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汽车防抱死系统的制动压力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44596 阅读:2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控制装置,当第一次ABS操作结束后准备进行第二次ABS操作时,设置于控制装置中的回转阀能立即回复到其初始位置处。该控制装置具有一连接于液压泵并接收液压油的壳体,一个装于该壳体上产生旋转力的电机,一个引导壳体的液压油的套筒,一个将套筒中的液压油输入轮缸或油箱中的回转阀,以及检测由回转阀的旋转而变化的电信号,然后将该电信号送入电子控制装置的传感器组件。该制动压力控制装置生产成本低,可方便地应用于ABS中。(*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汽车防抱死系统的制动压力控制装置,特别是指一种具有简单结构且容易操作的制动压力控制装置。通常,防抱死系统(简称ABS)用于防止汽车紧急停车时其车轮“锁死”。术语“车轮锁死”的意思是行驶中汽车转动的车轮由于驾驶员突然刹车对其施加的制动压力而停转。当车轮处于这种制锁状态时,由于汽车的惯性力其车轮沿行驶方向滑行,致使车轮与道路表面之间的磨擦力减弱。因此,刹车距离加长,并使车轮转向几乎不可能,从而导致死亡事故。为避免这类事故,设计出汽车防抱死系统。该防抱死系统快速、重复地对车轮施于增加、稳定和减少的制动压力,以防止车轮抱死,从而避免死亡事故。防抱死系统(ABS)一般包括一个由液压泵,或者一个电信号控制的一个阀系统,用以增加、保持和减小车轮的制动压力,一个检测车轮转速(RPM)值的传感器,和一个根据预定算法操纵ABS的控制系统。在上述ABS系统中,第一阶段中将对车轮制动压力增加称为压力增加状态,第二阶段对车轮保持不变制动压力称为压力保持状态或稳定状态,而第三阶段对车轮减小制动压力称为压力减小状态。在现有的ABS中,压力增加状态,压力保持状态和压力减小状态都通过操纵一个电磁阀实现。附图8A-8C中表示出一个普通ABS的电磁阀500,其分别处于压力增加、压力保持和压力减小状态。如图8A-8C所示,该电磁阀500包括一个柱形电磁阀体510和一个安装在阀体510下部以防止该处泄压的盖520。柱形阀体510有一个连接到一个轮缸(未示)的第一口512,一个液压油通过其中环流至一个泵(未示)的第二口514,在第二口514上方设有一个第一腔516,在第二口514下方设有一个第二腔518。具有进油口552的一个上阀座550设置在第一腔516上端,具有排油口564的下阀座560设置在第一腔516的下端。一个液压缸558设置在上阀座550和下阀座560之间。在液压缸558的上端和下端分别设置第一球554和第二球562。该第一球554与上阀座550接触,第二球562与下阀座560接触。另外,第一和第二弹簧556和566以下述方式设置在液压缸558中,即第一和第二弹簧556和566可分别弹性地支持第一和第二球554和562。在第一和第二弹簧556和566之间设置一个可移动柱塞532的头部534。当柱塞532向上移动时,头部534推动第一弹簧556。这样,上阀座550的进油口552被第一球554关闭。阀体510的第二腔518包括一个固定连结到柱塞532一端的衔铁530,一个插入第二腔518的上端的而为柱塞532的运动导向的套筒542,一个对衔铁530提供磁力以使该衔铁530向上移动的电磁线圈540。在衔铁530和下阀座560下方之间,还设置一个弹性支承衔530的第三弹簧576。具有上述结构的通用电磁阀的操作如下所述。当司机紧急制动时,车速突然降低。此时,设置于车轮上的速度传感器(未示)检测到降低的车速并向一个电控装置(ECU,未示)发出一个操作信号。当接受到速度传感器的信号数据后,电控装置(ECU)将其与预装在ECU中的预定数据值比较,然后,电控装置(ECU)根据预定算法操纵ABS。即根据电控装置(ECU)的预定算法,施于车轮上的制动压力连续增加(压力增加状态),保持不变(压力稳定状态),和减小(压力减小状态)。压力增加状态下,如图8A所示,电控装置(ECU)操作一个液压泵(未示),以使液压油从液压泵流进进油口552,同时推动第一球554向下。然后,已流入进油口552的液压油通过第一口512供入与车轮相连的轮缸,使对车轮的制动压力增加。其后,电力供至电磁线圈540并由该电磁线圈540产生电磁力。当电磁力发出时,衔铁530克服第三弹簧576的弹力向上移动。当衔铁530向上移动时,固定地插入衔铁530的柱塞532也向上移动,同时向上推动第一弹簧556。至此如图8B所示,由第一球554封闭进油口552。此阶段中,液压油不流入电磁阀500,使得电磁阀500始终处于压力保持状态,对车轮提供不变的制动压力。当电力连续供给电磁线圈540时,如图8C所示,衔铁530向上移动至插入阀体510第二腔518上部的套筒542的下方。另外,柱塞532的颈部536同步地推动设置在下阀座560上的第二球562,使该第二球562向上移动。此时,液压油通过下阀座560的出油口564与柱塞532之间的细小间隙泄放,其后,泄出的液压油通过第二口514排放至油箱中(未示)。此阶段电磁阀500处于压力减小状态,车轮的制动压力减小。普通电磁阀须在短时间内快速重复压力增加、保持和减小状态,以防止司机紧急制动时车轮锁死。但是,由于普通电磁阀需要各种原件,其结构复杂化。因此,不但很难控制普通的电磁阀,而且还会增加普通电磁阀的制造成本。还有,为准确实现电磁阀压力增加、稳定和减小状态,须精确加工第一、第二和第三弹簧。致使普通电磁阀的制造变得困难。另一方面,具有结构简单、生产成本较低且易于操作的专利技术名称为“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控制装置”的美国专利申请已由本专利技术的申请人提出申请,目前尚未结案。上述制动压力控制装置中其压力增加状态、压力保持状态以及压力减小状态无须使用电磁阀而是由操纵一个回转阀来完成的。然而,上述制动压力控制装置中,当第一次ABS操作结束后,与车轮液压缸(简称轮缸)相连通的回转阀不会准确回位到其初始位置处以便进入压力增大状态。也就是说,当第一次ABS操作结束时,回转阀可能会停止在第二位置处,该位置使回转阀与轮缸间的连通被关闭以进入压力保持状态;或者回转阀也可能在第三位置处与液压油箱相连通从而进入压力减小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在第二次ABS操作开始的瞬时,车轮就会沿行驶方向滑动。换言之,如果第一次ABS操作结束后回转阀停止在第一位置处,则当第二次ABS操作开始时,制动液压油就会通过回转阀立即由液压泵流入轮缸中,由此完成正常的第二次ABS操作。相反,如果第一次ABS操作结束后回转阀停止在第二或第三位置处,则因为回转阀与轮缸间的连通已被关闭,当驾驶员紧急制动时,制动液压油不会立即从液压泵进入轮缸中。因此,第二次ABS操作就会滞后,使车轮沿行驶方向滑动。这种滑动会引起驾驶员的惊慌并导致事故。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控制装置,该制动压力控制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生产成本低,当第一次ABS操作结束后准备进入第二次ABS操作时,所述制动压力控制装置的回转阀能迅速回复到其初始位置上。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用于汽车防换死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用于接收来自液压泵的液压油,并与该液压泵相连通的壳体;一个根据电子控制装置中的操作信号产生旋转力的电机,所述电机具有一电机罩;一个为流过壳体的液压油导向的套筒;一个用于接收由套筒导入的液压油的回转阀,该回转阀可转动地安放于所述套筒内并由电机带动旋转,从而交替地将液压油输入轮缸或油箱中;以及一个检测随回转阀的旋转而变化的电信号的传感器组件,该传感器组件能将电信号输入电子控制装置,其中,所述的电子控制装置在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一次操作结束后检测回转阀的位置并驱动电机使回转阀回到其初始位置。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实施例,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制动压力控制装置,该装置包括:一个接收来自于液压泵的液压油的壳体,该壳体与液压泵连通;一个根据电子控制装置的操作信号产生旋转力的第一装置;一个引导已流过该壳体中液压油的第二装置;一个接收由第二装置 引入的液压油、将该液压油交替地输入轮缸或油箱的第三装置,该第三装置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二装置内并由第一装置驱动其旋转;以及一个检测随第三装置的旋转而变化的电信号并将该电信号传输到电子控制装置的第四装置,其特征在于,在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一次操作 结束后,所述电子控制装置检测第三装置的位置,并操作第一装置,将第三装置回复到其初始位置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文成大
申请(专利权)人:大宇电子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KR[韩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