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522000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9 2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包括动臂(1)和摇臂体(5),动臂(1)与摇臂体(5)活动连接,在动臂(1)上固定连接第一定位销(2),在摇臂体(5)上固定连接第二定位销(4),第一定位销(2)与第二定位销(4)均位于可控摇臂的同一侧,在第一定位销(2)与第二定位销(4)之间跨接弹簧(3)。当凸轮作用摇臂使摇臂体与动臂产生不同的位移后,弹簧的拉力作用可以使动臂恢复到相对摇臂体的默认位置;如果可控摇臂中的某一结构部件失效,卸掉弹簧,即可针对失效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而不必对整个摇臂进行更换,提高了摇臂产品的可维修性,具有结构简单、复位可靠、实施成本低等突出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摇臂,尤其是涉及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
技术介绍
对于运用在内燃机可变气门机构中的摇臂而言,要求其在工作过程中,当摇臂中的动臂与摇臂体在不同的运动的情况下,动臂能够恢复到与摇臂体配合的初始位置。因此,在动臂与摇臂体之间需要设置相应的动臂复位装置。但是,现有摇臂产品中具有能够复位的可控摇臂上的复位装置的结构复杂,容易损坏,在装配时极其耗时,因此,导致摇臂产品的生产效率低下,生产成本较高,产品的工作可靠性也不能保证;重要的是,一旦摇臂产品中的某一结构部件失效后,整个摇臂只能更换,而不能维修,直接导致了摇臂产品的使用成本上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不仅结构简单,实施成本低,而且可维修性好,工作可靠性高。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包括动臂和摇臂体,所述动臂与摇臂体活动连接,所述动臂上固定连接第一定位销,所述摇臂体上固定连接第二定位销,所述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均位于可控摇臂的同一侧,且在第一定位销与第二定位销之间跨接弹簧。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与动臂是一体化成型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销与摇臂体是一体化成型连接。优选地,所述弹簧两端设置挂钩,所述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分别贯穿挂钩与弹簧连接。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上设置第一定位槽,在第一定位槽两端分别是第一止位凸肩和第一限位凸肩;所述第二定位销上设置第二定位槽,在第二定位槽两端分别是第二止位凸肩和第二限位凸肩,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第一定位槽、第二定位槽连接。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定位槽和/或第二定位槽为U形槽。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和/或所述第二定位销为圆杆。优选地,所述第一定位销上的第一止位凸肩的直径小于第一限位凸肩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第二定位销上的第二止位凸肩的直径小于第二限位凸肩的直径。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定位销、第二定位销和弹簧分别设置两个。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弹簧、第一定位销和第二定位销组成复位装置,当凸轮作用摇臂使摇臂体与动臂产生不同的位移后,弹簧的拉力作用可以使动臂恢复到相对摇臂体的默认位置,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复位可靠;如果可控摇臂中的某一结构部件失效,卸掉弹簧,即可针对失效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不必更换整个摇臂产品,从而提高了摇臂产品的可维修性,降低了摇臂产品的使用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的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的俯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的侧视图。图4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部品标记名称:1-动臂,2-第一定位销,3-弹簧,4-第二定位销,5-摇臂体,6-连接销,21-第一止位凸肩,22-第一定位槽,23-第一限位凸肩,41-第二止位凸肩,42-第二定位槽,43-第二限位凸肩。【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主要包括动臂I和摇臂体5,所述动臂I的后端与摇臂体5的后端通过连接销6活动枢接,在动臂I的前端设置第一定位销2,所述第一定位销2与动臂I通过铸造方式一体化成型连接;在摇臂体5的前端设置第二定位销4,所述第二定位销4与摇臂体5通过铸造方式一体化成型连接,在第一定位销2与第二定位销4之间跨接弹簧3。当凸轮作用摇臂使得摇臂体5与动臂I产生不同的位移后,弹簧3的拉力作用使动臂I恢复到相对摇臂体5的默认位置。由于第一定位销2与动臂I之间、第二定位销4与摇臂体5之间均为一体化成型连接,从而可以极大地提高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的连接强度,保证了可控摇臂的工作可靠性。为了防止弹簧3相对于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发生脱落,可以在弹簧3两端设置圆形挂钩,在第一定位销2上设置U形的第一定位槽22,所述第一定位槽22两端分别是第一止位凸肩21和第一限位凸肩23,在第二定位销4上设置U形的第二定位槽42,所述第二定位槽42两端分别是第二止位凸肩41和第二限位凸肩43,所述弹簧3两端的圆形挂钩分别套接在第一定位槽22、第二定位槽42中,如图4所示。由于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分别贯穿弹簧3两端的挂钩,通过第一止位凸肩21可以阻止弹簧3与第一定位销2发生脱落,通过第二止位凸肩41也同样可以阻止弹簧3与第二定位销4发生脱落;并且,通过第一限位凸肩23、第二限位凸肩43可以使得弹簧3分别与动臂1、摇臂体5保持一定的间距,在可控摇臂工作过程中,可以有效地防止弹簧3与动臂1、摇臂体2发生干涉。当可控摇臂工作时,弹簧3两端的圆形挂钩分别相对于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转动,为了减轻弹簧3、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的磨损,所述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均优选圆杆,通过圆杆与弹簧3两端的圆形挂钩相互配合,不仅可以增加动臂I运动的顺畅性,而且有利于减轻弹簧3与第一定位销2之间、弹簧3与第二定位销4之间的摩擦磨损。如图4所示,所述第一定位销2上的第一止位凸肩21的直径小于第一限位凸肩23的直径,所述第二定位销4上的第二止位凸肩41的直径小于第二限位凸肩43的直径,这样更加方便弹簧3两端的圆形挂钩分别贯穿第一止位凸肩21、第二止位凸肩41与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进行套接操作,有利于提高可控摇臂的装配工作效率,从而降低其生产成本。本技术的可控摇臂是通过弹簧3的弹性作用力使得动臂I能够及时恢复到相对于摇臂体5的默认位置,其结构部件比较少,整体结构简单、紧凑,因此,在制造加工工艺以及装配技术上的要求低,产品质量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如果可控摇臂中的某一结构部件失效,可以卸掉弹簧3,直接针对失效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即可,从而不必更换整个摇臂,提高了摇臂产品的可维修性,有利于降低摇臂产品的使用成本。当动臂1、摇臂体5的重量较重,其运动惯性也相应增加,为保证动臂I的复位效率,可以选择设置两个弹簧3,相应地,所述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也分别设置两个,这样就形成了两套分别由弹簧3、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组成的复位装置,从而增强了动臂I所受的弹簧3的弹性作用力,有利于实现动臂I的快速复位。当可控摇臂受到安装空间限制时,也可以把由弹簧3、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组成的复位装置设置在可控摇臂的左侧或者右侧,也即,第一定位销2、第二定位销4、弹簧3均位于可控摇臂的同一侧。所不同的是,在需要同样的复位时间条件下,如图1所示的安装在可控摇臂前端的复位装置比安装在可控摇臂其他位置的复位装置所需的复位作用力更小,因此对弹簧3的要求也就更低,在大批量制造可控摇臂产品时,其生产成本可以进一步降低。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燃机气门机构的带复位装置的可控摇臂,包括动臂(1)和摇臂体(5),所述动臂(1)与摇臂体(5)活动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动臂(1)上固定连接第一定位销(2),所述摇臂体(5)上固定连接第二定位销(4),所述第一定位销(2)与第二定位销(4)均位于可控摇臂的同一侧,且在第一定位销(2)与第二定位销(4)之间跨接弹簧(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建伟赵军吴欢胡胜龙熊爱军罗丽丝周强
申请(专利权)人:绵阳富临精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