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5975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包括座位部件、靠背和基框座,座位部件可相对于基框座沿座位部件的纵向方向移动,靠背的上部区域与基框座的后侧部分连成一体并包括至少一个靠背垫,靠背垫下端可随座位部件相对于基框座沿座位部件的纵向方向移动。由于靠背的上部区域与基框座的后侧部分连成一体,靠背垫的下端可相对于基框座移动,在把座位部件向前或向后移动时,靠背垫的下端也随之向前或向后移动,从而可针对不同乘客的背部腰椎部分的形状调整靠背下部区域的倾角,形成对乘客脊柱的有效支撑;同时由于靠背的上部区域与基框座连成一起,而基框座本身不会向后移动或倾斜,不会对位于该乘客座位后面的乘客带来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座椅,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车辆中使用的可调节靠背下 部区域倾角的乘客座椅。
技术介绍
用于车辆(尤其是铁路车辆,例如,德国联邦铁路公司的轨道车辆)的乘 客座椅通常都包括一个座位部件和一个靠背,其中,所述靠背大多是刚性的, 只有一部分靠背可以相对于座位部件调节倾角。这种乘客座椅的缺点在于,当 调整靠背倾角时,会对坐在该座位后面的其他乘客的腿的自由移动产生不利影 响。这样一来,坐在该座位后面的其他乘客就无法对其腿的自由移动性进行自 我调节。另外,乘客座椅通常会设置一个台面,在这个台面上有一个折叠板或其它 的阅读材料和/或工作材料。在对靠背倾角进行这种调节时,乘客的整个上身 同时要向后倾斜,由此,当乘客通过把靠背向后倾斜来对背部进行放松时,他 的头部位置和上身位置可能会同时改变到一个相对于台面不合适的倾角上,造 成乘客不便于阅读和/或工作和/或在台面上进行其他活动。此外,在目前所使用的乘客座椅(例如,目前在城际特快(ICE)中所使 用的乘客座椅)中,调节靠背倾角时会引起凸起或凹下的变化,而靠背垫的弯 曲情况并没有按照该凸起或凹下的程度来进行相应的改变,由此,靠背垫的用 于接纳腰椎部分和肩膀部分的S形状并没有随之改变成一个用于在腰椎部分 对脊柱前凸形成有效支承的形状,即传统的乘客座椅无法对靠背垫的轮廓进行 动态的改变,以适应脊柱具有不同S形状的乘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乘客座椅存在的上述缺 陷,提供一种车辆(尤其是铁路车辆)中使用的乘客座椅,该座椅可以动态适 应不同乘客的背部腰椎部分,同时不会对坐在该乘客座椅后面的其他乘客的腿 自由移动性产生不利影响。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客座 椅,包括座位部件2、靠背3和固定在车辆上的基框座10,所述座位部件2可相对于基框座沿座位部件的纵向方向6移动,所述靠背3的上部区域与基框 座10的后侧部分连成一体,所述靠背3包括至少一个靠背垫11a c,所述靠 背垫下端lld可随座位部件2相对于基框座10沿座位部件的纵向方向6移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还包括设置在靠背垫1 la与基框座 IO对应靠背底部区域12的部分10a之间、支撑所述靠背垫lla的支撑部件18, 该支撑部件的上端18a铰接在基框座10a上或该支撑部件的上端18a可沿靠背 的纵向方向26移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支撑部件设置为靠背垫板,该 靠背垫板可接纳位于靠背底部区域12中的靠背垫lla。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支撑部件下端18b转动连接在 所述座位部件2上靠近靠背的一端,使得所述支撑部件18可绕在座位部件横 向方向的轴20、 22a、 22b相对座位部件2转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支撑部件的下端18b设有沿座 位部件横向方向的转轴21a、 21b,所述座位部件2上靠近靠背的一端设有弓 形滑槽22a、 22b,所述转轴21a、 21b可沿所述滑槽22a、 22b向上或向下移 动。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支撑部件18沿靠背纵向方向 26从靠背中部延伸至靠背底部区域12。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靠背垫lla上位于所述支撑部 件上端18a处至少设有一个横缝17,使得所述靠背垫在所述横缝处可折弯。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座位部件2通过在座位部件2 和基框座10之间设置的多组相互匹配的导轨14、 15和导向轴颈13、 27可相对于基框座沿座位部件纵向方向6移动,其中位于所述座位部件2前部区域的两侧中的每侧至少设有一组所述导轨15和导向轴颈27,位于所述座位部件2 后部区域的两侧中的每侧至少设有一组所述导轨14和导向轴颈13。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座位部件2包括座位板8a, 每组所述导轨和导向轴颈中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座位板8a上,与之相匹配的导 向轴颈设置在所述基框座10的对应位置处。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座位部件2包括座位板8a, 每组所述导轨和导向轴颈中的导向轴颈设置在所述座位板8a上,与之相匹配 的导轨设置在所述基框座10的对应位置处。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所述导轨的端位处设有端位止动结构。实施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具有以下有益效果由于靠背的上 部区域与固定在车辆上的基框座的后部连成一体,靠背上的靠背垫的下端可随 座位部件相对于基框座沿座位部件的纵向方向移动,在把座位部件向前或向后 移动时,所述靠背垫的下端也向前或向后移动,这样虽然靠背垫的底部被向前 或向后拉动了,但仍可获得比较完整的座位面,从而可针对不同乘客的背部腰 椎部分的形状调整靠背下部区域的倾角,形成对乘客脊柱的有效支撑;同时由 于靠背的上部区域与基框座连成一起,而基框座本身不会向后移动或倾斜,不 会对位于该乘客座位后面的乘客带来不利影响。附图说明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两个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位于第一个座位调节位置上的截 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位于第二个座位调节位置上的截 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位于第三个座位调节位置上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两个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的基框座上设有不同部件的 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的座位部件的后部区域中的导向 轴颈位于导轨前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的座位部件的后部区域中的导向 轴颈位于导轨后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的座位部件的前部区域中的导向 轴颈位于导轨前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的座位部件的前部区域中的导向 轴颈位于导轨后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a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的靠背垫板下端在转轴位于滑槽 底部时的结构示意图;图8b是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的靠背垫板下端在转轴沿滑槽向 上移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1可以是多个,还可以并排 设置在车辆中。在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中,包括座位部件2和靠背 3,还可以包括扶手5和头枕4。所述扶手5设置为刚性,还可以将所述扶手5 设置为可以向上或向下翻转。其中,所述座位部件2可以沿座椅的纵向,即移 动方向6,向前和向后移动,使得座位部件2可以沿移动方向6纵向伸展。在图2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所述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1位于第一个座位调节 位置时的截面。所述乘客座椅还包括基框座10,该基框座10固定在底座7上, 还包括延伸至靠背3区域的后侧部分。所述基框座10可以式连体制作,其位 于座位部件2区域的部分以及靠背3区域的部分可以被制成左右两侧相通的管 状。所述底座固定在车辆上。所述座位部件2包括座位垫8和座位板8a,座 位垫8固定在座位板8a上,而座位板8a被安装在所述基框座10,从而将整个乘客座椅安装在底座上。其中,所述座位垫8可以通过一个设置在座位板8a上的钩固定座位板8a上,钩中嵌有一个可手动松开的片簧,松开片簧时, 钩脱离座位垫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乘客座椅,包括座位部件(2)、靠背(3)和固定在车辆上的基框座(10),其特征在于,所述座位部件(2)可相对于基框座沿座位部件的纵向方向(6)移动,所述靠背(3)的上部区域与基框座(10)的后侧部分连成一体,所述靠背(3)包括至少一个靠背垫(11a~c),所述靠背垫下端(11d)可随座位部件(2)相对于基框座(10)沿座位部件的纵向方向(6)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理查德奥特约瑟夫科尔罗兰德尤布莱克哈特马特克伦普霍尔兹赫尔曼米勒
申请(专利权)人:格拉默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