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44539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13 16: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客车配电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壳体和位于壳体两侧的副壳体,在主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透明上罩,主壳体内安装有小继电器、小保险片、两个大功率继电器、大电流保险片和中电流保险片,大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大电流出线孔,中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中电流出线孔,主壳体左侧的副壳体上设置有小电流出线插接口,右侧的副壳体上设置有CAN接口和手动电源开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智能后配电盒后,减少了外部接线、外挂继电器、外挂保险片;大大减少了线束摩擦,线束排列整齐、走向明晰、维修方便;因为集成度高,减少了重量,节约了安装空间;集成了电流检测、温度检测、CAN通讯、手动电源总开关四项功能在线路安全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客车配电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
技术介绍
客车后配电盒主要由电源式电源总开关、起动大功率继电器、各类小功率继电器、各类保险片、接插件、铜条、壳体等部件根据一定电路连接原理组合而成,主要功能是用于客车的电源配电及起动控制等功能。当前客车行业使用的后配电盒存在的问题:传统的后配电盒,功能单一且结构简陋,电器盒老化速度快,大电流无法有效保护,存在安全隐患。功能集成度不高,保险盒中保险片、继电器数量较少,而且没有手动的电源总开关,没有整车用电量的电流检测功能及CAN通讯功能;内部各电器部件之间的线路连接多采用飞线跨接的方式,连线多,车辆振动时导线易互相摩擦,抗振动性能差;防水性能差,接插件多为不防火接插件;内部采用的电气零部件质量可靠性差,故障率较高;体积大,在车上安装布置不方便;没有智能控制功能,不能根据发动机电脑控制盒(ECM)的工作状态精确控制起动线路,也不能通过CAN通讯将电流、电压、温度等数据传递给显示仪表,也没有过流、高温报警及断电保护功能;传统的后配电盒不支持整车用电量、配电盒温度、过流保护等数据的远程监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传统的后配电盒,功能单一且结构简陋,车辆振动时导线易互相摩擦,抗振动性能差;防水性能差,接插件多为不防火接插件;内部采用的电气零部件质量可靠性差,故障率较高等问题,提出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壳体和位于壳体两侧的副壳体,在主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透明上罩,主壳体内的左侧安装有一排小继电器,挨着小继电器的右侧安装有一排小保险片,主壳体内部靠近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两个大功率继电器,大功率继电器的下方设置有大电流保险片和中电流保险片,大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大电流出线孔,中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中电流出线孔,主壳体左侧的副壳体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小电流出线插接口,主壳体右侧的副壳体上分别设置有CAN接口和手动电源开关。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大电流出线孔和中电流出线孔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水橡胶。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所述手动电源总开关的出线端串接有监测电路,监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所述主壳体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安装孔。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所述透明上罩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主壳体上,透明上罩的自由端设置有卡扣。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所述主壳体、副壳体和透明上罩为高阻燃性尼龙材料制成。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主壳体内部电气部件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铜条连接,大电流铜条采用内置注塑方式固定。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本技术的智能后配电盒后,减少了外部接线、夕卜挂继电器、外挂保险片;大大减少了线束摩擦,线束排列整齐、走向明晰、维修方便;因为集成度高,减少了重量,节约了安装空间;集成了电流检测、温度检测、CAN通讯、手动电源总开关四项功能在线路安全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2、本技术的配电盒,具备整车用电量过流断电保护、起动线路断电保护、高温报警功能,具备CAN通讯功能,支持配电系统远程故障诊断功能。集成的功率继电器及保险片数量增加,手动电源总开关也集成在配电盒上,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外挂电器件的情况,使得外部接线简单,线路简化,新配电盒的线路防火性能大大提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主要结构示意图;图2为后配电盒底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手动电源总开关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手动电源总开关后视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透明上罩,2为王壳体,3为CAN接口,4为手动电源总开关,5为中电流保险片,6为大电流保险片,7为中电流出线孔,8为大电流出线孔,9为小保险片,10为小继电器,11为小电流出线插接口,12为大功率继电器,13大电流铜条,14为小电流配电PCB板,15为监测电路板,16为安装孔,17为电流传感器。【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结合图1-图4,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壳体和位于壳体两侧的副壳体,主壳体为矩形,上端开口,主壳体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安装孔;在主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透明上罩,透明上罩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主壳体上,透明上罩的自由端设置有卡扣,透明上罩防尘防火,主壳体内的左侧安装有一排小继电器,挨着小继电器的右侧安装有一排小保险片,主壳体内部靠近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两个大功率继电器,大功率继电器的下方设置有大电流保险片和中电流保险片,大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大电流出线孔,中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中电流出线孔,大电流出线孔和中电流出线孔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水橡胶;主壳体左侧的副壳体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小电流出线插接口,主壳体右侧的副壳体上分别设置有CAN接口和手动电源开关。手动电源总开关的出线端串接有监测电路,监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主壳体、副壳体和透明上罩为高阻燃性尼龙材料制成;主壳体内部电气部件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铜条连接,大电流铜条采用内置注塑方式固定。【主权项】1.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壳体和位于壳体两侧的副壳体,在主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透明上罩,其特征在于:主壳体内的左侧安装有一排小继电器,挨着小继电器的右侧安装有一排小保险片,主壳体内部靠近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两个大功率继电器,大功率继电器的下方设置有大电流保险片和中电流保险片,大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大电流出线孔,中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中电流出线孔,主壳体左侧的副壳体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小电流出线插接口,主壳体右侧的副壳体上分别设置有CAN接口和手动电源开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其特征在于:大电流出线孔和中电流出线孔的内壁上设置有防水橡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动电源总开关的出线端串接有监测电路,监测电路包括电流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的四个拐角处设置有安装孔。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上罩采用铰接的方式连接在主壳体上,透明上罩的自由端设置有卡扣。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壳体、副壳体和透明上罩为高阻燃性尼龙材料制成。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其特征在于:主壳体内部电气部件之间的连接全部采用铜条连接,大电流铜条采用内置注塑方式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客车配电盒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壳体和位于壳体两侧的副壳体,在主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透明上罩,主壳体内安装有小继电器、小保险片、两个大功率继电器、大电流保险片和中电流保险片,大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大电流出线孔,中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中电流出线孔,主壳体左侧的副壳体上设置有小电流出线插接口,右侧的副壳体上设置有CAN接口和手动电源开关。本技术的智能后配电盒后,减少了外部接线、外挂继电器、外挂保险片;大大减少了线束摩擦,线束排列整齐、走向明晰、维修方便;因为集成度高,减少了重量,节约了安装空间;集成了电流检测、温度检测、CAN通讯、手动电源总开关四项功能在线路安全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客车后配电盒,包括壳体,壳体包括主壳体和位于壳体两侧的副壳体,在主壳体的上部设置有透明上罩,其特征在于:主壳体内的左侧安装有一排小继电器,挨着小继电器的右侧安装有一排小保险片,主壳体内部靠近上方的位置安装有两个大功率继电器,大功率继电器的下方设置有大电流保险片和中电流保险片,大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大电流出线孔,中电流保险片对应主壳体下侧壁上的中电流出线孔,主壳体左侧的副壳体上设置有一定数量的小电流出线插接口,主壳体右侧的副壳体上分别设置有CAN接口和手动电源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潜张亚辉赵明渊
申请(专利权)人:郑州森鹏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