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备轴构件和套筒,轴构件配置在第一螺栓孔内且具有与第一螺栓孔嵌合的嵌合柱状部的,套筒配置在第二螺栓孔内且具有与第二螺栓孔嵌合的嵌合筒状部,轴构件还具有锥部,该锥部形成在嵌合柱状部的端部,从第一螺栓孔朝向第二螺栓孔逐渐缩径,在套筒的嵌合筒状部形成有锥孔,该锥孔以套筒的轴为中心而从第二螺栓孔朝向第一螺栓孔逐渐扩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专利摘要】具备轴构件和套筒,轴构件配置在第一螺栓孔内且具有与第一螺栓孔嵌合的嵌合柱状部的,套筒配置在第二螺栓孔内且具有与第二螺栓孔嵌合的嵌合筒状部,轴构件还具有锥部,该锥部形成在嵌合柱状部的端部,从第一螺栓孔朝向第二螺栓孔逐渐缩径,在套筒的嵌合筒状部形成有锥孔,该锥孔以套筒的轴为中心而从第二螺栓孔朝向第一螺栓孔逐渐扩径。【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将回转机械中的分割后的转子彼此连接时使用的转子连接用夹具。本申请基于2012年8月6日向日本提出申请的日本特愿2012-174345号而主张优先权,并将其内容援引于此。
技术介绍
燃气涡轮、蒸气涡轮等回转机械的转子例如在涡轮侧和发电机侧被沿轴向分割,所述转子通过将分割后的部分连接而构成。这样的转子连接的一例例如在专利文献I中被公开。 在将这样分割成多个的转子彼此连接时,在使用桥式起重机将各转子悬吊的状态下对起重机进行操作,来进行转子彼此的轴心对合。作为其他的转子连接的例子,可列举专利文献2。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12-7770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实开昭61-108521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 在通过起重机悬吊的状态下进行回转机械的转子的轴心对合的操作非常困难,且该作业需要时间。可能成为作业性差且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容易进行轴心对合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的方案。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案的回转机械的转子连接用夹具在使设置于第一转子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和设置于第二转子的端部的第二凸缘部对接并使螺栓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螺栓孔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第二螺栓孔穿过而将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连接时使用,其具备:轴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嵌合的嵌合柱状部;套筒,其配置在所述第二螺栓孔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孔嵌合的嵌合筒状部,其中,所述轴构件还具有锥部,该锥部形成在所述嵌合柱状部的端部,从所述第一螺栓孔朝向所述第二螺栓孔逐渐缩径,在所述套筒的所述嵌合筒状部形成有锥孔,该锥孔以所述套筒的轴为中心而从所述第二螺栓孔朝向所述第一螺栓孔逐渐扩径,从而能够与所述锥部嵌合。 根据这样的回转机械的转子连接用夹具,当使设置在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中的轴构件和套筒逐渐接近时,锥部和锥孔正好嵌合。在这样嵌合的状态下,轴构件的中心轴与套筒的中心轴一致。由此,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的轴线一致。因此,能够进行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的轴心对合。 另外,还可以是,所述轴构件具有:工具孔,其以所述轴构件的轴为中心而从所述第一螺栓孔侧的端部向所述轴的方向凹陷形成;外螺纹部,其形成在所述锥部的端部,从所述第一螺栓孔朝向所述第二螺栓孔延伸。 通过这样的工具孔和外螺纹部,能够使套筒与轴构件紧固连结。能够使轴构件的锥部和套筒的锥孔容易且可靠地嵌合,能够进行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的轴心对合。另夕卜,还能够容易拆下轴构件及套筒。 另外,还可以是,所述嵌合筒状部的轴的方向上的尺寸为所述螺栓所穿过的方向上的所述第二凸缘部的宽度尺寸以下。 由此,在使嵌合筒状部与第二螺栓孔嵌合时,由于该嵌合筒状部未从第二凸缘部朝向第一凸缘部突出,因此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的轴心对合变得更加容易。 而且,还可以是,所述轴构件具有从所述第一螺栓孔侧的端部向所述轴构件的轴的方向凹陷形成的拔出工具安装用的第一螺纹孔。 通过向这样的第一螺纹孔螺合例如吊环螺钉等拔出工具,能够容易地将轴构件从第一螺栓孔及第二螺栓孔拔出。 另外,还可以为,所述套筒具有从所述第二螺栓孔侧的端部向所述套筒的轴的方向凹陷形成的拔出工具安装用的第二螺纹孔。 通过向这样的第二螺纹孔螺合例如吊环螺钉等拔出工具,能够容易地将套筒从第二螺栓孔拔出。 本专利技术的第二方案的转子连接方法中,使设置于第一转子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和设置于第二转子的端部的第二凸缘部对接并使螺栓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多个第一螺栓孔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多个第二螺栓孔穿过而将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连接,所述转子连接方法包括:准备转子连接用夹具的连接准备工序,该转子连接用夹具具备轴构件和套筒,该轴构件配置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嵌合的嵌合柱状部,该套筒配置在所述第二螺栓孔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孔嵌合的嵌合筒状部,所述轴构件还具有锥部,该锥部形成在所述嵌合柱状部的端部,从所述第一螺栓孔朝向所述第二螺栓孔逐渐缩径,在所述套筒的所述嵌合筒状部形成有锥孔,该锥孔以所述套筒的轴为中心而从所述第二螺栓孔朝向所述第一螺栓孔逐渐扩径;使所述轴构件的所述嵌合柱状部嵌合于所述多个第一螺栓孔中的任一个,并使所述套筒的所述嵌合筒状部嵌合于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对应的所述第二螺栓孔,进而使所述锥部与所述锥孔嵌合的夹具设置工序;将所述螺栓向在所述夹具设置工序中使所述轴构件与所述套筒嵌合的所述第一螺栓孔及所述第二螺栓孔以外的任一个所述第一螺栓孔及所述第二螺栓孔穿过设置的螺栓设置工序;在所述夹具设置工序及所述螺栓设置工序之后,将在所述夹具设置工序中设置的所述轴构件及所述套筒拆下的夹具拆下工序;将所述螺栓向在所述夹具拆下工序中拆下所述轴构件及所述套筒后的所述第一螺栓孔及所述第二螺栓孔穿过设置的螺栓最终设置工序。 根据这样的转子连接方法,通过夹具设置工序中的转子连接用夹具的锥部与锥孔的嵌合,能够进行第一凸缘部与第二凸缘部的轴心对合。这样,能够一边使轴心对合,一边最终地向全部的第一螺栓孔和第二螺栓孔设置螺栓,能够容易将第一转子和第二转子连接。 【专利技术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通过具有锥部的轴构件和具有锥孔的套筒,能够容易进行轴心对合。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的转子的主要部分的图。 图2A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结合用夹具的转子的剖视图,表示图1的A-A截面。 图2B是表示适用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结合用夹具的转子的剖视图,表示图1的B-B截面。 图3是表示设置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的状态的图。 图4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的轴构件的图,表示侧视图。 图4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的轴构件的图,表示图4A的向视A。 图5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的套筒的图,表示侧视图。 图5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的套筒的图,表示图5A的向视B。 图6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是表示转子连接方法的顺序的作业流程图。 图7A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是时序地表示夹具设置工序的图。 图7B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是时序地表示夹具设置工序的图。 图7C涉及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是表示夹具设置工序及螺栓设置工序的完成状态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连接用夹具(回转机械的转子连接用夹具)I进行说明,但首先说明适用了连接用夹具I的转子100。 转子100是例如在燃气涡轮或蒸气涡轮等回转机械中使用来传递旋转力的构件。 如图1及图2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回转机械的转子连接用夹具,其在使设置于第一转子的端部的第一凸缘部和设置于第二转子的端部的第二凸缘部对接并使螺栓向形成于所述第一凸缘部的第一螺栓孔和形成于所述第二凸缘部的第二螺栓孔穿过而将所述第一转子和所述第二转子连接时使用,其具备:轴构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螺栓孔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一螺栓孔嵌合的嵌合柱状部;套筒,其配置在所述第二螺栓孔内且具有与所述第二螺栓孔嵌合的嵌合筒状部,所述轴构件还具有锥部,该锥部形成在所述嵌合柱状部的端部,从所述第一螺栓孔朝向所述第二螺栓孔逐渐缩径,在所述套筒的所述嵌合筒状部形成有锥孔,该锥孔以所述套筒的轴为中心而从所述第二螺栓孔朝向所述第一螺栓孔逐渐扩径,从而能够与所述锥部嵌合。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松原拓也,荒濑谦一,菊川公弘,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