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凤鸣专利>正文

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5216 阅读:2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阀体、调整螺栓、阀芯套、阀芯、铜块、钢球、弹簧、联结套、调节块、密封件等组成。所述调整螺栓、阀芯套、阀芯、弹簧、钢球、铜块、弹簧和调节块,分别装配在所述两个圆柱形阀体内;所述的两个阀体用所述联结套紧固联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串联安装在汽车制动系统的前、后轴制动管路上,可以对前、后车轮的制动力进行分段调节,减少车轮抱死的滑移距离,增加方向的操控性和制动平稳性;有效避免汽车应急制动时的甩尾并缩短制动距离;安装后,不用拆卸即可实现对车型、车况的调节匹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造成本低、安装简便。(*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汽车镧动力调节装置技术領域本技术涉及一种制动力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汽车液压制动力调节组合阀。技术背景目前采用液压制动的部分经济型车辆为降低生产成本,改善 效果,只安装了限压 阀,比例阀或感载比例阀,以防止制动时因后轮制动力过大而出am尾,发生安全事故 由于绝大部分汽车安全控制装置都很难补装,使没有安装任何安全控制装置的在用经济型 车辆,存在很多事故隐患。虽然上述各阀成本低,结构简单,但存在诸多不足 一是要在 出厂前根据车型进行复杂的匹配试验,没有广泛的适应性;二是由于限制了后轴车轮制动 力的增加,影响了后轮制动效果;三是由于它们只控制后轴车轮,不能实现前、后轴, 制动力的合理分配,从而斷氏了整车的制动效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任意匹配,简便安装的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通过该装 置在汽车制动时,分别对前、后轴制动压力进行分段调节并以不同的降压比例逐步增加输 出压力,使前、后车轮的制动力得到合理匹配最后达到平衡,以获得理想的制动效果。本技术的技术途径是由两个结构相同但尺寸、参数不蹄的组合阀F和R组成,串联在汽车制动总泵和制动分泵管路之间。F阀联结前轴,R阀联结后轴,分别控制和调 节前、后轴车轮的制动力。组合阀由降压阀和开关阀两部分构成,降压阀一端与制动总泵 相连,开关阀一端接通制动分泵。由于两组合阀的尺寸、参数不同,使得制动压力开始通 过F和R组合阀时,F阀的起始压力始终大于R阀,降压比例始终小于R阀,而使前、后 轴可以获得不同的制动压力。当初始制动,特别是应急制动时,可以保证前轴制动压力始 终大于后轴,并使前、后轮在抱合滚动状态下逐步增加制动力,以避免因制动力过大,前 轮抱死过快而增加前轮的静摩擦滑移距离,又使车辆获得了方向操控性;也可避免因后轮 制动力过大或先于前轮抱死而甩尾,发生安全事故。由于降压阀的弹簧可调范围较大,因 此可以适应车型的变化。当输出压力降压增长达到一定值,车速降低时,F和R组合阀先、 后分别启动开关阀,制动力得到再一次调节,输入压力和输出压力瞬间平衡,车辆迅速停 止。由于控制降贩阀和开关阀的弹簧可调,因而可以根据不同车 行调试匹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一是对前、后轴车轮的制动力进行分段调节,制动力逐步协 调增加,增加方向的操控性,制动过程平稳;二是减少车轮静摩擦滑移,延长轮胎寿命; 三是有效避免应急制动时的甩尾并縮短制动距离;四是对不同车型和车况具有广泛的适应 性;五是结构紧凑,安装简单,制造成本低,易于维护。附圈说明围1 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结构图图中零部件名称、序号1-O型密封件;2-端盖;3-调整螺栓;4-阀鉢;5-Y型密封件;6-Y 型密封件;7-阀芯;8-Y型密封件;9-0型密封件;10-联结套;11-阀体;12-调节块;13-Y 型密封件;14-O型密封件;15-端盖;16-Y型密封件;17_阀芯;18-弹簧;19-Y型密封件; 20-铜块;21-钢球;22-弹簧;23-弹簧;24-阀芯套本实用新麈的具体枸成调整螵栓(3)轴向蠊纹联结阀体(4)并与阀芯套(24)相触,旋动调整蠊栓(3)即 可调节弹簧(22)的预应弹力;在阀芯套(24)与阀体(4)之间有Y型密封件(5);在阀 芯套(24)内套有阀芯(7)并有Y型密封件(6)密封;阀芯(7)可在阀芯套(24)内轴 向运动;阀芯(7)内装有弹簧(23),弹簧(23)的一端放入阀芯(7)的一端的底部,另一端放置有钢球(21);阀芯(7)的一端内孔壁上开有健槽(C)和孔(b);阀芯(7) —端底部嵌有锎块(20),锎块(20)的一端开有锥形孔用以和钢球(21)密封;阀芯(7) 的两端分别有Y型密封件(8)和Y型密封件(6)与阀体(4)和阔芯套(24)形成密封 阀芯(7)可在阀体(4)和阀芯套(24)内作轴向运动。上述各部件分别装入阔体(4)的 腔内,端面用端盖(2)螺纹联结和用0型密封件(1)密封阀体(4)开有进油口 (a) 与总泵相联;阀芯(7)与阀体(4)和阀芯套(24)之间形成腔(k);阀芯(7)与阀体(11) 形成腔(n)。阀体(11)的腔内一端轴向装有调节块(12);调节块(12)的一端有Y型密 封件(13),并用蠊纹与阀体(11)联结;在调节块(12)的一端与阀芯(17)的一端相接 并形成腔(g);调节块(12)开有T型通道(f)分别与腔(g)和出油口 (e)相通阀芯(17) 开有通孔(h)与腔(g)相通;阀芯(17)的一端是一圆柱体;圆柱体外装有弹簧(18) ,顶部端面开有通油槽(d)并插入铜块(20)的孔内与镧块(20)形成通道(j): 阀芯(17)与阀体(11)之间有Y型密封件(16)和Y型密封件(19)密封;阀芯(17) 可在阀体(11)内作轴向运动;阀体(11)的一端与端盖(15)用鳔紋相联并有O型密封件(14)密封在阀体(11)上开有出油口 (e)与分泵相联;阀体(4)的一端与阀体(11) 的一端由联结套(10)用反相蠊紋紧固,两阀体接触的端面有O型密封件(9)密封。本实用新癱的具体实簾方式初始状态时,弹簧(22)作用在阀芯(7)上,阀芯(7)处于右側的极限位置,阀 芯(17)顶开刚球(21),制动液可经(a), (k), (b), (c), (d), (j), (h), (g), (f),(e) 形成的通道,流入制动分泵。由于阀芯(7)在腔(n)的受压面积大于腔(k)端的 受压面积,在相同压力作用下阀芯(7)在腔(n)端所承受的作用力大于腔(k)端所承受 的作用力,阀芯(7)应向左側移动,但阀芯(7)的腔(n)端同时又受弹簧(22)的作用 力,当腔(ii)面的作用力小于腔(k)面的作用力和弹簧(22)的推力之和时,阀芯(7) 处在与初始状态相同的位置。当压力增加,腔(n)面的作用力等于腔(k)面的作用力与 弹簧(22)的推力之和时,阀芯(7)向左側移动,阀芯(17)脱离与钢球(21)的接触, 钢球(21)在弹簧(23)的作用下向右侧移动,使铜块(20)的锥面与钢球(21)形成密 封。阀芯(7)处于不稳定平衡状态,为降压作用的起始点。当输入压力继续增加,由于铜 块(20)与钢球(21)形成了密封,腔(n)面的作用力保持不变,腔(k)面的作用力随 输入压力的增加而增加,当腔(k)端的作用力与弹簧(22)的推力之和大于腔(ii)端的 作用力时,阀芯(7)向右側移动,阀芯(17)顶开钢球(21),铜块(20)与钢球(21) 脱离密封,又形成与初始状态相同的通道。如此反复形成阀芯(7)的往复轴向运动,使输 出的压力随输入压力的增加而按比例地降低。防止初始制动力过大,前轮抱死过快而增加 滑移距离,以及后轮抱死过快或制动力过大而产生侧滑,甩尾。当压力增加到一定的阶段 即腔(g)产生的压力增大并可以克服弹簧(18)的弹力时,阀芯(17)将向左运动,顶 开钢球(21)使装置处于直通状态,制动液经(a), (k), (b), (c), (d), (j), (h), (g),(f) , (e)所形成的通道,直达制动分泵,输入压力等于输出压力,使车辆迅速停止。旋 动调整蠊栓(3)即可调整弹簧(22)的弹力,从而控制阀芯(7)往复轴向运动的起始点; 旋动调节块(12)可以调整弹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制动力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端盖(2);调整螺栓(3);阀体(4);阀芯(7);联结套(10);阀体(11);调节块(12);端盖(15);阀芯(17);弹簧(18);铜块(20);钢球(21);弹簧(22);弹簧(23);阀芯套(24)。所述调整螺栓(3)轴向旋在阀体(4)腔内的一端并与阀芯套(24)紧接,旋动调整螺栓(3)即可以调整弹簧(22)的弹力;所述阀芯套(24)与所述阀体(4)之间有Y型密封件(5)密封并与所述阀芯(7)形成腔(k);所述阀芯(7)的腔内装有弹簧(23);弹簧(23)一端放入阀芯(7)的一端底部,另一端置有钢球(21);所述阀芯(7)的腔内一端孔壁上开有健槽(c)和孔(b)用以接通输入口(a);所述阀芯(7)的右端底部嵌有铜块(20);所述铜块(20)开有一圆柱形通孔,通孔一端开有圆锥面,轴向与所述钢球(21)相对应;所述阀芯(7)一端插入阀芯套(24)的内孔,并有Y型密封件(6)密封;所述弹簧(22)置于阀芯套(24),阀芯(7),阀体(4)形成的腔体内;上述部件(3,4,24,7,23,21)分别装入阀体(4)的内腔;所述端盖(2)用螺纹联结所述阀体(4)并用O型密封件(1)密封;所述阀体(4)开有进油口(a)与总泵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凤鸣
申请(专利权)人:史凤鸣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0[中国|成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