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风冷的发电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1242562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4-01 16:1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辅助风冷的发电机,包括辅助风道,辅助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覆盖件且辅助风道经过发动机和发电机本体与覆盖件之间的间隙;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辅助冷却风道的结构,可配合主冷却风道使用,具有预先冷却且隔热的效果,主动消除机箱内的热量积聚,不需专门对散热部位进行隔热处理,从而简化整体结构,节约使用成本,并且进一步简化结构,发挥小型发电机灵活易于移动等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辅助风冷的发电机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电机附属结构,特别涉及一种辅助风冷的发电机。
技术介绍
小型通用机械具有较小的体积和重量,得到较为广泛的应用;比如小型燃油发电机由于体积小,结构紧凑而较多的应用于家庭生活等领域;由于该发电机采用发动机作为动力,因此,具有较多的热量产生,散热则是本结构发电机必须解决的问题;现有技术中,为了进行散热,采用了对发电机和发动机分别散热的结构,则采用两个冷却风扇和各自独立的冷却风道,较为复杂的风道结构使得本发电机结构整机体积较大,不便于移动和使用;同时,为了降低发电机箱内的温度,现有的结构中还采用隔热层将动力部份及消声器部份热缘完全包裹,减少发热缘对发电机箱内温度的影响,因此结构更复杂,导致小型发电机不能充分发挥其灵活小巧的优势。因此,需要对现有的发电机冷却构造进行改进,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并且具有隔热效果,避免机箱内热量积聚,去除隔热层的使用,简化整体结构,使得发电机整体更为简单紧凑,更能发挥小型发电机灵活的优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辅助风冷的发电机,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并且具有隔热效果,避免机箱内热量积聚,去除隔热层的使用,简化整体结构,使得发电机整体更为简单紧凑,更能发挥小型发电机灵活的优势本专利技术的辅助风冷的发电机,包括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发电机本体和发动机,所述箱体包括机架和覆盖件,所述覆盖件与发动机以及发电机本体之间的空隙形成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覆盖件;发电机包括发电机本体以及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并且设有变频器等附属部件,属于现有发电机的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该结构可在主体设备与覆盖件之间形成冷却风,避免热量在机箱内积聚从而避免机箱发热,可去除现有技术的隔热层设置。进一步,所述辅助风道的进风口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箱体的横向两侧的覆盖件,辅助风道也为对应于进风口的分列发电机横向两侧的两个,横向指的是与发动机和发电机本体之间的排列方向水平垂直的方向;当然,两个辅助风道之间可不形成阻隔而形成连通,增加进风量并且全方位实现辅助冷却,消除冷却死角,避免机箱内热量积聚。进一步,所述箱体内形成贯通发电机本体和发动机的主冷却风道;发电机与发动机之间可通过罩体具有连接,冷却风道贯通两个主体设备,通过强制冷却风的流动而完成冷却,结构简单紧凑,不需布置各自的冷却风道;并且由于采用贯通的冷却风道,可设置一个冷却风扇,简化设备整体结构。进一步,所述辅助冷却风道与主冷却风道在主冷却风道前端汇集;该结构可有效增加冷却风量,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发电机包括依次排列的变频器、冷却风扇、发电机和发动机,且主冷却风道依次经过变频器、冷却风扇、发电机本体和发动机,且主冷却风道内的冷却风由冷却风扇强制形成;通过一个整体的冷却风道并强制冷却风流动,完成整台设备的冷却,结构进一步简单紧凑;降低发电机整体各发热零件的温度,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降低排放,提高发电机各电器件的使用寿命,提高整机的可靠性。进一步,冷却风扇的冷却风对发电机进行冷却后分别进入由主冷却风道分支形成的冷却风道Ⅰ和冷却风道Ⅱ,所述冷却风道Ⅰ位于发动机缸头,所述冷却风道Ⅱ位于发动机曲轴箱体底部和曲轴箱盖;对发动机形成全面冷却,并全方位带走机箱内的热量,避免热量积聚并且不需进行隔热处理。进一步,所述冷却风道Ⅰ和冷却风道Ⅱ的出口汇集于发动机消声器并对消声器冷却后排出;带走消声器周围的热量,防止热量积聚,不需进行隔热保温处理,简化结构。进一步,所述主冷却风道包括冷却风扇的进风通道,该进风通道经过变频器;利用通过冷却风对变频器进行冷却,彻底而全面,保证冷却效果。进一步,进风通道的进口位于覆盖件且与变频器前端相对应;使得进风顺畅,减小阻力,提高冷却效果。进一步,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风扇罩内,该风扇罩与发电机本体外壳连通形成与冷却风道Ⅰ和冷却风道Ⅱ连通的发电机冷却风道;进一步,所述冷却风扇设置于风扇罩内,该风扇罩与发电机本体外壳连通形成与冷却风道Ⅰ和冷却风道Ⅱ连通的发电机冷却风道;所述进风通道的进风通过发电机的控制面板与变频器之间,发电机具有控制面板,用于控制发电量等参数,属于常规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所述冷却风道Ⅰ由一上导流罩与发动机缸头之间形成,冷却风道Ⅱ由一下导流罩与发动机底部之间形成;所述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与发电机本体外壳之间以及与消声器外罩之间连接;辅助风道形成于覆盖件与发电机本体外壳以及上导流罩和下导流罩之间;对面板上的部件具有一定的冷却效果,且不需单独设置冷却风道,且整体形成相对密闭的冷却风道,具有针对性的进行冷却,提高冷却效率。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辅助风冷的发电机,采用辅助冷却风道的结构,可配合主冷却风道使用,具有预先冷却且隔热的效果,主动消除机箱内的热量积聚,不需专门对散热部位进行隔热处理,从而简化整体结构,节约使用成本,并且进一步简化结构,发挥小型发电机灵活易于移动等优势。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冷却风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冷却风道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辅助冷却风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主冷却风道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辅助风冷的发电机,包括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发电机本体4和发动机5,所述箱体包括机架和覆盖件13,所述覆盖件13与发动机5以及发电机本体4之间的空隙形成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覆盖件13;发电机包括发电机本体以及作为动力源的发动机,并且设有变频器等附属部件,属于现有发电机的常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该结构可在主体设备(发动机、发电机本体等)与覆盖件13之间形成冷却风,如图1中的箭头所示即为冷却风流动方向,避免热量在机箱内积聚从而避免机箱发热,可去除现有技术的隔热层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风道的进风口为两个分别设置于箱体的横向两侧的覆盖件13,辅助风道也为对应于进风口的分列发电机横向两侧的两个,横向指的是与发动机5和发电机本体4之间的排列方向水平垂直的方向;当然,两个辅助风道之间可不形成阻隔而形成连通,如图所示的辅助风道14和辅助风道15;增加进风量并且全方位实现辅助冷却,消除冷却死角,避免机箱内热量积聚。本实施例中,所述箱体内形成贯通发电机本体4和发动机的主冷却风道;发电机4与发动机5之间可通过罩体具有连接,冷却风道贯通两个主体设备,通过强制冷却风的流动而完成冷却,结构简单紧凑,不需布置各自的冷却风道;并且由于采用贯通的冷却风道,如图2中的箭头所示即为冷却风流动方向,可设置一个冷却风扇,简化设备整体结构;同时,冷却风道规整化一,具有较好的冷却效果,采用贯通冷却风道可使得零部件的配合更加紧密,减少冷却风在流动中损失,提高冷却效率,与现有的各自独立的冷却风道相比,使得发电机整体更为简单紧凑,更能发挥小型发电机灵活的优势。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冷却风道与主冷却风道在主冷却风道前端汇集;前端指的是风道开始进风的地方;该结构可有效增加冷却风量,提高冷却效果。本实施例中,发电机包括依次排列的变频器1、冷却风扇2、发电机本体4和发动机5,且主冷却风道依次经过变频器1、冷却风扇2、发电机本体4和发动机5,且主冷却风道内的冷却风由冷却风扇2强制形成;通过一个整体的冷却风道并强制冷却风流动,完成整台设备的冷却,结构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辅助风冷的发电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辅助风冷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发电机本体和发动机,所述箱体包括机架和覆盖件,所述覆盖件与发动机以及发电机本体之间的空隙形成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覆盖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辅助风冷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包括箱体及位于箱体内的发电机本体和发动机,所述箱体包括机架和覆盖件,所述覆盖件与发动机以及发电机本体之间的空隙形成辅助风道,所述辅助风道的进风口设置于覆盖件上;所述箱体内形成贯通发电机本体和发动机的主冷却风道;所述辅助风道与主冷却风道在主冷却风道前端汇集;所述辅助风道的进风口为两个且分别设置于箱体的横向两侧的覆盖件上,辅助风道也为对应于进风口的分列发电机横向两侧的两个;发电机包括依次排列的变频器、冷却风扇、发电机本体和发动机,且主冷却风道依次经过变频器、冷却风扇、发电机本体和发动机,且主冷却风道和辅助风道内的冷却风由冷却风扇强制形成;冷却风扇的冷却风对发电机本体进行冷却后分别进入由主冷却风道分支形成的冷却风道Ⅰ和冷却风道Ⅱ,所述冷却风道Ⅰ位于发动机缸头,所述冷却风道Ⅱ位于发动机曲轴箱体底部和曲轴箱盖。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辅助风冷的发电机,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小勇王婷张晓川张清詹文顶谢育明田辉武自强周智超
申请(专利权)人:隆鑫通用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8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