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单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618007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14 03: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智能配电单元,包括电表、防雷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电表的一端分别与防雷器、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防雷器分别与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分别连接有互感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将第一次下电以及第二次下电分配输出分别向四用户供电,防雷器提供防雷保护,并向电表提供防雷状态干接点,电表对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及当前熔丝告警、防雷告警、门禁告警、烟感告警、水侵告警的监测,互感器分别采集电流,以监测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用电状态,实现集成度高、体积小、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配电单元
本技术涉及电气控制
,更具体地说是指智能配电单元。
技术介绍
随着通信行业的发展,出现了多家运营商设备集中在同一个小型机房。机房中机柜产品对其安装设备的直流供配电管理,信息采集与上传,异常告警等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的配电单元系统,只可系统进行直流分配输出、防雷及对其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无法监测直流分配柜中其它告警状态,不利于监控,目前的配电单元系统体积庞大,功能单一,实用性差。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配电装置,实现集成度高、体积小、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智能配电单元。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智能配电单元,包括电表、防雷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所述电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防雷器、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防雷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分别连接有互感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第一断路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第二断路器。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智能配电单元还包括正极导电片以及负极导电片,所述正极导电片分别与所述第一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二断路器连接,所述第一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二断路器分别连接有负极导电片。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表、所述防雷器、所述第一断路器以及所述第二断路器并排布置。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电表上设有显示屏以及通信端口。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互感器位于所述正极导电片的下方。其进一步技术方案为:所述智能配电单元还包括机框,所述电表、所述防雷器、所述第一断路器、所述第二断路器、所述正极导电片以及所述负极导电片分别连接在所述机框上。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智能配电单元,通过设置电表、防雷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利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将第一次下电以及第二次下电分配输出分别向四用户供电,防雷器给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提供防雷保护,并向电表提供防雷状态干接点,电表对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以及当前熔丝告警、防雷告警、门禁告警、烟感告警、水侵告警的监测,互感器分别采集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流,以监测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用电状态,实现集成度高、体积小、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强。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的主视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的电路原理框图。附图标记10电表20防雷器30第一断路器40第二断路器50互感器60正极导电片70负极导电片80机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更充分理解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一步介绍和说明,但不局限于此。如图1~4所示的具体实施例,本实施例提供的智能配电单元,可以运用在通信行业的供配电系统中,实现配电装置的集成度高、体积小、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强;或者,可以运用在其他行业的供配电系统中。智能配电单元,包括电表10、防雷器20、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其中,所述电表10的一端分别与防雷器20、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防雷器20分别与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分别连接有互感器50。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对直流供电分配输出供其四用户使用,防雷器20对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进行雷击防护,电表10对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监测防雷告警状态,并对数据进行传输。上述的智能配电单元,通过设置电表10、防雷器20、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利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将第一次下电以及第二次下电分配输出分别向四用户供电,防雷器20给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提供防雷保护,并向电表10提供防雷状态干接点,电表10对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以及当前熔丝告警、防雷告警、门禁告警、烟感告警、水侵告警的监测,互感器50分别采集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流,以监测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用电状态,实现集成度高、体积小、多功能以及实用性强。更进一步的,上述的第一次下电机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第一断路器30。另外,上述的第二次下电机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第二断路器40。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智能配电单元还包括正极导电片60以及负极导电片70,所述正极导电片60分别与第一断路器30以及第二断路器40连接,该正极导电片60与外部负载连接,另外,第一断路器30以及第二断路器40分别连接有负极导电片70,该负极导电片70也与外部负载连接,从而实现第一断路器30或第二断路器40与外部负载形成电性回路,该智能配电单元输出直流电供外部负载使用。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电表10、防雷器20、第一断路器30以及第二断路器40并排布置。所述电表10上设有显示屏以及通信端口,电表10对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的电压、电流、电能的测量以及当前熔丝告警、防雷告警、门禁告警、烟感告警、水侵告警的监测,并通过显示屏显示和通信端口进行数据传输。更进一步,所述互感器50位于所述正极导电片60的下方。另外,所述智能配电单元还包括机框80,所述电表10、防雷器20、第一断路器30、第二断路器40、正极导电片60以及负极导电片70分别连接在所述机框80上。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机框80的尺寸为W482mm*H132mm*D168mm。另外,本实施例中的正极导电片60的材质以及负极导电片70的材质分别为铜,当然,正极导电片60的材质以及负极导电片70的材质还可以分别为半导体。智能配电单元提供直流输出分配,并对各支路电能的计量及电压电流在线监测、告警及通信,实现了机柜本身与机柜内各种设备管理与信息采集与上传。上述仅以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以便于读者更容易理解,但不代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仅限于此,任何依本技术所做的技术延伸或再创造,均受本技术的保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书为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智能配电单元

【技术保护点】
智能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表、防雷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所述电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防雷器、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防雷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分别连接有互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1.智能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电表、防雷器、第一次下电机构以及第二次下电机构,所述电表的一端分别与所述防雷器、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防雷器分别与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连接,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和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分别连接有互感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次下电机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第一断路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智能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次下电机构包括若干个串联的第二断路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配电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配电单元还包括正极导电片以及负极导电片,所述正极导电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利俊吴波周文兵冯涛高禄缘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康普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