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动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382072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01 05: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能防止传动箱的重量增加并且能防止传动箱的内部的密闭性降低的传动箱。传动箱(31)在通过中间轴齿轮(17)和末端传动齿轮(21)的啮合相对于中间轴齿轮(17)和末端传动齿轮(21)的驱动时负荷F1施加压缩方向负荷(Fc1)时,侧壁(26)由于施加到轴承保持孔(7b)的压缩方向负荷(Fc1)而最大变形的第1侧壁部(33)形成为比接合面(7a)更向正交方向凹陷的袋形状,第2侧壁部(33)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2侧壁部(34、35)形成为与接合面7a为大致同一平面上的平面形状,由此使第1侧壁部(33)的刚性小于第2侧壁部(34、35)的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传动箱
本专利技术涉及传动箱,特别是涉及收纳变速器和差速器装置的传动箱。
技术介绍
一般,汽车等车辆的传动箱在一对壳体中收纳变速器、差速器装置,通过在来自驱动差速器装置的末端传动齿轮的反作用力作用的方向安装连结一对壳体的连结螺栓,由此提高差速器装置周围的壳体的刚性。例如,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是:在传动箱的布局合适的基础上,在一对壳体的接合面离开末端传动齿轮的情况下,在来自末端传动齿轮的反作用力作用的轴线上设置连结螺栓安装部,上述连结螺栓安装部用于安装连结一对壳体的连结螺栓,由此利用连结螺栓吸收来自末端传动齿轮的反作用力。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许第3963366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但是,在这样的现有的传动箱中,在来自末端传动齿轮的反作用力作用的轴线上设有连结螺栓安装部,上述连结螺栓安装部用于安装连结一对壳体的连结螺栓。因此,为了增大连结到连结螺栓安装部的螺栓的强度,需要大型的螺栓。除此之外,由于设有该连结螺栓,相应地连结螺栓的数量增加,传动箱的重量增大。另外,来自末端传动齿轮的反作用力集中于连结螺栓安装部,因此连结螺栓安装部和螺栓的连结力降低,一对壳体的内部的密闭性降低。为了防止一对壳体的内部的密闭性降低,增加壳体的板厚来提高壳体的刚性是有效的,但是当增加壳体的板厚时,传动箱的重量增大,不优选。本专利技术是着眼于上述的问题点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如下传动箱:能防止传动箱的重量增加,并且能防止传动箱的内部的密闭性降低。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第1方式是传动箱,具备:第1壳体,其在外周部具有接合面;第2壳体,其在外周部接合面,通过连结件将该接合面连结到第1壳体的接合面,在第2壳体与第1壳体之间形成有收纳变速器和差速器装置的收纳空间,变速器具有第1齿轮,上述差速器装置具有与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具备侧壁,侧壁具有与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接合面连续的外周缘,并且在中心部形成有轴承保持孔,该轴承保持孔通过轴承支撑差速器装置并使上述差速器装置旋转自如,传动箱的特征在于,由于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啮合在沿着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节圆的切线方向上施加有规定方向的负荷时,并且将由于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得侧壁产生最大变形的部位设为第1区域的情况下,第1区域的刚性低于第1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2区域的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2方式,可以是,将第1区域设为第1侧壁部,将第2区域设为第2侧壁部的情况下,与第2侧壁部相比第1侧壁部形成为在与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接合面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朝向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内侧的凹陷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3方式,可以是,由于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啮合在沿着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节圆的切线方向上施加有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的负荷时,并且将由于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得侧壁产生最大变形的部位设为第3区域的情况下,第3区域的刚性低于第3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4区域的刚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4方式,可以是,将第3区域设为第3侧壁部,将第4区域设为第4侧壁部的情况下,与上述第4侧壁部相比第3侧壁部形成为在与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接合面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朝向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内侧的凹陷形状。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5方式,可以是,在第1壳体和第2壳体的底部贮存有油,第3侧壁部配置于轴承保持孔的上方,由此,第3侧壁部构成贮油器,用于贮存由差速器装置的第2齿轮刮起的油,第3侧壁部的下部设有供油孔,用于向轴承保持孔供油。专利技术效果这样,根据上述的第1方式,由于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啮合在沿着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节圆的切线方向上施加有规定方向的负荷时,并且将由于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得侧壁产生最大变形的部位设为第1区域的情况下,使第1区域的刚性低于第1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2区域的刚性。由此,能在利用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第1区域变形后,使第2区域变形。因此,能将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分散到第1区域和第2区域,能将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从第1区域的径向外方的接合面的连结件分散到第2区域的径向外方的接合面的连结件。因此,不用加厚侧壁的板厚或者增加连结件的数量,能抑制第1区域的径向外方的接合面局部地变形。其结果是,能防止传动箱的重量增加,并且能防止传动箱的内部的密闭性降低。根据上述的第2方式,将第1区域设为第1侧壁部,将第2区域设为第2侧壁部的情况下,与第2侧壁部相比第1侧壁部形成为在与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接合面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朝向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内侧的凹陷形状。由此,在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啮合负荷在规定方向施加的状态下,能利用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第1侧壁部比第2侧壁部更容易变形。根据上述的第3方式,在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啮合负荷在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的状态下,将侧壁由于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而最大变形的部位设为第3区域的情况下,使第3区域的刚性低于第3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4区域的刚性。由此,在通过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啮合相对于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节圆的切线方向在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负荷时,能在由于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第3区域变形后,使第4区域变形。因此,能将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分散到第3区域和第4区域,能将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从第3区域的径向外方的接合面的连结件分散到第4区域的径向外方的接合面的连结件。因此,不用加厚侧壁的板厚或者增加连结件的数量,能抑制第3区域的径向外方的接合面局部地变形。其结果是,能更有效地防止传动箱的重量增加,并且能更有效地防止传动箱的内部的密闭性降低。根据上述的第4方式,将第3区域设为第3侧壁部,将第4区域设为第4侧壁部的情况下,与第4侧壁部相比第3侧壁部形成为在与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接合面正交的方向上形成有朝向第1壳体和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内侧的凹陷形状。由此,在通过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啮合相对于第1齿轮和第2齿轮的节圆的切线方向在与规定方向相反的方向施加负荷时,能利用施加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第3侧壁部比第4侧壁部更容易变形。根据上述的第5方式,配置于轴承保持孔的上方的第3侧壁部构成贮油器,在第3侧壁部的下部形成有供油孔,用于向轴承保持孔供油。由此,能将通过差速器装置的第2齿轮的旋转而被刮起并贮存于第3侧壁部的油从油供应口供应到差速器装置的轴承。因此,能使轴承的润滑性提高。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具备内置差速器装置的传动箱的车辆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变速器和差速器装置的截面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从一侧观看的传动箱的侧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从另一侧观看的传动箱的侧视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图4的V1-V1方向向视截面图。图6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图4的V2-V2方向向视截面图。图7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图4的V3-V3方向向视截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是表示第2壳体受到压缩方向负荷Fc1时的第2壳体的变形部位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箱的一实施方式的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传动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传动箱,具备:第1壳体,其在外周部具有接合面;第2壳体,其在外周部具有接合面,通过连结件将该接合面连结到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接合面,在上述第2壳体与上述第1壳体之间形成有收纳变速器和差速器装置的收纳空间,上述变速器具有第1齿轮,上述差速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上述第1壳体和上述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具备侧壁,上述侧壁具有与上述第1壳体和上述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上述接合面连续的外周缘,并且在中心部形成有轴承保持孔,该轴承保持孔通过轴承支撑上述差速器装置并使上述差速器装置旋转自如,上述传动箱的特征在于,由于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的啮合在沿着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的节圆的切线方向上施加有规定方向的负荷时,并且将由于施加到上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得上述侧壁产生最大变形的部位设为第1区域的情况下,上述第1区域的刚性低于上述第1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2区域的刚性。

【技术特征摘要】
2013.10.23 JP 2013-2202331.一种传动箱,具备:第1壳体,其在外周部具有接合面;第2壳体,其在外周部具有接合面,通过连结件将该接合面连结到上述第1壳体的上述接合面,在上述第2壳体与上述第1壳体之间形成有收纳变速器和差速器装置的收纳空间,上述变速器具有第1齿轮,上述差速器装置具有与上述第1齿轮啮合的第2齿轮,上述第1壳体和上述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具备侧壁,上述侧壁具有与上述第1壳体和上述第2壳体中的任一方的上述接合面连续的外周缘,并且在中心部形成有轴承保持孔,该轴承保持孔通过轴承支撑上述差速器装置并使上述差速器装置旋转自如,上述传动箱的特征在于,由于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的啮合在沿着上述第1齿轮和上述第2齿轮的节圆的切线方向上施加有规定方向的负荷时,并且将由于施加到上述轴承保持孔的负荷使得上述侧壁产生最大变形的部位设为第1区域的情况下,上述第1区域的刚性低于上述第1区域的宽度方向两侧的第2区域的刚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箱,其特征在于,将上述第1区域设为第1侧壁部,将上述第2区域设为第2侧壁部的情况下,与上述第2侧壁部相比上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南德行
申请(专利权)人:铃木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