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126725 阅读:2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能减小将座位本体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移动时作用于驱动源的负载的变动幅度。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将座位本体(10)在面向车辆正面的位置与面向门开口部的位置之间旋转的旋转基座(31)上,设置使座位本体(10)面向门开口部的状态下朝车宽方向水平移动的宽度方向滑动基座(41),该滑动基座(41)通过四联杆机构(44)支承座位本体(10)。导向滚子(46)安装在四联杆机构(44)的上连杆臂(44a)上,将该导向滚子(46)放置在设置于旋转基座(31)上的凸轮板(47)的凸轮面上。凸轮面具有连续延伸的倾斜引导面(47b),在宽度方向滑动基座(41)移动时,将导向滚子(46)朝斜上方移动地加以引导。(*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例如残疾人或老年人等(以下称为乘客)能舒适地上下车辆的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
技术介绍
以往的有关这种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的技术,例如揭示于日本专利特开平9-39622号公报。这种以往的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如图17所示,具有用于将座位本体101在面向车辆正面的位置与面向门开口部K侧的位置之间旋转的旋转基座102,滑动基座103可水平移动地设置在该旋转基座102上,而且,该滑动基座103通过由上连杆臂104a和下连杆臂104b构成的可上下方向转动的四联杆机构104对座位支承台105加以支承。座位本体101能与滑动基座103的移动方向相同的方向水平移动地受到座位支承台105的支承,在面向门开口部K侧的位置相对于座位支承台105移动,可经由门开口部K在车室内侧与车室外侧之间沿车宽方向移动。在旋转基座102的端部设有作为升降引导构件的升降引导销106,通过该升降引导销106支承四联杆机构104的下连杆臂104b。因此,座位本体101朝车室外侧移动后的状态下,当滑动基座103朝接近门开口部K的方向移动时,则四联杆机构104的下连杆臂104b边在升降引导销106上滑动边向下方转动,座位本体101保持水平姿势的情况下从上升位置向下降位置移动,当滑动基座103朝远离门开口部K的方向移动时,则下连杆臂104b边在升降引导销106上滑动边向上方转动,座位本体101从下降位置向上升位置移动。下连杆臂104b为了使座位本体101以规定轨迹进行升降动作而形成为弯曲状。上述以往的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随着滑动基座103的移动,弯曲状地形成的下连杆臂104b被升降引导销106从下方支承的状态下,边在该升降引导销106上滑动边向上下方向转动。因此,从由升降引导销106支承的下连杆臂104b的支点P至该下连杆臂104b的转动中心Q的距离L随滑动基座103的移动而变化,因此,例如由将电动机作为驱动源的驱动装置移动滑动基座103的结构时,作用于电动机的负载会发生很大的变动。如此作用于电动机的负载的变动幅度大,存在电动机过早劣化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以往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中、能减小将座位本体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移动时作用于驱动源的负载的变动幅度的有效的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包括可在后退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在车辆底板侧的滑动基座;用于移动该滑动基座的驱动装置;由一端侧支承座位本体、另一端可上下方向转动地安装在滑动基座上的座位升降臂;以及设置在车辆底板侧、随着滑动基座的移动使座位升降臂在上下方向转动地进行引导的升降引导构件,通过滑动基座在后退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的移动,座位升降臂朝上下方向转动,使座位本体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进行移动,是能减小将座位本体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移动时作用于驱动源的负载的变动幅度的技术。升降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从下方对设置在座位升降臂的距该座位升降臂的转动中心规定间隔的位置上的被支承部加以支承,并具有滑动基座在后退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移动时、将被支承部以规定轨迹朝斜向移动地加以引导的、连续延伸的倾斜状的引导面。即,构成为座位升降臂与滑动基座一起移动时、将由升降引导构件支承的座位升降臂的支点至该座位支承臂的转动中心的距离维持为恒定的结构。由此,与转动中心至支点的距离依次变化的以往的情况相比,可减小作用于电动机的负载的变动幅度,减轻电动机的负担,提高耐久性。另外,升降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具有水平引导面,该水平引导面在滑动基座从前进位置向后退位置移动时,使被支承部水平移动。因此,滑动基座朝后退位置移动后的状态下,被支承部保持在升降引导构件的水平引导面上,由此,可在不对电动机作用负载的状态下将座位本体保持在上升位置。座位升降臂,其特征在于,是滑动基座在后退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移动时、通过升降引导构件的引导在上下方向转动的升降移动区域和不伴随上下方向转动的水平移动区域内进行移动的结构,座位升降臂在水平移动区域的水平移动,是通过可与该座位升降臂的下表面滑动接触的水平保持构件对该座位升降臂的下表面进行支承的情况下进行的,座位升降臂在水平移动区域移动期间,水平保持构件处于被支承部的前进侧。座位升降臂的水平移动,例如作成通过被支承部在升降引导构件的水平引导面上移动来进行的结构时,作为座位本体侧负载的反作用力而朝上的力作用于可转动地支承座位升降臂的滑动基座的臂支承部。该场合,座位升降臂的转动中心至被支承部的距离不能取得大时,上述向上的力增大,移动滑动基座的电动机的负载增加。通过作成利用可与座位升降臂的下表面滑动接触的水平保持构件对该座位升降臂的下表面进行支承以使座位升降臂进行水平移动的结构,在座位升降臂在水平移动区域进行移动期间,可将座位升降臂的转动中心至水平保持构件构成的座位升降臂的支点的距离设定得长。由此,可减小作用于滑动基座的臂支承部的向上的力,且可使滑动基座的移动顺畅。升降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在倾斜状的引导面的端部具有阻挡部,该阻挡部通过与在该引导面上朝斜下方移动的被支承部抵接,以限制该被支承部更多的移动。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座位本体朝下降位置移动时,可通过阻挡部防止座位升降臂的超越。另外,在形成升降引导构件时可简单地构成阻挡部,且可减少构件个数。升降引导构件,其特征在于,由凸轮板构成,座位升降臂的被支承部由在凸轮板上滚动的滚子构成。因此,采用本专利技术,可将座位本体以规定轨迹顺畅地下降及上升。座位升降臂,其特征在于,由留有规定间隔配置的2片板、将该两片板的相对端部之间相互结合的结合构件构成,在两片板之间设有滚子。因此,采用该专利技术,通过由以规定间隔相对的2片板构成座位升降臂,例如,与由1片板构成的情况相比,可提高座位升降臂的板厚方向(板配置方向)的刚性,且可做成将滚子双支承的稳定的支承形态。由此,可防止或减小座位本体升降时或水平移动时的横向摆动。另外,座位升降臂在确保规定的强度的基础上,可使臂宽(板的宽度)设定得狭窄,可实现高度方向的紧凑化。由此,将座位升降臂配置在座位本体的下面时的座位高度抑制得低。滑动基座的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电动机、通过该电动机旋转的丝杆轴、与该丝杆轴啮合的螺母构成,丝杆轴具有阻挡构件,该阻挡构件在该丝杆轴和螺母在轴向的相对移动量超过规定值时,通过与螺母抵接以限制更多的相对移动。采用这样的结构,在丝杆轴与螺母在轴向的相对移动量超过了规定值、所谓的超越时,仅反作用力作用于丝杆轴及设置在该丝杆轴与电动机之间的减速齿轮,不会波及到其他构件。因此,通过丝杆轴和减速齿轮的强度、电动机扭矩的设定,可防止驱动装置的损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形态1的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的移动的图,是车辆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的后视图,是从图1的箭头(2)方向看到的图。本图表示座位本体面向门开口部侧的状态。图3是表示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的后视图,座位本体通过辅助滑动机构朝车室外侧移动后的状态。图4是表示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的后视图,座位本体通过宽度方向滑动机构朝室外侧移动,与此同时下降至接近路面的高度的状态。图5是说明宽度方向滑动基座的滑动结构的概要的、从侧方看到的图。图6是表示同上从后方看到的图。图7是说明座位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位移动装置,用于使座位本体在车室内位置与位于该车室内位置下方的车室外位置之间移动,其特征在于,包括:可在后退位置与前进位置之间沿水平方向移动地设置在车辆底板侧的滑动基座;用于移动该滑动基座的驱动装置;由一端侧对座位本体进行支承、借助另一端侧的转动支点可上下方向转动地安装在所述滑动基座上的座位升降臂;设置在所述车辆底板侧、随着所述滑动基座的移动使所述座位升降臂在上下方向转动地进行引导的升降引导构件,在所述座位升降臂上设置被支承部,另一方面,在所述升降引导构件上设置越往车室外侧越往下的倾斜引导面,随着所述滑动基座的移动,将所述被支承部沿着该倾斜引导面移动,在将所述转动支点与所述被支承部的间隔保持为恒定的情况下将所述座位升降臂朝上下倾斜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岩谷正光土方隆文藤田亲则须贺泰男三浦芳幸堀口贤治村林贤司山田进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车体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