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车刹车连动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60129 阅读:2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童车刹车连动机构,主要包括两后轮、两后轮座及两刹车板,两后轮是通过轮轴枢接在后轮座上;刹车板形成有踏板及刹车片,刹车板是枢接并可定位在后轮座上,刹车片是可活动的伸进伸出后轮,而后轮上设置有一组定位刹车片的定位槽,其中在两刹车板上连接有两条等长钢索,两条钢索的两端是呈交错的固定在两刹车板上。由于两刹车板由两条等长的钢索交错所连接,且钢索两端是连接固定于“T”型片两端,当任一侧的刹车板刹下时,刹车杆会带动“T”型片围绕刹车板的枢接点而做圆周性旋转,因为两条钢索是等长且交错,故会带动另一侧刹车杆同时刹下,从而达到一踩双刹的效果;当任一侧刹车板提起往上解刹时,则另一侧刹车杆也会被带起而解刹。(*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童车结构,特别是指童车刹车连动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的儿童推车其后轮刹车装置,结构形式多样,主要归纳为两种一是单踩单刹,即是两侧后轮各安装有一刹车杆,每一刹车杆控制一侧后轮,要刹车时须将两侧刹车杆同时刹下,才能实现刹车功能,在使用上存在操作不便;二是一踩双刹,即是两侧刹车杆通过中间一横杆连接(也可以是铁片等钢性材料连接,或中间加一刹车踏板),要刹车时踩下中间横杆或踏板就能将两刹车杆同时刹下,从而达到一次性刹车的目的,此种结构由于要用钢性材料连接,在外观上、钢性材料强度及产品的收合特性上存在不理想之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调节便利且功能保障的童车刹车连动机构。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解决方案是童车刹车连动机构,主要包括两后轮、两后轮座及两刹车板,两后轮是枢接在两后轮座上;刹车板是枢接并可定位在后轮座上,刹车板形成有踏板及刹车片,刹车片是可活动的伸进伸出后轮,而后轮上设置有一组定位刹车片的定位槽,其中在两刹车板上连接有两条等长钢索,两条钢索的两端是呈交错的固定在两刹车板上。所述的刹车板与后轮座的配合处设有凹槽,其内依次置入刹车板弹簧、刹车定位凸块后与后轮座凸轮枢接在一起。所述的两刹车板与两后轮座之间枢接有一“T”型片,“T”型片的“一”端设在后轮座上,两钢索的一端是分别固定在此“一”端的两端;而“T”型片的“1”端是固定在刹车板中部。所述的钢索上依次包覆有弹簧圈及橡胶皮。所述的后轮座上设有两钢索的导向凸块。采用上述方案后,由于本技术的两后轮座上的刹车板由两条等长的钢索交错所连接,且钢索两端是连接固定于“T”型片两端,当任一侧的刹车板刹下时,刹车杆会带动“T”型片围绕刹车板的枢接点而做圆周性旋转,因为两条钢索是等长且交错,故会带动另一侧刹车杆同时刹下,从而达到一踩双刹的效果;在相同原理的情况下,当任一侧刹车板提起往上解刹时,则另一侧刹车杆也会被带起而解刹。另外,由于刹车板内装有刹车定位凸块,且有刹车板弹簧的伸缩功能,当刹车或解刹时,刹车定位凸块都会与后轮座上的凸轮部位配合而产生卡位效果,且因有弹性而伴有“卡卡”声响,即从声音可判定有没有刹车或解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技术的组合外观图;图3为本技术的刹车动作图;图4为本技术的解刹动作图;图5为本技术刹车板与后轮座的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刹车板与后轮座的组合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的刹车连动机构,主要由两个童车后轮1、两后轮座2及两刹车板3构成,刹车板3与后轮座2是枢接在一起,本技术的关键在于在两刹车板3上连接有两条等长钢索4、4’,两条钢索4、4’的两端是呈交错的固定在两刹车板3上,在钢索4、4’外依次包覆有弹簧卷及橡胶皮。本实施例中的后轮1是设置为四个,即每一后轮座2两侧枢接有两个后轮1,两后轮1相对的内侧圆周均匀的分布有定位槽11,且定位槽口设为弧形111;后轮座2的前部是枢接后轮1,而其后部内凸设有一凸轮21;配合图5、6所示,刹车板3的前端是设为一凹槽31,此凹槽31内依次置刹车板弹簧311、刹车定位凸块312,则再将上述后轮座2的凸轮21伸置于该凸轮31中后与刹车板3枢接在一起,凸轮21在凹槽31中转动时可以卡制在凹槽31中定位,且因有弹性而伴有“卡卡”声响;刹车板3的后部的上方成型一踏板32,下方成型有一弧形刹车片33,刹车片33的端部设为弧形331以便于与后轮1的定位槽口111相互配合时移动顺畅。另在后轮座2与刹车板3的外侧连接有一“T”型片5,“T”型片5的中部是枢接在后轮座2上且与刹车板3在同一个枢接点22上,“T”型片5的“一”端51设在后轮座2上,两钢索4、4’的一端41、41’是分别固定在此“一”端的上下两端511、512上,两钢索4、4’的另一端42、42’是分别固定另一“T”型片5的“一”端51的下上两端512、511上;而“T”型片5的“1”端52是固定在刹车板3的中部;在后轮座2上设有约束钢索的导向凸块23。如图3配合图5所示,当本技术的刹车连动机构进行刹车动作时,向下对其中一个刹车板3的踏板32施力,踏板32以枢接点22为轴心向下转动,则刹车板3会带动“T”型片5的“一”端51转动,由于“T”型片5是连接两钢索4、4’的两端,且由于两钢索4、4’等长并交错的定位设计,此时的“T”型片5“一”端51的上端511对钢索4施力,则钢索4即会带动另一个刹车板3上的“T”型片5“一”端51的下端512转动,与此同时即会带动该刹车板3同步转动,与此同时刹车板3中设置的刹车定位凸块312会与后轮座2的凸轮21部位配合产生卡位效果,且因刹车板弹簧311的设置使定位凸块312具弹性而伴有“卡卡”声响,则两刹车板3的弧形刹车片33即可同时伸置于各后轮1的定位槽11中,由于刹车片33的弧形端部331及定位槽口111的弧形设计,可使刹车片33伸置于定位槽11中时更加流畅,此时的后轮1便被阻止转动实现刹车的功能,同时从刹车板3中传送的“卡卡”声响即可判定有没有刹车。如图4配合图5所示,当本技术的刹车连动机构进行解刹动作时,向上对其中一个刹车板3的踏板32施力,踏板32以枢接点22为轴心向上转动,则刹车板3会带动“T”型片5的“一”端51转动,由于“T”型片5是连接两钢索4、4’的两端,且由于两钢索4、4’等长并交错的定位设计,此时的“T”型片5“一”端51的下端512对钢索4’施力,则钢索4’即会带动另一个刹车板3上的“T”型片5“一”端51的上端511转动,与此同时即会带动该刹车板3同步转动,则两刹车板3的弧形刹车片33即可同时伸出各后轮1的定位槽11,与此同时刹车板3中设置的刹车定位凸块312会与后轮座2的凸轮21部位配合产生卡位效果,此时的后轮1便被解除刹车的限制,同时从刹车板3中传送的“卡卡”声响即可判定有没有解刹。综上,本技术的刹车连动机构,是通过两根等长钢索的交错设置,踩踏其中任一个刹车踏板向下或向上转动定位时,则钢索即会带动另一个刹车踏板转动,同时实现刹车或解刹功能,因此其具结构简单、操作便利的特点。权利要求1.一种童车刹车连动机构,主要包括两后轮、两后轮座及两刹车板,两后轮是枢接在后轮座上;刹车板形成有踏板及刹车片,刹车板是枢接并可定位在后轮座上,刹车片是可活动的伸进伸出后轮,而后轮上设置有一组定位刹车片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在两刹车板上连接有两条等长钢索,两条钢索的两端是呈交错的固定在两刹车板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刹车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刹车板与后轮座的配合处设有凹槽,其内依次置入刹车板弹簧、刹车定位凸块后与后轮座凸轮枢接在一起。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刹车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刹车板与两后轮座之间枢接有一“T”型片,“T”型片的“一”端设在后轮座上,两钢索的一端是分别固定在此“一”端的两端;而“T”型片的“1”端是固定在刹车板中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刹车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索上依次包覆有弹簧圈及橡胶皮。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童车刹车连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后轮座上设有两钢索的导向凸块。专利摘要一种童车刹车连动机构,主要包括两后轮、两后轮座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童车刹车连动机构,主要包括两后轮、两后轮座及两刹车板,两后轮是枢接在后轮座上;刹车板形成有踏板及刹车片,刹车板是枢接并可定位在后轮座上,刹车片是可活动的伸进伸出后轮,而后轮上设置有一组定位刹车片的定位槽,其特征在于:在两刹车板上连接有两条等长钢索,两条钢索的两端是呈交错的固定在两刹车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信德
申请(专利权)人:勋立儿童用品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