移椅背杆向上使横杆脱离定位座,使车架可连动收合。(*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车的一体式收合构造,尤指一使婴儿车的各部架体具有一互相连动的机构,可于收展之时通过手把杆的主控操作使整体车架连动收展。目前婴儿车的种类众多,其中有一种属欧洲规格设计的婴儿车,如图9所示,其主要是令手把杆A向前斜下延伸与前轮支杆B相接,构成一斜向直线式的主架体,复令后轮支杆C上端枢接于手把杆A与前轮支杆B相接的适当位置;此一基本架构即为一「欧规」的婴儿车;另,同如图9所示,该习见的婴儿车除上述的基本架构外,尚设计连动后轮支杆C与手把杆A的连杆机构D,及于后轮支杆C与前轮支杆B的枢结端设一卡掣座E套合于手把杆A,并令手把杆A可相对前轮支杆B缩移,以利收合车架缩减体积。再如附图说明图10、11所示,上述习见婴儿车于收合时,必须先令卡掣座E呈解掣状态,再将手把杆A向前斜下相对前轮支杆B缩移,适使手把杆A带动连杆机构D连动后轮支杆C并靠于前轮支杆B;而详观其操作方式,当欲使手把杆A缩移于前轮支杆B时,乃需令前轮支杆B抵止于一固定物(如地面或墙边),或以两手同时推移手把杆A与前轮支杆B相向靠移,其操作方式不便于身材娇小者实施,且后轮支杆C尚需辅以外力推移,方利于受手把杆A连动,整体的连动过程极不顺畅。又,一般欧规的婴儿车,其椅背大多设为固定式,无法调整;而少数可调整的,其椅背角度调整机构是为独立机构,在收合操作中,乃需先操作椅背角度至预设位置,方能再收合车体;整体的「二段式收合」操作过程繁复不便。本技术的目的即在提供一种婴儿车的一体式收合构造,使整体车架各部杆件可连动收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婴儿车的一体式收合构造,以手把杆、前轮支杆、后轮支杆、椅座支杆及椅背杆构成车身架体,手把杆与前轮支杆成直线相接,其相接处设一由大、小管座枢接而成的关节部,适使大、小管座分别套接于手把杆及前轮支杆,及令后轮支杆上端枢接于关节部的大管座;另该椅座支杆成水平以两侧端枢接固定于前、后轮支杆,且椅座支杆中央段枢结一冂形椅背杆;其中,该椅背杆两侧杆身上各适设一固定片,固定片上具一槽孔,适令一横杆以两端活动伸置于槽孔中,及于横杆与椅背杆间设连一弹簧,始令横杆恒向槽孔端位移;该后轮支杆上部相对上述椅背杆上横杆处设二定位座;其座体上形成多段不同高低的卡沟,适供椅背杆的横杆卡挂,以令椅背杆可多段调整形成不同角度的倾斜状态。本技术采用上述架构后,当令手把杆以关节部为支点向下压移,手把杆与前轮支杆相对折弯之际,适使前轮支杆可向后收合,而予撑移椅座支杆向上推动椅背杆的横杆脱离后轮支杆上的定位座,再随手把杆向下靠移于椅座支杆及前、后轮支杆下段向后靠合于椅座支杆的连动过程一并收合。本技术各部杆架互可连动,同时,可调整高低的椅背杆自行收靠,无需另行操作,便捷迅速,操作上亦顺手无碍。以下结合图示及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述。图1是本技术婴儿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婴儿车的关节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婴儿车的椅背杆调整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婴儿车的椅背杆调整定位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婴儿车的关节部作动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婴儿车的整体收合作动示意图(一);图7是本技术婴儿车的整体收合作动示意图(二);图8是本技术婴儿车的整体收合作动示意图(三);图9是习用品的示意图;图10是习用品的收合示意图(一);图11是习用品的收合示意图(二)。首先参阅图1,本技术的婴儿车架体主要是由手把杆1、前轮支杆2、后轮支杆3、椅座支杆4及椅背杆5所组成。手把杆1与前轮支杆2成直线相接,相接处设有一关节部6,后轮支杆3上端枢接于关节部6靠近手把杆1一侧适当处;另,椅座支杆4成水平向使两侧端各柩接固定于前、后轮支杆2、上,且其位于前、后轮支杆2、3间的杆段适当处枢结一冂形的椅背杆5,椅背杆5上并设结一活动的横杆51,及于后轮支杆3上部套设一定位座7,而可使椅背杆5上横杆51卡挂于定位座7上,始可成一倾立角度。其中,该关节部6,如图2所示,由二具中空内部的大、小管座61、62相枢接而成,大管座61套接于手把杆1,小管座62套接于前轮支杆2,并于手把杆1内设一活动栓杆63使其可穿置于小管座62中定位,其中该栓杆63一端形成一具槽孔631且套置弹簧64的杆体,弹簧64一端适抵止于穿经手把杆1及栓杆63槽孔631的固定铆钉65,且手把杆1外套设一套座66,套66上具一穿经手把杆1相对所设槽孔11的铆钉67而与杆内栓杆63杆体端固结,并于手把杆1上端设有一卡掣凸梢12,适限制套座66上移定位;通过以套座66推移带动手把杆1内的栓杆63内缩于大管座61中,适予控制栓杆63脱离小管座62,始令关节部6的大、小管座61、62可相对弯折。其次,如图3所示,该椅背杆5上固设二固定片52,固定片52上并形成一槽孔521,适供一横杆51两端伸置其中,且于横杆51与椅背杆5适处相连一弹簧53,始令横杆51恒向下位移;另,于横杆51上复接设一冂形的拉杆54,以适方便拉动横杆51,且椅背杆5上侧横架一支杆55绕穿该拉杆54,以为定位;又,该前轮支杆2上的定位座7于其上形成多段不同高低的卡沟71,适供椅背杆5的横杆51卡挂,如图4所示,该椅背杆5以横杆51卡挂于定位座7上不同位置的卡沟71,即可令椅背杆5形成不同的倾斜角度。当欲操作车架收合时,首先令关节部6的套座66向上推移使手把杆1内栓杆63脱离小管座62,令关节部6可予弯折(参阅图5),复将手把杆1向下压移,如图6所示,使手把杆1通过关节部6与前轮支杆2相对折弯,且前轮支杆2可向后收合而撑移椅座支杆4向上适予推移椅背杆5以其上固定片52卡顶横杆51脱出定位座7的卡沟71,进而使椅背杆5失去卡掣作用成一自由摆移状态;再如图7所示,于后轮支杆3上部倾向椅座支杆4之时,该椅背杆5即通过自身重力而下摆靠置于椅座支杆4的后段杆体,而随手把杆1向下靠移于椅座支杆4及前、后轮支杆2、3下段向后弯折靠合于椅座支杆4的连动过程中一并收合于手把杆1与椅座支杆4之间,完成一连贯性的一体式收合过程(收合后如图8所示)。又,欲展开车架时,则可以脚踏定后轮支杆3为支点,复将手把杆1向上推移,其即可带各部杆架恢复相组接定位的展开状态。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车的一体式收合构造,以手把杆、前轮支杆、后轮支杆、椅座支杆及椅背杆构成车身架体,手把杆与前轮支杆成直线相接,其相接处设一由大、小管座枢接而成的关节部,适使大、小管座分别套接于手把杆及前轮支杆,及令后轮支杆上端枢接于关节部的大管座;另该椅座支杆成水平以两侧端枢接定于前、后轮支杆,且椅座支杆中央段枢结一冂形椅背杆;其特征在于该椅背杆两侧杆身上各适设一固定片,固定片上具一槽孔,一横杆以两端活动伸置于槽孔中,及于横杆与椅背杆间设连一弹簧,横杆恒向槽孔端位移;该后轮支杆上部相对上述椅背杆上横杆处设二定位座,其座体上形成多段不同高低的卡沟,椅背杆的横杆卡挂在卡沟中。专利摘要一种婴儿车的一体式收合构造。婴儿车的直线式手把杆与前轮支杆相接端设一关节部,该关节部并枢接后轮支杆,且前轮支杆与后轮支杆上枢接一水平椅座支杆,椅座支杆中央段再枢架一椅背杆,及于椅背杆上设一活动横杆以卡挂于后轮支杆上部所设的定位座,使椅背杆可倾立一角度。由此,当将手把杆下压,其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车的一体式收合构造,以手把杆、前轮支杆、后轮支杆、椅座支杆及椅背杆构成车身架体,手把杆与前轮支杆成直线相接,其相接处设一由大、小管座枢接而成的关节部,适使大、小管座分别套接于手把杆及前轮支杆,及令后轮支杆上端枢接于关节部的大管座;另该椅座支杆成水平以两侧端枢接定于前、后轮支杆,且椅座支杆中央段枢结一冂形椅背杆;其特征在于:该椅背杆两侧杆身上各适设一固定片,固定片上具一槽孔,一横杆以两端活动伸置于槽孔中,及于横杆与椅背杆间设连一弹簧,横杆恒向槽孔端位移;该后轮支杆上部相对上述椅背杆上横杆处设二定位座,其座体上形成多段不同高低的卡沟,椅背杆的横杆卡挂在卡沟中。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信德
申请(专利权)人:勋立儿童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