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9159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之间设有婴儿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支架是底部设有弧形底杆(12),弧形底杆(12)的前部及后部分别通过前摆件(3)和后摆件(9)与后腿(13)及前腿(6);所述的弧形底杆(12)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后摆件(9)的后部,所述的后摆件(9)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13)的后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于折叠及打开,平稳安全,并具有避震作用。(*该技术在200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童车。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局92年10月14日公告了申请号为92215144.x的技术专利,该专利的前腿与前连杆在折叠过程中是活动连接的,因此导致活动连接处的铰链很难安放。另外,该童车在由折叠状态打开时,由于前腿与前连杆相对折,因此有死点位置,导致打开时需要用一只手下压车底架,另一只手上拉推手杆,并且发力突然上拉时才能打开车体。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前腿为整根杆件的婴儿推车。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婴儿推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横向连接两侧的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之间设有婴儿坐垫;所述的侧支架是底部设有前后方向设置且向下方凸起的弧形底杆,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前摆件的前部,所述的前摆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前腿的前下端;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后摆件的后部,所述的后摆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的后下端;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连接有可向上翻转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前腿的后上端与手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的前上端与前腿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的下部还可转动连接有蓝框架的前端部;所述的手推杆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上端,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在后腿的中部,所述的蓝框架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后腿或第二连杆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前腿为一根完整的杆件,使得它有较少的塑料连接件,在折叠过程中干涉件少,前腿便于与车体一起进行整体造型设计。整个车架折叠及打开时杆件相互干涉少,利于折叠及打开平稳安全,当前轮和后轮向上翻转使得弧形底杆着地后,本技术可作为摇蓝车使用。在车架打开时,车架能在受力时微微摆动,使得前摆件与后摆件具有避震作用。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描述为简单地表达本技术的结构,杆件在附图中用单线条表示;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一的打开时的侧支架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附图1所示结构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附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二的打开时的侧支架结构示意图;附图4为附图3所示结构半折叠时的结构示意图;附图5为附图3所示结构完全折叠后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前轮;.前轮连接件;.前摆件;.蓝框架;.第一连杆;.前腿;.手推杆;.第二连杆;.后摆件;.后轮连接件;.后轮;.弧形底杆;.后腿。实施例参见附图1及附图3,一种婴儿推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横向连接两侧的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之间设有婴儿坐垫;所述的侧支架是底部设有前后方向设置且向下方凸起的弧形底杆,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前摆件的前部,所述的前摆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前腿的前下端;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后摆件的后部,所述的后摆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的后下端;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连接有可向上翻转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前腿的后上端与手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的前上端与前腿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的下部还可转动连接有蓝框架的前端部;所述的手推杆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上端,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在后腿的中部,所述的蓝框架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后腿或第二连杆上。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部向上方弯曲,所述的弯曲上端部与前摆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后部向上方弯曲,所述的弯曲上端部与后摆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使得前后摆件能在车体折叠时向下方翻转,带动上部的杆件折叠。所述的前腿呈前凸的弧形,能在折叠时将许多杆件包容于弧形之内。所述的可相对位移的杆件之间设有锁定机构,这里的相对位移的杆件是指在折叠时相对位移的杆件,在任何的两根可相对位移的杆件之间设定锁定机构,即可使得车架打开时能保持稳定。锁定机构可采用挂钩与销子相配合。为了使前轮可向上翻转,以使弧形底杆着地,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部设有前轮连接件,所述的前轮的轮轴连接于所述的前轮连接件上,所述的前轮连接件套在所述的弧形底杆上并绕弧形底杆可转动,所述的前轮连接件与弧形底杆之间设有锁定装置,使前轮可绕所述的弧形底杆翻转到弧形底杆的上方。为了使后轮可以向上翻转,以使弧形底杆可以着地,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后部设有后轮连接件,所述的后轮的轮轴连接于所述的后轮连接件上,所述的后轮连接件与设置于弧形底杆上的翻转轴相连接,使后轮可绕所述的翻转轴翻转到弧形底杆的上方。所述的蓝框架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后再向后方向延伸,所述的蓝框架的下方设有蓝框。参见附图1,所述的前腿与后腿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处位于前腿的上方,所述的前腿与蓝框架前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前腿的下方;所述的前腿后端部与手推杆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手推杆的上部,第二连杆与手推杆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手推杆的下部。权利要求1.一种婴儿推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横向连接两侧的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之间设有婴儿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支架是底部设有前后方向设置且向下方凸起的弧形底杆,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前摆件的前部,所述的前摆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前腿的前下端;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后摆件的后部,所述的后摆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的后下端;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连接有可向上翻转的前轮及后轮;所述的前腿的后上端与手推杆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的前上端与前腿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的下部还可转动连接有蓝框架的前端部;所述的手推杆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的上端,所述的第二连杆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在后腿的中部,所述的蓝框架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杆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后腿或第二连杆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部向上方弯曲,所述的弯曲上端部与前摆件的前部可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后部向上方弯曲,所述的弯曲上端部与后摆件的后部可转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呈前凸的弧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可相对位移的杆件之间设有锁定机构。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前部设有前轮连接件,所述的前轮的轮轴连接于所述的前轮连接件上,所述的前轮连接件套在所述的弧形底杆上并绕弧形底杆可转动,所述的前轮连接件与弧形底杆之间设有锁定装置,使前轮可绕所述的弧形底杆翻转到弧形底杆的上方。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弧形底杆的后部设有后轮连接件,所述的后轮的轮轴连接于所述的后轮连接件上,所述的后轮连接件与设置于弧形底杆上的翻转轴相连接,使后轮可绕所述的翻转轴翻转到弧形底杆的上方。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蓝框架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可转动连接后再向后方向延伸。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与后腿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处位于前腿的上方,所述的前腿与蓝框架前端部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前腿的下方。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婴儿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前腿后端部与手推杆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手推杆的上部,第二连杆与手推杆的可转动连接处位于手推杆的下部。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婴儿推车,包括两侧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婴儿推车,包括两侧的侧支架、横向连接两侧的侧支架的横连杆,所述的侧支架之间设有婴儿坐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侧支架是底部设有前后方向设置且向下方凸起的弧形底杆[12],所述的弧形底杆[12]的前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前摆件[3]的前部,所述的前摆件[3]的后部可转动连接有前腿[6]的前下端;所述的弧形底杆[12]的后端部可转动连接在后摆件[9]的后部,所述的后摆件[9]的前部可转动连接有后腿[13]的后下端;所述的弧形底杆[12]的前部及后部分别连接有可向上翻转的前轮[1]及后轮[11];所述的前腿[6]的后上端与手推杆[7]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后腿[13]的前上端与前腿[6]的中部可转动连接,所述的前腿[6]的下部还可转动连接有蓝框架[4]的前端部;所述的手推杆[7]的下部可转动连接有第二连杆[8]的上端,所述的第二连杆[8]的下端可转动连接在后腿[13]的中部,所述的蓝框架[4]上可转动连接有第一连杆[5]的一端,所述的第一连杆[5]的另一端可转动连接于后腿[13]或第二连杆[8]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钟友明
申请(专利权)人:好孩子儿童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