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承系统和支承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148782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支承许多连续布置的车道钢轨2的支承系统,以构成静立于地基上的高速列车3的轨道1。车道钢轨2的支承系统包括三个支承装置4、5、6,它们分别由两个与车道钢轨2的中心纵向平面对置的支承构成。高速列车3在以500公里/小时的速度行驶时使车道钢轨2进行正弦形震动7,使支承装置之间的轨道相应弯曲。这时,在支承单元中出现了需靠适当的支承结构和支承材料来承受的倾转和移动,以防止在接缝区出现两个车道钢轨2之间的错位。(*该技术在202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交通道路的支承系统,包括支承在地基上的轨道单元,其具有由交通负荷决定的高应变速率。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本专利技术支承系统的支承,特别是可各向运动的直线接触式滑动支承、用作承受顶起力的固定支承的直线接触式支承、没有顶起力的用作固定支承的自由接触式球形支承,本专利技术还涉及用于上述支承系统中的支承高度调节装置。轨道单元可以是具有四个支座的所谓单轨、具有六个支座的双轨或多轨,而地基例如可以由交通道路的高架桥或承重桥的地基、受支承的轨道或安装在地面上的轨道,特别是高速列车的轨道的地基构成。速度达到400~500公里/小时的高速列车是按照磁悬浮工作原理工作的,它涉及到在轨道与电磁铁之间的吸引力,电磁铁成带状沿车道左右设置。如果安装在车辆壁板上的壁板磁铁被接通,则车辆从下方被吸向轨道。在车辆壁板上的控制调节系统控制气隙的变化,气隙随着吸引力的增大而减小。必须保证气隙保持在10毫米左右。因此,对车道支承和设计提出了严格要求。车道由各行车轨道组成的路线构成,这些轨道串联设置在地基上,地基由设置在地面上的路基或悬空车道结构的支柱构成。此外,车道还有轨道或带线圈的定子组以便承载、引导和驱动磁悬浮列车,用于传递能量的装置、道岔和在悬空布置的情况下还具有承重结构、支柱和路基,以及在平地布置的情况下包括特殊的支承板结构。但是,为了安全,优选悬空式车道结构,其中采用了由混凝土或钢构成的成型件。即使可以毫无问题地通过车辆与车道的配合驶过高达100毫米的膨胀缝,但仍然需要保证在两个相邻的车道钢轨间的接缝区域内避免各轨道高度方向或侧向错位。由于单轨梁易弯曲,所以单轨在震动上存在问题,因而,在膨胀缝区域内,在一侧将膨胀缝缩窄而在另一侧将其扩大。在双轨情况下,磁悬浮列车高速越过轨道导致了滑动面或支承部因车道钢轨的转动而移动和摆动。移动和摆动是极短时间内进行的并且在约50米长的车道钢轨中达到了15-20毫米/秒。因此,对车道钢轨的支承系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外,通过综合移动速率和压力效果而决定的磨损应保持尽可能的小,因而人们力求尽可能小地保持相互滑动面之间的摩擦。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具有一个支承在地基上的轨道单元且属于上述类型的交通道路用支承系统以及用于这种交通道路的相应支承,它具有由交通负荷决定的高应变速率,支承系统和支承,特别是用于支承由车道钢轨组成的高速铁路的轨道,这样的支承系统和支承考虑了上述现有技术严格的磁悬浮技术要求。用于支承系统的支承应该是磨损小的、形状稳定的并且易维修的,并且通过简单结构保证了经济地制造。通过权利要求1、18、36、47、55、58、63、65中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特征完成了上述任务,其中援引这些权利要求的从属权利要求包含了优选的支承系统设计方案和一些支承的优选设计方案。以下实施例涉及车道钢轨的支承,其中道路由许多连续设置的轨道构成,它们支承在地基上,地基或是由路基结构构成,或是由道床构成。此外,支承系统的支承设置在车道钢轨底侧与地基上侧之间。有利地给每个轨道单元配备了许多支座,它们允许轨道单元移动和/或转动。此外,支座有利地成对布置在轨道单元的纵向上并且至少分别在各轨道单元的端部区域内设置了一对支座。将不同类型的支承用于支承系统,其中支座包括直线接触式滑动支承和/或自由接触式球形支承。用于车道钢轨的支承系统具有至少一个由一个球形支承和一个滑动支承组合成的支承以及至少一个固定支承,固定支承可以有利地是倾转支承。在车道钢轨承受顶起力时,其中所述顶起力例如可以由热应力或倾斜弯曲的轨道决定,固定支承有利地是直线接触式支承。而当预计没有顶起力时,结构简单并成本低廉的自由接触式球形支承被用作固定支承。当直线接触式支承只允许沿轨道路线纵向进行倾转时,自由接触式球形支承实现了在所有方向上的倾转。随后要详细说明直线接触式支承的特殊结构。用于车道钢轨的支承系统还包括每个支承轴线的至少一个可各向运动的直线接触式滑动支承。这种支承允许沿纵向和横向滑动以及沿轨道单元纵向倾转。除了固定支承外,还有利地至少为每个支承轴线设置了一个由一个球形支承和一个滑动支承构成的支承。可各向运动的直线接触式滑动支承允许纵向和横向滑动以及沿轨道单元纵向倾转。支承系统还具有至少一个在一侧受引导的直线接触式滑动支承,其中这个一侧受引导的直线接触式滑动支承允许滑动以及沿轨道单元纵向倾转,但不允许横向滑动。一侧受引导的直线接触式滑动支承有利地设置在固定支承的纵轴线上。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有利特征,支承系统被用于由许多连续设置的车道钢轨组成的且静立于地基上的高速列车,且特别是磁悬浮列车的轨道。支承的滑动材料是根据至少为5mm/s的移动速度设计的。支承的滑动材料最好能承受大于10mm/s,特别是15mm/s的移动速度,而不会产生严重的磨损。此外,每个支承有利地具有一个带滑动盘的滑动机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特别有利的特征,滑动盘材料具有这样的摩擦系数,即在根据欧洲标准1337第2部分的移动速度下,它最大等于桥梁支承所用PTFE值的两倍。但最好是考虑这样的材料,即在根据欧洲标准1337第2部分的移动速度下,其摩擦系数最大等于桥梁支承所用PTFE值的1.5倍。此外还规定,如此选择滑动盘材料,即在稳定中心负荷至少为100牛顿/平方毫米的情况下,滑动盘材料允许最大承载能力。但优选这样的滑动盘材料,即在稳定中心负荷为120牛顿/平方毫米的情况下,滑动盘材料允许最大承载能力。最后,有利地规定了,滑动盘材料允许一延长的滑行路程,在根据欧洲标准1337第2部分的移动速度下,这段滑行路程等于桥梁支承所用PTFE值的2倍。但优选这样的滑动盘材料,即滑动盘材料允许一延长的滑行路程,在根据欧洲标准1337第2部分的移动速度下,这段滑行路程等于桥梁支承所用PTFE值的1.5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利特征满足上述前提条件的滑动盘材料例如可以由聚乙烯(PE)构成。可以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有利设计方案中想象到,滑动盘由具有不同材料成分的成型件构成。这可以被理解为,滑动盘例如具有插入部件或多个部件,或者滑动盘由一个作为滑动件的盘和一个作为支承件且包围它的环构成。滑动盘有利地在其表面上配设了容纳连续润滑剂的润滑槽。为了避免PE滑动盘在被安装上后遇到不允许的大幅度沉降并进而不能获得理想公差,有利地规定了,在被装入建筑结构前,滑动盘在支承的组装状态下承受预计连续负荷的预压缩。此外,避免造成滑动面不均匀受力和进而支承部磨损的沉降槽。因此可以有效地减少因材料强度降低而造成的沉降。为此有利地提出了,滑动盘的厚度被减小到由润滑槽深度决定的最小尺寸并且至少等于润滑槽深度的两倍。滑动盘的不开槽部分最多为50%。润滑槽可以有利地成圆顶形并且如此布置,即在所有方向上都没有形成连续的中间腔。此外,事实证明,螺旋形的布置或分度圆形或波浪形的布置是有利的,从而一些润滑槽在任何一个方向上都相交。这样一来,明显简化了滑动盘的安装,因为在安装圆形滑动盘时,根本不用注意安装方向,而在安装具有倒圆角的矩形滑动盘时,只要注意轴向就行了。具体地说,一侧受引导的直线接触式滑动支承是如此构成的,即它包括一个与地基固定连接的支承底部、一个与车道钢轨固定连接的支承上部和一个位于支承底部和支承上部之间的滑动倾转机构,在滑动中沿车道钢轨纵向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交通道路的支承系统,包括支承在地基上的轨道单元,其具有由交通负荷决定的高应变速率,其特征在于,每个轨道单元(2)配备了多个支座(4,5,6),它们允许轨道单元移动和/或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琴布朗
申请(专利权)人:毛勒索尼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