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零部件制造
,特别涉及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挂附带安全带座椅。
技术介绍
目前,平头车现有座椅为普通座椅和机械减振座椅。现有座椅存在的问题座椅舒适性差,不能很好的减小地面传来的振动,减振功能差。原座椅体重调节需调整手柄,并且已往的非悬挂座椅的主要缓冲元件是泡沫垫,在泡沫垫下方是拉簧或蛇形弹簧,当地面传来冲击时,由于没有减振器,振动引起的加速度突然传到人体,不能很快的衰减,会使乘员非常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结构的不足,设计一种驾驶室空气悬挂附带安全带座椅。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驾驶室空气悬挂附带安全带座椅,它是由座垫、靠背、头枕、调整机构、减振系统组成,座垫、靠背、头枕组装成座椅,由前后调整、座垫倾角调整、高度调整、后靠背倾角调整机构、上框架、下框架组成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安装在座垫下面,减振系统包括减振器,减振器与上框架、下框架连接,其特征为所述的减振系统还包括空气弹簧、机械控制阀、管路,空气弹簧与上框架、下框架连接,机械控制阀安装在下框架上,空气弹簧与机械控制阀通过管路相连,安全带安装在靠背骨架上。驾驶室空气悬挂附带安全 ...
【技术保护点】
驾驶室空气悬挂附带安全带座椅,它是由座垫(3)、靠背(2)、头枕(1)、调整机构、减振系统组成,座垫(3)、靠背(2)、头枕(1)组装成座椅,由前后调整(4)、座垫倾角调整、高度调整(13)、后靠背倾角调整机构(5)、上框架(8)、下框架(9)组成调整机构,调整机构安装在座垫(3)的下面,减振系统包括减振器(12),减振器(12)与上框架(8)、下框架(9)连接,其特征为:所述的减振系统还包括空气弹簧(10)、机械控制阀(11)、管路,空气弹簧(10)与上框架(8)、下框架(9)连接,机械控制阀(11)安装在下框架(9)上,空气弹簧(10)与机械控制阀(11)通过管路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蓓,石宝艳,王新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2[中国|长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