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车车钩拆装小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52930 阅读:4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所述的机车车钩拆装小车,是铁路机务段机车架修或厂修作业的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采用整体式台架体3和可更换的前叉5,用固定螺栓21连接前叉5和台架体3,前叉5与台架体3的结合处有一个台阶K,台架体3的侧板连同高压主油缸6的支架15为一块整板,升降油缸4采用双作用套筒式油缸,油缸体18通过可滑动平台9安装在车体1上,小活塞杆19的顶端用挡圈22与台架体3连接,升降油缸4的两个有杆腔B、C合用一条油路T,小活塞杆19上有一个小孔I,大活塞杆20上有一个小孔J。(*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所述的机车车钩拆装小车属于铁路机务段机车架修或厂修作业的工装设备。机车的架修或厂修作业,都需要对机车车钩及缓冲器进行检修。由于车钩缓冲器及前、后端板位於车钩的钩尾框之中,检修时,必须压缩缓冲器弹簧,使前、后端板的距离小於缓冲器箱的纵向尺寸时,车钩及缓冲器才能卸下或装上。由于车钩缓冲器弹簧的预紧力高达600-800KN,而机车车体下部的纵向空间及车架底部距轨面的高度均十分狭小,因此车钩及缓冲器的拆装必须借助於专用工装设备--车钩拆装小车才能进行。现有技术中的车钩拆装小车存在以下缺陷①.高压主油缸支架和前叉用电焊固定在工作平台上,不可更换,所受作用力完全由焊缝承担;支架和前叉在使用中易受损变形,而且容易因焊缝突然撕裂而造成事故。②.工作台架的升降油缸采用单作用套筒式油缸。这种油缸只有无杆腔一个油口,当油口进油时,推动活塞伸出;当油口排油时,活塞依靠工作台架等部件的自重缩回。由于活塞与油缸璧的摩擦阻力,排油时的管道阻力及有杆腔的真空作用,活塞杆很容易被卡住而动作失灵,造成工作台架升降不可靠。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颖的机车车钩拆装小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车车钩拆装小车存在的缺陷,满足使用要求。本技术所述的机车车钩拆装小车,其主要结构特征是采用整体式台架体和可更换的铸钢前叉,工作台架的侧板和高压主油缸支架是一块整板,升降油缸采用双作用套筒式油缸,油缸体通过可滑动平台安装在车体上,小活塞杆的顶端与台架体连接,升降油缸的两个有杆腔合用一条油路,并采用两个活塞杆上的小孔来自动控制有杆腔的供油与排油。经过以上改进后的机车车钩拆装小车,由于采用了可更换前叉结构和连支架侧板,延长了工作台架和前叉的使用寿命,避免了事故。升降油缸采用两个有杆腔合用一条油路,并采用两个活塞杆上的小孔来自动控制有杆腔的供油与排油,不但在结构上满足了工作台架的升降要求,并使工作台架的升降动作更稳定可靠。以下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机车车钩拆装小车的总体结构图,并表示车钩在装拆时与机车车架下部的关系。其中1为小车车体,2为工作台架,3为台架体,4为升降油缸,5为可更换前叉,6为高压主油缸,7为车钩缓冲器,8为小车车轮,9为可滑动平台,10为液压系统,11为电控系统,12为油箱,13为车钩,14为位于机车车架下部的机车缓冲器箱。15为连支架侧板。其中13与14用双点划线画出,表示车钩拆装小车的工作对象。图2可更换前叉5与台架体3的连接结构。图3升降油缸4的结构图。其中16为小活塞,17为大活塞,18为油缸体。如图1所示,车钩拆装小车主要可分为两大部分,即车体1和工作台架2。工作台架2主要由台架体3、可更换前叉5和高压主油缸6组成。车体1是为工作台架2服务的,液压系统10、电控系统11、油箱12都安装在车体1上。车体1与工作台架2之间由升降油缸4连接。把车钩、缓冲器安装到机车上去的过程如下①.将车钩13(已拆除钩舌)吊装到工作台架2上,使前叉5的两翼板卡在车钩缓冲器后端板的两侧,钩尾框落在前叉5的中间,使高压主油缸6的挡铁处于车钩钩体中央凹处。②.启动高压主油缸6,压缩车钩缓冲器7,使前、后端板之间的距离小于机车缓冲器箱14的纵向距离。③.推小车进入机车底部,利用小车车轮8及可活动平台9,沿机车纵向和横向调整位置,使车钩缓冲器7对准机车缓冲器箱14;④启动升降油缸4,使工作台架2上升,将车钩缓冲器7送入机车缓冲器箱14;⑤缓解高压主油缸6,车钩缓冲器7伸展,将前、后端板压紧在缓冲器箱14的前、后止挡处、然后安装托板。⑥.缓解升降油缸4,使工作台架2下降,将小车拉出机车底部。安装过程结束。拆卸车钩的过程与上述过程类似,只是顺序相反。在本技术中,如图1所示,工作台架2的侧板和高压主油缸6的支架采用一块整板,即连支架侧板15。这样可避免现有技术中支架与工作台架之间焊缝撕裂的缺陷。可更换前叉5与台架体3的连接结构如图2所示。用固定螺栓21连接前叉5和台架体3,前叉5与台架体3的结合处有一个台阶k,如前所述,车钩缓冲器弹簧的预紧力高达600-800KN,当高压主油缸6启动时,台阶K可以避免螺栓21承受剪切力。并避免前叉5受损。升降油缸4的结构如图3所示,其结构特征是大活塞杆20上有一个小孔I,小活塞杆19上有一个小孔J,两个有杆腔B、C合用一条油路T,利用两个活塞杆上的小孔I、J来自动控制有杆腔的供油与排油。当工作台架2在上升过程中,高压油经下方油口H进入无杆腔A,即作用在大活塞17和小活塞16的底部,推动大、小活塞同时上升,此时,有杆腔B内的油经I小孔进入有杆腔C,再和C腔内的油一起经J孔进入小活塞杆19内的油口T流回油箱12。当大活塞17到达止点时,小活塞16在A腔高压油的作用下,越过I孔继续上升,C腔内的油仍流经J孔流入T油口,此时,对于大活塞17来说,虽然活塞上、下的油腔已通过I孔连通,但由于①.活塞下部的作用面积大于上部的作用面积;②.由于大活塞杆顶部没有作用向下的载荷,所以大活塞17始终位于上止点位置不会下落。当小活塞16到达止点后,整个油缸处于最大伸出位置,上升过程结束。当工作台架2在下降过程中,高压油经升降油缸上方油口T进入,经J孔进入C腔,推动小活塞16向下运动,A腔内的油经油缸下方油口H流入油箱12;此时,由于A腔的油仍具有一部分背压,与上述①、②两因素相同的原因,大活塞17仍停留在上止点,不会下降。当小活塞16越过I孔到达大活塞17的底部,与台架体3相连接的小活塞杆19顶端的挡圈22阻止小活塞16移动,同时,高压油经I孔进入B腔,推动大活塞17下降,小活塞16也随大活塞17一起下降。大小活塞下降到下止点时,工作台架2下降过程结束。权利要求1.一种机车车钩拆装小车,是由车体、工作台架、升降油缸、高压主油缸、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整体式台架体3和可更换的前叉5,用固定螺栓21连接前叉5和台架体3,前叉5与台架体3的结合处有一个台阶K,台架体3的侧板连同高压主油缸6的支架15为一块整板,升降油缸4采用双作用套筒式油缸,油缸体18通过可滑动平台9安装在车体1上,小活塞杆19的顶端用挡圈22与台架体3连接,升降油缸4的两个有杆腔B、C合用一条油路T,小活塞杆19上有一个小孔I,大活塞杆20上有一个小孔J。专利摘要本技术所述的机车车钩拆装小车,是铁路机务段机车架修或厂修作业的工装设备。其特征在于采用整体式台架体3和可更换的前叉5,用固定螺栓21连接前叉5和台架体3,前叉5与台架体3的结合处有一个台阶K,台架体3的侧板连同高压主油缸6的支架15为一块整板,升降油缸4采用双作用套筒式油缸,油缸体18通过可滑动平台9安装在车体1上,小活塞杆19的顶端用挡圈22与台架体3连接,升降油缸4的两个有杆腔B、C合用一条油路T,小活塞杆19上有一个小孔I,大活塞杆20上有一个小孔J。文档编号B61G7/00GK2180550SQ9322648公开日1994年10月26日 申请日期1993年10月26日 优先权日1993年10月26日专利技术者于洪民 申请人:上海铁路分局南翔机务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车车钩拆装小车,是由车体、工作台架、升降油缸、高压主油缸、液压系统、电控系统等组成,其特征在于:采用整体式台架体3和可更换的前叉5,用固定螺栓21连接前叉5和台架体3,前叉5与台架体3的结合处有一个台阶K,台架体3的侧板连同高压主油缸6的支架15为一块整板,升降油缸4采用双作用套筒式油缸,油缸体18通过可滑动平台9安装在车体1上,小活塞杆19的顶端用挡圈22与台架体3连接,升降油缸4的两个有杆腔B、C合用一条油路T,小活塞杆19上有一个小孔I,大活塞杆20上有一个小孔J。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洪民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铁路分局南翔机务段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